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鵬
摘要:財務報告是指企業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財務文件。現有的財務報告分析體系不能很好地適應會計環境的變化和發展,有一定的局限性。FSAB和IASB都認為,財務報告的趨向是決策有用性?,F有財務報告分析的局限性,大大降低了財務報告的決策有用性。通過對現有財務報告的局限性的分析,進而提出財務報告分析的改進措施,是對改進現有財務報告分析體系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財務報告;財務分析;公允價值會計
中圖分類號:F2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9-0092-02
一、問題的提出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制定實施的各種規章制度影響著財務會計體系走向。FASB在1978年的第一號財務會計概念系統里就表達了財務報告的目標;隨后在1984年,FASB重新提出財務報告的框架結構,構成了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
英國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提出了財務報告體系四大缺陷:一是與業績預測和充分計量存在差距;二是僅重視盈利過于單一;三是重視利潤而輕視現金流量情況;四是財務報告模式缺乏前瞻性,對使用者幫助不大。1994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的“改進企業報告—面向用戶”報告,提出了對傳統財務報告的改進建議。Miller和Bahnson(2002)比較全面的闡述了財務報告的缺陷。2008年,IASB與FASB在 《關于財務報告目標和質量特征的征求意見稿》中,對財務報告目標進行了詳細的闡述;IASB與FASB在2010年的《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目標》中詳細地闡述了通用目的財務報告所要涉及的一系列要素;謝詩芬(2001)提出的觀點認為計量問題是財務會計的核心問題;葛家澍、陳少華(2002)在表述了一系列會計基礎理論的前提下,提出了我國財務報告改進的十三點建議。董旭(2013)對如何改進財務報告體系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包括提高投資者對財務報告的信任程度等;從現有文獻分析來看,財務報告體系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財務報告分析理論體系不全面;二是信息披露內容不完整;三是定量分析指標未能準確反映公司經營狀況。
二、我國現行財務報告分析的局限性
(一)財務報告分析理論體系不全面
1.重視技術分析,而脫離環境、經營活動的相關分析
在目前的財務報告分析方法指引下,財務報告分析體系表現出不足,重視技術分析即運用一些財務指標,脫離公司或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相關經營活動而進行的片面分析。經濟環境分析,影響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宏觀環境要素包括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發展狀況、國家政策的分析等,而過多地將視角集中在財務指標上,就會形成財務分析的盲點即將財務報告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相割裂,導致分析結果與真實情況相脫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公司2012年度凈利潤為19052.81萬元,若僅從財務報告出發,只是報表分析出的企業經營成果,未反映出環境、經營活動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效果。事實上,根據上述分析,企業的發展能力在逐漸減弱,顯示公司發展后勁不足。因此,若想清晰的了解財務報告數據說隱含的真正意義,就必須重視宏觀環境與相關經營活動的全面分析。
2.重視財務數據指標分析,忽視戰略分析
公司的財務報表可以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但只是一種歷史性的靜態資料,呈現出企業在過去的一個時間段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如果投資者僅以這種歷史性的數據作為投資決策的全部依據,而不是將財務報表與其他報表中的數據或同一報表中的其他數據相比較的話,就會喪失決策有用性。比如在一家公司財務數據的產權比率分析當中,2013年為2.16,2012年為1.93,反映企業的負債相對股東權益在增加,這種增加可能是管理層進取的財務戰略的體現,但是具體效果要結合整個公司的戰略來分析。所謂的戰略分析,是立足于企業現實情況,通過企業內部和外部所處的環境,可以定性地分析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所處的階段,使企業的財務會計分析契合企業管理現實。戰略分析在財務報告分析體系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決策有用觀沒有很好地體現
IASB和FASB都贊同,會計信息的目標是決策有用性,若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是決策有用的,則公司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既要符合法律規范的要求,又要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然而由于會計信息的計量基礎是歷史成本而不是現實成本,所以會計信息反映的是過去的靜態的會計信息,而不是基于未來的動態的會計信息。要改變這種會計信息的局限性,會計的計量方式從歷史成本計量轉向公允價值計量就是大勢所趨了。
4.信息披露內容不完整
非財務信息是指以非財務資料形式出現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著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各種信息資料,它客觀存在于經濟系統的信息傳遞過程中。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貨幣計量這一核算前提也開始出現一些爭議。現行財務報告多計量有形資產,但一些有用信息卻難以在財務報告中用貨幣計量。南京新百公司是一家老店,擁有良好的商譽和口碑,但財務報告是無法列示這種無形資產以及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原材料的來源及產品的銷售渠道等方面的信息,而恰恰是這些會計報告中無法披露的信息對預測和披露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預測性信息不足,缺乏前瞻性
