梁小娟 徐懷伏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 南京 211198)
目前通用名藥和生物技術藥物的迅速發展、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質量標準體系和管理規范的不斷健全、國家對醫藥工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等因素讓我國醫藥制造業發展面臨著有利的國內外環境。但另一方面,跨國醫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在主導專利藥市場的同時,也大舉進入了通用名藥物領域,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再加上醫藥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新產品開發難度加大,醫藥制造業的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制約因素。可見,我國醫藥制造業正處于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期。
為加快我國醫藥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醫藥工業由大變強,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列為“十二五”的主要發展目標之一,由此可見,技術創新對于企業發展極其重要。技術創新不僅是醫藥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環節,也是切實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大力推動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的唯一途徑。因此,我們必須找出影響我國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以期進一步提高我國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在我國,技術創新是指企業應用創新的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質量,開發生產新的產品,提供新的服務,占領市場并實現市場價值[1]。
根據國家統計局行業分類標準顯示,醫藥制造業包括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化學藥品制劑制造、中藥飲片加工、中成藥生產、獸用藥品制造、生物藥品制造和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
灰色系統理論是我國學者鄧聚龍在1982年創立的,是一種研究少數據、貧信息及不確定性問題的新方法,現今已經在許多研究領域應用成功。該理論的大致內容由灰色算子、灰色關聯分析、灰色聚類評估、灰色建模、灰色決策等理論構成。
一般的抽象系統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了系統的發展態勢,但限于我們的認識能力和技術水平,不可能發現影響系統的所有因素,獲得全面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完全的系統即是灰色系統[2]。據此,我國醫藥制造業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就可被看作是一個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系統。
灰色關聯分析是一種用灰色關聯度順序來描述因素間關系的強弱、大小、次序的方法,是通過灰色關聯度來分析和確定系統因素間的影響程度或因素對系統主行為的貢獻測度的一種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據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其聯系是否緊密。曲線越接近,相應序列之間的關聯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
發明專利最能體現一個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它既是一種無形的知識財產,又能通過工業生產和制造轉化成現實財富,是衡量一個地區科研產出質量和市場應用水平的綜合指標。因此,本研究中選取我國醫藥制造業的擁有發明專利數,作為反映我國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特征指標(表1)。

表1 2007-2011年我國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系統特征指標和主要影響因素數據
技術創新是把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投入轉化為創新成果的過程。據《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00-2012年)》數據,本研究中選取了2007年至2011年間 5個影響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醫藥科技活動中的政府經費籌集情況、醫藥科技活動中的企業經費籌集情況、醫藥制造業研發人員數、醫藥制造業科研機構數。
求數列 X0、X1、X2、X3、X4、X5的初值像(表 2),令 X’i= Xi/Xi(1)=(X’i(1),X’i(2),…,X’i(n)),i=0,1,2,3,…m,結果見表2。
令 Δi(k)=| x’0(k)- x’i(k)|, Δi=(Δi(1),Δi(2), …,Δi(n)),i=1,2,3,…,m,結果見表3。

表2 各數據無量綱化后的初值像

表3 差序列
令 γ0i(k)=(m+ξΜ)/(Δi(k)+ξΜ),ξ∈(0, 1),k=1,2,...,n;i=1,2,…,m。本研究中取ξ=0.5。從表3中得兩極最大差M=8.29,最小差m=0,關聯系數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關聯系數
經計算,得到最終結果:r01=0.894 2,r02=0.870 6,r03=0.733 0,r04=0.827 6,r05=0.887 7。
本研究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分別計算出5個影響我國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相對于系統特征指標(擁有發明專利數,X0)的灰色關聯度。這5個因素分別是: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X1)、醫藥科技活動中政府經費籌集情況(X2)、醫藥科技活動中企業經費籌集情況(X3)、醫藥制造業研發人員數(X4)和醫藥制造業科研機構數(X5),其灰色關聯度按數值大小排序為r01>r05>r02>r04>r03。結果說明,影響我國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最關鍵因素是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
醫藥制造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是一類高科技、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主要來源于新藥的研制與開發,而新藥研發的其中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耗資大、時間長。因此,醫藥制造企業需要把相當規模的資金用于新藥研發,才有可能獲得成果,處于世界前列的各大制藥巨頭在研發上投入費用都非常巨大。企業用于新產品研究開發的經費支出對其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最大,要想獲得高回報,醫藥制造業首先就要加大用于技術創新的費用。
醫藥制造業科研機構數對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僅次于新產品的開發經費支出,且從數值上看,兩者的灰色關聯度值極為接近,可見醫藥制造業研發機構對新藥的研究開發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藥的研發是以市場為最終目標的,從國外制藥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新藥研發的主體是企業。只有制藥企業成為醫藥技術創新的主體,才能把握市場方向,把技術創新與患者需求結合起來,提高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可行性。我國醫藥制造業應盡快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技術創新體系。
醫藥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對于研發活動有重要的影響力,直接影響到研發投入的力度大小。從本研究結果看,政府經費籌集情況對于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超過了醫藥科技活動中企業經費籌集情況,這說明政府資金對研發效率有促進作用,政府在醫藥制造業研發中能起到有效的激勵和引導的作用,因此,我國政府應加大對醫藥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和支持。
研發人員是企業進行新產品開發的核心力量,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研發人員的數量、素質、研發活動的管理是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和力量的具體體現。重視引進高素質研發人才也是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1] 王青云, 饒揚德. 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層次灰色綜合評判模型[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4(5): 55-62.
[2] 鄧聚龍. 灰色控制系統[J]. 華中工學院學報, 1982, 10(3):9-18.
[3] 劉思峰, 黨耀國, 方志耕, 等. 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 5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