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權煒
摘要:東北地區作為我國森林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木材產業對地區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于東北地區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該地區的木材產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木材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刺激了地區經濟,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另一方面因國家政策轉變、國外木材產品進入、出口壁壘等因素而面臨發展困境。所以合理規劃其區位空間、形成持續循環發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就成了當務之急。
關鍵詞: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9-0082-02
一、東北地區森林資源和木材產業發展概況
(一)東北地區的森林資源
眾所周知,東北地區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如:長白山林區、小興安嶺林區、大興安嶺林區等。根據甲午中日戰爭之前的史料記載:滿洲境內全部是山峰,都被森林所覆蓋,草木到處叢生。從清朝末年開始的一些人把東北地區的森林稱之為“窩集”。東北地區森林資源的樹種主要包括針葉林和闊葉樹等,針葉林主要有長白落葉松、落葉松、樟子松、冷杉等,闊葉樹主要有楊樹、樺樹、椴樹、榆樹等。東北地區作為我國三大主要森林資源分布區之一,資源相當豐富。
(二)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發展
依托于東北地區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該地區的木材產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木材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刺激了地區經濟,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穩定了地區發展。從東北木材產業的發展進程來看,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近代之前,東北地區并沒有獨立的林業產業,清朝末期之后,伴隨著東北地區規模性的經濟開發,新興的林業產業開始興起。起初,林業生產只是局限于木材采伐業,隨著后續的發展木材加工、木材運輸以及木材貿易才開始形成,最終形成了完善的林業產業體系。
二、東北地區木材產業對當地經濟的促進作用
(一)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的發展加快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森林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也正是由于其豐富的森林資源,才逐步形成了東北地區的木材產業。木材產業主要包括木材加工、木材貿易,這些都為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首先,木材產業的發展吸引了更多的勞動力就業。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木材產業的興起吸引了地區更多的勞動力就業,有些木材產業都是一些家庭作坊,這樣家庭人員就都投入到生產中,就業問題也就隨之解決;其次,木材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地區經濟的優化。木材產業興起之前,東北地區大都是靠農場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是經濟的唯一來源,木材加工產業興起之后,不斷引入了木材加工、家具生產、木材外銷等路徑,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多樣性。
(二)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經濟結構的優化
經濟結構優化指的是各種資源最優狀態下合理配置,要大力發展附加值高、需求大、支撐本地區經濟發展的產業,發展限制經濟增長的瓶頸產業。而對于東北地區而言,得豐富的森林資源也就決定了木材產業的強大發展后勁,能夠為東北地區經濟結構的優化奠定重要的基礎。改革開放初期,全國各地尤其是東部地區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東北地區經濟結構演進則相對較慢,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面臨著很大的困境和問題。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日益深入,東北地區也開始進行了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木材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木材產業的興起和發展一方面擴大了經濟結構的發展形式,另一方面使得經濟運行更加充滿競爭力和水平。
(三)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我國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發展木材產業一方面能夠提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另一方面,木材產業的興起衍生出了許多的第三產業,比如,在開發東北森林資源的同時,形成了眾多的旅游景點,旅游景點的出現為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木材產業在運行中,還形成了一些木材代理中介服務機構,木材出國代理機構等,這些都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基礎,從而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國家政策轉變,木材產業低迷
從2012年開始,由于 受到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我國大部門地區的房價都開始處于滯漲時期,各地區的開發商都開始大規模的縮減房地產開發,這樣以來,木材的使用量就受到了很大的沖擊。2012年底十八大召開,打壓房地產的政策又陸續出現,使得木材市場局面更加撲朔迷離。總而言之,由于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東北地區的木材產業出現低迷。
(二)國外木材產品的進入,影響國內木材產業發展
首先是俄羅斯木材銷售減少。目前,滿洲里和綏芬河口岸積壓了大量進口木材,且質優價低。其次,雖然俄羅斯木材進口量雖仍然高居首位,但隨著中國木材進口渠道的不斷增加,木材進口格局悄然發生著變化,其中如新西蘭木材和北美木材的大量涌入使其快速成為我國第二大木材進口渠道。雖然新西蘭輻射松和北美的花旗松材質不如俄羅斯木材,但因其具有價格低廉、徑級較大、貨源充足等優勢現已在很多領域替代了傳統的落葉松、樟子松、樺木、楊木等樹種。
(三)出口屢遭壁壘,國際貿易保護和貿易摩擦的加劇的影響
2008年次貸危機后,美國出臺以環境保護,打擊非法木材采伐及貿易為由的雷斯法案修訂案,提高了林產品出口到美國的門檻。2008年5月22日,美國雷斯法案修訂案正式生效,雷斯法案修訂案要求對進口木制品進行申報,要求木質原料來源合法,不僅適用于美國本土相關林業法規,而且延伸了國外法規的管轄范圍,對違反雷斯法案修訂案的行為,將受到民事及刑事性處罰。2009年至2012年,我國木材進口量大幅增長,主用于家具制造、建筑裝修,而這些木材制成品又大量出口至歐美國家。歐美國家則通過該法案利用木材合法性認證在證產業鏈條上進一步盈利,而且本國木材出口量大幅增加。
四、促進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中,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尤為重要。而作為市場體系組成部分的木材市場的完善和建立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對于東北地區而言,得益于其豐富的森林資源,積極推進木材產業的建設步伐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采取積極措施,促進東北地區木材產業快速發展勢在必行。
(一)合理規劃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發展的區位空間
從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的長遠發展角度而言,合理規劃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發展區位空間對木材產業發展極為重要,產業集群發展的區位規劃不僅要體現靜態優勢,同時也應該體現動態比較優勢。一方面要依據東北地區的林業發展優勢和地區發展特點,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的區位優勢和原料產地優勢,進而減少產業鏈的運營成本,進而引導產業集聚。與此同時,東北地區木材發展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于未來,進行系統的科學規劃,進而實現木材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形成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發展的持續循環發展
木材產業作為最具循環特征的產業,其持續發展的意義重大。因此,對于東北地區木材產業長遠發展而言,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其持續循環發展。第一,在市場準入方面,要遵循循環經濟的發展原則,堅持“誰利用誰補償、誰污染誰治理”的方法,建立完善的循環制度體系;第二,在產品發展方面,要通過稅收、補貼、信貸等管理手段來抑制廢物的污染與排放,堅持清潔生產的原則,充分挖掘木材產業的經濟潛力,努力實現資源的再循環與再利用;第三,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東北地區木材產業要優先發展以地域優勢為基礎的服務業和制造業,淘汰落后的產品和產能,走新型的木材產業工業化道路。
(三)要不斷強化東北地區政府的支持力度
在木材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對其發展進行支持和宏觀調控。其中主要包括要為木材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內部進行良好的規制,建立完善的宏觀調控機制,加強對木材產業的長效引導。一方面,政府要從大方向上引導產業發展大方向,依據木材產業發展的趨勢,用長期發展的眼光引導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比如進一步完善《關于加快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調整全省人工用材林的相關通知》等政策措施,不斷規范林業產業經營,為東北地區林業產業發展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礎。
總而言之,東北地區的木材產業既是林業的傳統產業,同時也是地區林業的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通過本地區的木材產業運行,木材加工業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將為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提供物質產品,將有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支撐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東北地區木材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展開研宄,對促進木材加工業產業集群的升級優化和提高東北地區木材加工業業整體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程寶棟,宋維明.中國木材產業安全問題研究[J].綠色中國,2005(22).
[2] 余明江.產業集聚的創新力和競爭力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3] 劉春玉,楊惠馨.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的“后向連接”效應分析[J].理論學刊,2005(10).
[責任編輯: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