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鳳婷
有人說,偉大是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高尚品質;也有人說,偉大是十分崇高卓越、非常雄偉宏大的行為;而我卻說,偉大是那微小、默默無聞、不為人記憶的善行!
我聽說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幾年前,鄭州大學計算機系的一位大學生,放假回到家鄉后,為五保戶老人的住房補漏,不慎從房頂上摔下來,以致腰椎斷裂,落了個半身癱瘓。
聽了這個故事后,我很震驚,但更多的是慚愧。
那是四年級六月的一個早晨,媽媽告訴我可能今天會下雨,叫我帶傘。我望了望窗外,天氣晴朗,心想:媽媽也真是的,這種天氣會下雨,鬼才信呢!雖然是這樣想,可是母命難違呀!所以,我無奈地點了點頭,帶上了雨傘。
到了第三節音樂課,正當同學們沉醉在優美的旋律中時,突然,“轟隆隆”的一聲,天空中響起了雷聲,等我回過神,窗外已經下起了雨。到了放學的時候,我撐著雨傘,走在人群中,心中為有這樣一個“神機妙算”的母親大人而感到自豪。突然,一個身影出現在我的面前:濕漉漉的頭發,清秀的臉蛋上汗水和雨水交融在一起。這儼然就是“落湯雞”嘛!正當我發呆似的看著她時,她突然說話了:“小妹妹,我忘了帶傘,可不可以和你一起打?”我打量了她一下,心想:你全身沒一處干的,如果我和你一起打,你身上的雨水會碰到我,而且你那么大,我的傘那么小。想到這,我就搖了搖頭。猛然間,我看到了她眼里一絲失望的表情。她沒有說什么,猶豫了一下就拼命地向前跑去……
華茲華斯說過:“善人生活當中最好的部分是他微小、默默無聞、不為人記憶的善行。”人要多做善事,日行一善,是我們行為的準則。現在,我為自己所做過的這件事深感慚愧。做一個有善心的人,讓善行永駐人間,絢麗綻放吧!
【指導教師:蘇文生】
點評
習作從一個大學生幫老人修補屋頂的善舉聯想到自己曾經的經歷。習作較為詳細地寫了媽媽讓“我”帶傘時,“我”的心理活動,為下文“我”拒絕和別人分享傘作了鋪墊。習作簡單描寫了借傘人狼狽的樣子,但抓住了特點,刻畫較為生動形象。結尾借用了華茲華斯的名言,清晰地點明了中心,突出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