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歡
摘要:自2011年起,我國城市化率已過50%,這標志著我國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未來幾十年,我國將進入城市化高速發展時期,幾億農民進城,對住房將會產生極大的需求。在這個大背景下,房價高企,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種措施對房價進行調控。于調控措施而言,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去年政府落實對房產交易所得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的規定,這一政策引起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在該政策落實一年多以后,到底對房產市場產生了哪些影響?筆者從不同利益集團角度出發,結合該政策實施具體情況,淺析了其對當今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并對其政策效果表達了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20%房產個稅;房價;調控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9-0089-02
一、20%房產個稅的產生
2013年2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五項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措施,其中,該政策的亮點在于對個人交易房屋所獲得的收入將征收20%稅收的規定。這樣的規定,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社會各界對這一規定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主要爭論集中在這一規定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抑制投機,調節房地產價格的作用。事實上,我們首先應當明確一點,對于出售個人房屋所得征收20%的所得稅,并不是什么“新政”。早在2011年所頒布的個人所得稅法便規定,“財產轉讓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年代問題等多種因素,一部分房屋無法核實原值,于是,對于此類房屋,國家一律按照銷售價的1%征收。與此同時,在經濟激勵的作用下,就連能夠核實原值的房屋也按照1%的標準征收,從而使“對房交易征收20%個人所得稅的規定形同虛設”。[1]
眾所周知,由于我國正處于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階段,在未來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還有幾億農民將要進城,大量剛性需求造就了房地產市場的賣方市場,20%的個稅有很大可能被賣方轉嫁給買方。因此,在打擊投機的同時,如何避免“誤傷”剛需,是政府考慮的又一個焦點問題。正如住建部長姜偉新說,“無論新“國五條”什么時候出臺,都會傷及一部分人的利益。這個政策不可能讓十三億人都滿意,只能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符合長遠利益?!蹦敲?,究竟“國五條”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對各方利益進行了怎樣的調節?
二、20%房產個稅的影響
正如住建部長所言,20%的房產個稅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只能符合大多數人以及長遠利益。那么,哪些人是該政策的利益攸關方?顯然,與房地產市場相關的各個主體,政府、中介組織、開發商、買房者、賣房者,都會受到這一政策的影響,那么究竟有怎樣的影響?
例如,一個家庭在2005年以20萬的價格購入一套住房,現在將其以50萬的價格售出,中間便有30萬的由于房價上漲帶來的收益。按照20%的個稅規定,需要繳納6萬元的稅收。
從政府角度看,無疑,這直接增加了稅收收入。但是,依政府而言,該政策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增加國家稅收,而在于打擊投資,抑制房價的過快增長。暫且不說20%的個稅細則實施的具體情況,最關鍵的還是要顯示政府抑制房價的決心,自2010年1月的“國十一條”開始,政府已多次對居高不下的房價進行調控,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14年1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政府出臺了調控措施,但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售價連續第12個月同比上漲,其中一線大城市漲幅明顯。面對復蘇的房地產市場,政府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在20%的個稅受到較大爭議的時候,住建部長姜偉新表示:“20%個稅一定要堅決實施,以后可能還會更加嚴格”,“先實施一段時間,看看市場的反應再說”。這些話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心態,即無論20%個稅在多大程度上能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政府調控房價的決心是相當堅定的。
從中介組織角度看,短時間內,中介組織的業務量激增。長時間看,由于20%的心理預期,購房者極有可能對二手房市場采取觀望態度,二手房市場可能遇冷,中介組織發展會受到一定沖擊。自2013年3月1日,20%個稅公布以來,由于不清楚其具體的實施時間。交易雙方都希望能夠搭上政策的“末班車”,規避20%個稅。因此,二手房市場十分火爆,成交量激增。但是,到去年4月,隨著各地相繼出臺“國五條”實施細則,中介組織的業務量也開始下降。從2014年市場情況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購房者采取觀望態度,中介組織交易量劇減,這也反映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調控政策的影響。