財務報告計量模式是建立在歷史成本會計計量的基礎之上的,反映的是過去的會計交易和事項。但是,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受眾更加關心的是基于過去資料而對企業未來發展做出的預測,即前瞻性信息。一家公司披露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根據有關證券法規要求,需要在招股說明書、上市報告書中披露盈利預測信息,年度報告尚不要求企業編制下一年度的利潤預測。因此,站在信息使用戶者角度而言,相較于歷史信息,企業未來經濟活動的預測性信息更有價值。因此,應注重披露有利于信息用戶做出決策所需的預測性信息。
6.對于風險信息的披露不夠充分
在實際的財務報告中很少有公司主動地披露有關風險方面的信息,對于這樣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明顯不利于投資者的判斷,不能全面準確地進行投資決策。
(二)定量分析指標未能準確反映公司經營狀況
財務報表的分析結果只是對公司財務的歷史數據的反映,并不能準確地表明現在和未來的情況。但通過這些量化指標,分析者可以根據積累的經驗值及規律性的對企業的現在和未來進行評價與預測。但企業狀況是方方面面的,不只是通過量化分析而得到的財務報告結果,還包括一些不容忽視的無形資產,如人力資源、文化、技術創新、品牌和智力因素等,對企業進行適當定性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1.各項指標缺乏統一評判的標準
指標比較需要統一評判的標準,有比較才有鑒別。如指標會因企業所處的行業及時期不同會有差異,在財務比率分析中,缺少行業標準比率,這使這項分析無參考標準,無法衡量企業在本行業中所處的地位,無法下結論。
2.對非量化指標沒有披露
企業在進行財務報告分析時忽略了一些難以量化的指標,從而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即無法全面準確的分析企業真正的情況。例如,南京新百公司的人力資源、文化、技術創新、品牌和智力因素等,對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資產,但是由于會計計量的局限性,無法在會計報告中予以披露。一家公司所處的宏觀環境、所處行業、微觀環境(公司經營戰略、財務報告數據及相關指標等)會計報表是無法準確表達出來的。若僅從技術指標層面進行分析,這樣的數據分析只能是就報表分析而分析,其結論是不可靠的,也不符合決策有用性。所以,不能脫離了環境、戰略、相關的經營活動及重要的非財務信息而進行財務分析,只有結合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行業、微觀環境的財務分析分析才能提供詳實準確的信息,才符合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三、財務報告分析的改進
(一)改進財務報告分析方法體系
財務報告是指企業等會計主體對外提供的會計文件,它主要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等信息。由此可見,財務報告分析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一套相對科學的分析體很有必要。
1.經營環境分析
企業營業環境是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宏觀環境要素主要包括社會、經濟環境等;微觀環境要素主要是行業的環境要素,包括市場需要的因素,供給因素,競爭因素。這些因素是把雙刃劍,運用的好壞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好壞,所以應重視經營環境分析。
2.預測分析
預測分析可以為企業以后的發展規劃提供各種信息,并對企業未來總體變化的趨勢、性質提供關鍵信息。它是財務報告分析體系中必不可少的后續環節。
3.決策參考
公司提供會計信息堅持決策有用觀,則公司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既要符合法律規范的要求,又要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投資的目的是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投資就意味著風險和收益并存,投資者在做出決策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及其他有用的會計信息。因此按照“決策有用觀”建立的財務分析體系將更有助于投資者的使用和借鑒。
(二)重視非財務信息
現行財務報告多計量和報告有形資產,但一些有用信息比如非財務信息卻難以在財務報告中用貨幣計量。由于非財務信息是在會計法律法規之外,它的規范性遠不及財務信息。在財務報告分析中應當考慮披露重要的非財務信息,這樣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評價及預測公司將來的發展趨勢。非財務指標包括技術目標,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原材料的來源及產品的銷售渠道等內容。
(三)對財務報表附注的披露予以改進
財務報表附注是為了便于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的內容而對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作的補充說明和解釋,是財務會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IASB還是FASB都贊成,會計信息的趨向是決策有用性。為了滿足決策有用性的會計目標,就會計信息披露而言對財務報表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披露財務報告附表及附注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這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形成其與財務報表主表的不可分割性;有助于滿足報表使用者更全面了解企業狀況的要求;有助于緩解財務報表信息披露壓力;有助于增強財務報告體系的靈活性等。
參考文獻:
[1] Miller.Paul,R.Bahnson.高質量財務報告.閻達五,李勇等譯[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89-195.
[2] FASB Steering Committee,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sight into enhancing voluntarily disclosure,Business Report Research Project[R].2004:4-6.
[3] 任世馳,羅紹德.IASB與FASB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目標述評[J].會計研究,2011(9):7-9.
[4] 任月君.我國財務報告改進面臨的問題及總體建議[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0(4):8-10.
[5] 葛家澍,陳少華.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11-15.
[6] 董 旭.改進型財務報告保險制度探究[J].會計之友, 2013(29):10-13.
[7] 陳若晴.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及其改進[J].財會月刊,2010(10):11-12.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