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梅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選取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120例作為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及平均住院時間等。結果:兩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增加,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可有效改善肩關節活動功能,加快康復進程,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鎖骨骨折;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8-0115-01
選取我院骨科行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患者120例,分別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探討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病例來源于我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13~61歲,平均年齡(38.68±4.27)歲;依據損傷原因劃分,車禍傷38例,壓砸傷20例,高處墜落傷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9~63歲,平均年齡為(38.50±4.26)歲;依據損傷原因劃分,車禍傷36例,壓砸21例,高處墜落傷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①術后1~3d在吊帶保護患側前肢條件下協助患者坐立,并指導患肢鐘擺運動,即彎腰后患肢自然下垂向前后左右擺動[1],10min/次,4次/d。②術后1~3d行仰臥位肩關節旋轉運動,即患肢外展與肩關節成直線,屈曲肘關節呈直角,保持前臂上下擺動[2-4],10min/次,4次/d;③術后4~5d待傷口愈合,患肢腫脹基本消失后行爬墻運動,即面墻站立患肢前伸,外伸,向上爬行[5],10min/次,4次/d 。
1.3 觀察指標 ①肩關節功能評價采用肩關節Constant評分量表進行[3],主要項目包括:疼痛、肌力、前舉、外展、內旋、外旋及活動范圍等;②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選擇法進行,包括滿意和不滿意二項,出院時由患者自行填寫,并由專門人員進行回收分析;③記錄入選患者住院時間,計算平均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數據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增加,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具體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18.33±3.96)d,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的(13.14±3.20)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鎖骨骨折發生率有增高趨勢,目前已占骨折數的7~8%;內固定術是鎖骨骨折常用術式,但因術后長時間肩關節固定易引起關節囊粘連、增厚以至攣縮,嚴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分析肩鎖關節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制定包括鐘擺運動、肩關節旋轉運動及爬墻運動在內全面鍛煉計劃,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穩定性,預防肩關節粘連和由此誘發的非特異性炎癥,對于改善鎖骨骨折內固定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可有效改善肩關節活動功能,加快康復進程,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俞小金,郭溜萍,劉姬萍.循證護理對鎖骨骨折手術患者的心理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0, 19(4):51.
[2]奚瑒,關麗琴.鎖骨骨折鋼板內固定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09,30(24):3322.
[3]龐志敏,侯浩瀚.鎖骨骨折鉤鋼板內固定穩定性觀察及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 (29):38-39.
[4]黃嬌鴻,杜良宵.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于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6):730-731
[5]應麗華.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促進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37-38.
(收稿日期:2014.08.10)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選取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120例作為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及平均住院時間等。結果:兩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增加,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可有效改善肩關節活動功能,加快康復進程,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鎖骨骨折;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8-0115-01
選取我院骨科行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患者120例,分別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探討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病例來源于我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13~61歲,平均年齡(38.68±4.27)歲;依據損傷原因劃分,車禍傷38例,壓砸傷20例,高處墜落傷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9~63歲,平均年齡為(38.50±4.26)歲;依據損傷原因劃分,車禍傷36例,壓砸21例,高處墜落傷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①術后1~3d在吊帶保護患側前肢條件下協助患者坐立,并指導患肢鐘擺運動,即彎腰后患肢自然下垂向前后左右擺動[1],10min/次,4次/d。②術后1~3d行仰臥位肩關節旋轉運動,即患肢外展與肩關節成直線,屈曲肘關節呈直角,保持前臂上下擺動[2-4],10min/次,4次/d;③術后4~5d待傷口愈合,患肢腫脹基本消失后行爬墻運動,即面墻站立患肢前伸,外伸,向上爬行[5],10min/次,4次/d 。
1.3 觀察指標 ①肩關節功能評價采用肩關節Constant評分量表進行[3],主要項目包括:疼痛、肌力、前舉、外展、內旋、外旋及活動范圍等;②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選擇法進行,包括滿意和不滿意二項,出院時由患者自行填寫,并由專門人員進行回收分析;③記錄入選患者住院時間,計算平均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數據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增加,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具體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18.33±3.96)d,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的(13.14±3.20)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鎖骨骨折發生率有增高趨勢,目前已占骨折數的7~8%;內固定術是鎖骨骨折常用術式,但因術后長時間肩關節固定易引起關節囊粘連、增厚以至攣縮,嚴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分析肩鎖關節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制定包括鐘擺運動、肩關節旋轉運動及爬墻運動在內全面鍛煉計劃,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穩定性,預防肩關節粘連和由此誘發的非特異性炎癥,對于改善鎖骨骨折內固定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可有效改善肩關節活動功能,加快康復進程,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俞小金,郭溜萍,劉姬萍.循證護理對鎖骨骨折手術患者的心理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0, 19(4):51.
