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 珍本報記者 劉 暢 ●候 濤中國和其他20個國家24日在北京簽約,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標志著這一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的籌建工作將進入新階段。美聯社報道稱,21個國家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簽約國家包括印度這樣的地區大國、新加坡和卡塔爾這樣的富裕國家,以及老撾這樣的欠發展國家。中國主席習近平在簽字儀式后說,“要想富,先修路”,亞投行應該加快促進本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為亞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路透社報道說,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總部將設在北京。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說,簽約各國希望到2015年中期最終敲定亞投行的協議條款,以便它能盡快開展放款。外交學院副院長江瑞平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亞投行這樣一個龐大機構本來可能需要經歷更漫長的磋商過程,但它在較短時間內順利實現,表明這一機構順應地區對基礎設施需求旺盛的大勢。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沒有參與簽署該備忘錄。澳聯社24日稱,美國一直警告要“小心這個銀行”,國務卿克里曾親自要求澳總理阿博特不要參與。美國視亞投行為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對手,擔心它被中國在戰略上利用。韓國最初表示支持,但最近改變了立場。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24日說,不知道亞投行“是否具備貸款審查能力”,對其承擔用于完善新興市場國家等基建的貸款業務能力表示質疑。日本和美國是亞洲開發銀行的最大出資國,日本人擔任該銀行行長的屆數最多。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4日說,中方倡導建立亞投行是一種通過承擔更多責任來促進亞洲地區團結合作的多贏之舉。亞投行將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機構,不會取代現有的多邊開發銀行,而是與它們互相補充,加強合作。江瑞平說,亞投行成立是中國在地區主導力的注腳,而之所以成員國認可這種主導,與中國不斷增長的金融實力和投資水平緊密相關。一些國家質疑亞投行與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在同一地區存在功能性的重疊,但從實踐看,后兩者提供的服務并沒有滿足本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需求。▲
環球時報20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