從開發商角度看,20%的個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一手房市場的回暖,有利于開發商的(這也是為何一部分民眾認為20%的個稅是“只打蒼蠅,不打老虎”的原因)。如前所述,由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從總體上看仍然處于賣方市場,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賣方極有可能將20%個稅全部或大部分轉嫁給買方。面對這多出來的幾萬元購房成本,買方自然不愿意承擔。尤其對于購買二手房的大部分買主而言,經濟條件也不十分寬裕。因此,買方極有可能轉向一手房市場,哪怕,再多增加幾萬購房成本,買房者也更愿意購買新房。這無疑將二手房市場的大部分購買力擠向了一手房市場。更為重要的是,二手房市場在整個房地產市場中幾乎占據著半壁江山,一旦二手房市場遇冷,單靠一手房市場在短期內是無法全部實現這么多供給的。在這種局面下,新房價格可能會進一步提升,開發商受益,買房者將會付出更高的代價。從現實狀況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5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情況來看,盡管過半城市環比下降(35個),但是,同比下降的城市只有一個。這充分說明,雖然當前房價上漲趨勢有所遏制,但與去年相比,房價仍未下降,反而有所增加。這從某個角度說明,20%的個稅政策對于抑制房價作用仍然有限。
從買房者角度看,20%產生的主要影響還是預期(“國五條”的實施細則很多城市并未公布)。一方面,部分購房者擔心賣房者將稅負轉嫁,于是趕在具體細則還未下達前進行置業,但這畢竟是少部分。更多的購房者是持觀望態度,期望“國五條”能夠有效打擊投資,抑制房價。同時,如果購買二手房,真的要買方來承擔稅負,買方寧愿增加購房成本購買新房。但是,無論采取哪一種購買途徑,購房者的置業成本都會有所增加。
最后,是這次政策的主要打擊對象,賣房者。嚴格說來,賣房者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只有一套住房的賣房者,顯然,這部分賣房者是希望通過交易購買更大住房,屬于典型的改善性住房交易。對于這一部分賣房者而言,從他們身上收取20%的個稅顯然不合理。因此,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建設部《關于個人出售住房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對個人轉讓自用五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梢姡瑢τ诩彝ノㄒ坏?、且業主持有五年以上的房屋,基本不受政策限制。另一部分,是本次政策真正打擊的對象,通過投資房產獲得收益的賣房者。嚴格說來,20%的個稅規定對這一團體的打擊是相當精準的,前提是他們無法轉移稅負,但按照目前的情況看來,由于賣方市場的存在,賣方不轉移稅負似乎不可能(只是轉移的程度大小罷了)。同時,這部分投資者還有另一種選擇,將住房出租。這無形中就減少了一部分住房供給,會造成二手房市場交易量的下降,這無疑是對新房市場的利好,新房價格將會提高。
三、20%房產個稅面臨的挑戰
首先,穩定房價的挑戰?!皣鍡l”的主要目的在于打擊投機,抑制房價。但是,現實的情況是,二手房賣家會把稅負(至少是一部分)轉嫁給買方,從而推高了二手房價格。如果買方不愿意承擔,轉向新房市場,則新房市場回暖,新房價格上漲,開發商受益。從某種角度來看,開發商反而是此次政策的受益者,似乎真正的“老虎”沒有打到,只是嚇跑了一部分“蒼蠅”。至少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房價并沒有受到明顯抑制。因此,20%房產個稅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其次,如何實施的挑戰。從各地的實施細則看,大多數城市對20%的所得稅政策都采取了回避態度,只公布了“房價調控目標”,被媒體稱為“溫柔的毛毛細雨”。糾其原因,還是地方政府的執行問題,很多地方政府擔心20%的個稅會影響到投資住房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土地財政收入。畢竟,相比土地出讓金,20%的個稅收入在地方財政中所占的比例還是較小的。另一個因素是,即便是“決心最大”的北京市政府,對于20%個稅也采取了“彈性”制度,對于無法核實原值的住房仍按照1%的比例收稅。因為,真正要實現20%征稅也只能對2006年以后的房屋征收。2006年以前的房屋原值沒有入網,如果一定要按20%征收這又牽扯出兩項費時耗力的工作:住房信息聯網,以及對2006年以前房屋原值的核定。地方政府的執行力以及實施20%個稅的具體條件都對征收20%個稅提出挑戰。這也許是今年來各大政府、媒體對20%個稅政策幾乎只字不提的原因。
四、結語
20%個稅的出臺,再一次顯示了政府抑制房價的決心,不過,效果并不顯著。從2014年的房價走勢來看,雖然其上漲勢頭有所緩解,但這并不能表明就是該政策的調控效果,實際上,左右房價走勢的決定性因素仍然是房屋的供求狀況。這里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房價的高企,絕不僅僅是由于投資炒房這么一個因素造成的,我們要考慮到我國仍處于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階段,未來還有幾億農民市民化的過程。面對房地產市場的賣方市場,如何多管齊下,增加有效供給,調節需求,也許才是促使房價合理化的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 中 洋.看淡二手房個稅[J].大眾理財顧問,2006(8).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