[2]奚瑒,關麗琴.鎖骨骨折鋼板內固定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09,30(24):3322.
[3]龐志敏,侯浩瀚.鎖骨骨折鉤鋼板內固定穩定性觀察及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 (29):38-39.
[4]黃嬌鴻,杜良宵.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于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6):730-731
[5]應麗華.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促進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37-38.
(收稿日期:2014.08.10)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選取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120例作為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及平均住院時間等。結果:兩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增加,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可有效改善肩關節活動功能,加快康復進程,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鎖骨骨折;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8-0115-01
選取我院骨科行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患者120例,分別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探討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病例來源于我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13~61歲,平均年齡(38.68±4.27)歲;依據損傷原因劃分,車禍傷38例,壓砸傷20例,高處墜落傷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9~63歲,平均年齡為(38.50±4.26)歲;依據損傷原因劃分,車禍傷36例,壓砸21例,高處墜落傷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①術后1~3d在吊帶保護患側前肢條件下協助患者坐立,并指導患肢鐘擺運動,即彎腰后患肢自然下垂向前后左右擺動[1],10min/次,4次/d。②術后1~3d行仰臥位肩關節旋轉運動,即患肢外展與肩關節成直線,屈曲肘關節呈直角,保持前臂上下擺動[2-4],10min/次,4次/d;③術后4~5d待傷口愈合,患肢腫脹基本消失后行爬墻運動,即面墻站立患肢前伸,外伸,向上爬行[5],10min/次,4次/d 。
1.3 觀察指標 ①肩關節功能評價采用肩關節Constant評分量表進行[3],主要項目包括:疼痛、肌力、前舉、外展、內旋、外旋及活動范圍等;②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選擇法進行,包括滿意和不滿意二項,出院時由患者自行填寫,并由專門人員進行回收分析;③記錄入選患者住院時間,計算平均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數據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增加,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肩關節Constant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具體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18.33±3.96)d,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的(13.14±3.20)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鎖骨骨折發生率有增高趨勢,目前已占骨折數的7~8%;內固定術是鎖骨骨折常用術式,但因術后長時間肩關節固定易引起關節囊粘連、增厚以至攣縮,嚴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分析肩鎖關節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制定包括鐘擺運動、肩關節旋轉運動及爬墻運動在內全面鍛煉計劃,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穩定性,預防肩關節粘連和由此誘發的非特異性炎癥,對于改善鎖骨骨折內固定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可有效改善肩關節活動功能,加快康復進程,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俞小金,郭溜萍,劉姬萍.循證護理對鎖骨骨折手術患者的心理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0, 19(4):51.
[2]奚瑒,關麗琴.鎖骨骨折鋼板內固定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09,30(24):3322.
[3]龐志敏,侯浩瀚.鎖骨骨折鉤鋼板內固定穩定性觀察及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 (29):38-39.
[4]黃嬌鴻,杜良宵.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于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6):730-731
[5]應麗華.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促進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37-38.
(收稿日期:201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