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森
摘要:分析了冬季家禽養殖疾病特點,對常見疾病救治處理提出了科學的方法。
關鍵詞:冬季;家禽養殖;疾病特點;救治
中圖分類號:S858.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8-0016-02
養殖業是現代農業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注重家禽養殖業規劃與發展是不可缺少的。由于不同氣候環境下家禽飼養條件相對特殊,導致一些常見疾病發生率持續上升,極大地危害了家禽養殖的經濟效益。冬季是家禽養殖比較困難的時間階段,注重各類疾病特點分析與救治處理,實現了家禽養殖戶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推動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
1 我國家禽養殖業現狀
養殖業是畜牧業經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發展養殖業對農村地區經濟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優化了養殖產業結構的經濟模式。自農業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家禽養殖在國內市場占據了較大的比例,成為影響農業經濟收益的一大因素。回顧近年來家禽養殖業發展現狀,其不僅取得了有益的績效成就,也面臨著一系列的產業風險問題。
家禽主要包括:家雞、火雞、珍珠雞、鴿等陸禽及鴨、鵝等水禽,通常是以卵、肉、羽毛等生產為目的,或者是以欣賞、玩耍等為飼養目的。隨著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家禽養殖已經成為市場肉類產品供應的主要來源,并且在光觀賞方面也具有較高價值,推動了農業經濟形勢的多樣化發展。
自2010年以來,我國家禽養殖業收益水平略有上升,各省每年家禽養殖業總產值平均水平超過100億,年遞增趨勢在5%~10%,充分說明了家禽養殖在市場經濟中的影響力。 一方面,家禽養殖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家禽養殖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不僅是市場價格變動影響家禽產品銷售利潤,更是因為家禽疾病發生而影響到了產業的持續發展。
2 冬季家禽養殖業疾病特點
2.1 復雜性
冬季養殖期間,家禽患病率較高,疾病發生原因復雜,給養殖戶預防救治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冬季氣溫低、光照少、濕度大,一系列復雜因素增大了患病的可能性。此外,若冬季疾病處理不徹底,則會誘發春季傳染病,家禽有可能面臨大范圍死亡現象。
2.2 多樣性
從冬季家禽的疾病類別來看,具有多樣性特點。當前,家禽養殖以雞、鴨、鵝為主,主要疾病涉及到瘟疫、禽霍亂、白痢、球蟲病、雞痘等。冬季是家禽疾病的高發期,多種疾病發生嚴重影響了養殖業發展水平。
3 冬季家禽疾病的防治措施
家禽養殖作為畜牧業的主要組成部分,關系著畜牧產業及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對國民經濟總收益也有相應的影響。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家禽養殖產業實現了結構優化與調整,產品形式、飼養規模、技術方案等均得到了優化改進。針對家禽冬季疾病特點,養殖戶需擬定科學的疾病處理方案,增強家禽群體抗病害的能力,避免疾病風險給養殖戶造成的經濟損失。
3.1 瘟疫
雞瘟和鴨瘟是家禽養殖比較嚴重的疾病,是由病毒造成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瘟疫不僅具有廣泛的傳染性特點,其產生的后果十分嚴重,可造成雞鴨等大面積死亡,破壞了家禽養殖的和諧性。冬季瘟疫防治難度較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雞(鴨)瘟無特效藥治療,發病時,通常履行雞(鴨)瘟菌苗爭切接種,同時添加抗生素防繼發感染。
3.2 禽霍亂
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同樣有感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點,處理不及時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救治這類家禽要選用藥物及時處理,常用包括: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磺胺類均有很好療效。飼料中添加0.5%~1%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在飼料中添加磺胺喹惡林,連喂3~4 d,效果較好。
3.3 白痢
白痢是幼禽最常見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這類傳染病主要發生于雛禽,雞、鴨、鵝等處于雛禽階段,最容易因白痢出現死亡。根據白痢疾病發生的特點,養殖場需及時使用藥物進行救治,按飼料0.04%的濃度拌入呋哺唑酮,或四環素,金霉素按0.2%比例拌料,均延續喂7 d。氯霉素0.2~0.5%拌料,連喂3~4 d。也可磺胺類0.5%拌料使用。
3.4 球蟲病
雞球蟲病是一種全球范圍普遍發生的家禽疾病,對各種家禽生長期都造成了毀滅性的危害。與白痢相同,球蟲病對幼小家禽的危害更大,1~2個月可導致雛禽死亡。防治雞球蟲病,可用痢特靈按0.02%~0.04%混飼,連用5 d。氯苯胍用量為0.0033%混飼。土霉素按0.005%~0.01%混入飼料。
3.5 雞痘
雞痘是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一年之中四個季節都可發生,冬季養殖出現雞痘的治療難度較大。雞痘可以分為白喉型、皮膚型、混雜型等多種,每一種疾病救治都要做到對癥下藥。例如,皮膚上的痘痂,通常不作治療,必要時用干凈鑷子小心剝離,傷口涂碘酒或紫藥水。對白喉型雞痘治療作用不大,宜盡快淘汰。
4 家禽疾病預防管理措施
家禽養殖是畜牧業的主要支撐產業,搞好養殖業經營對產業收益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帶動了一批養殖戶走向“致富之路”。在冬季家禽的發病率很高,幾種常見疾病對家禽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嚴重時可出現大量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提高家禽養殖質量水平,必須要擬定科學的疾病救治方案,從引種、隔離、消毒、免疫等方面優化改進。
4.1 引種
家禽養殖的選種十分關鍵,種系直接決定下一代養殖家禽的品質,影響著家禽抗病菌的能力。因此,養殖場要從引種方面強化管理,必須把好引種關。
4.2 隔離
嚴格執行隔離制度可以減少感染的發生率,防止有害細菌進入養殖區域。例如,外來人員和車輛,未經許可和消毒不準進入禽舍領域內;禽舍的用具,不得串用,飼養員不串舍,條件許可飼養人員應更衣換鞋入舍。積極構建生態化養殖環境,一旦發現嚴重病情,應及時與有害區域隔離,提高家禽疾病安全防護的有效性。
4.3 消毒
定期消毒是防范疾病發生的有效方式,科學消毒需養殖場人員制定完整的操作方案。禽舍清洗消毒必須威嚴履行“一沖、二噴、三熏蒸”的消毒程序,家禽在飼養進程中必須進行按期帶禽消毒,減少病源,確保禽群健康,提高家禽養殖產品的食用價值。
4.4 免疫
接種疫苗對雞群自身是一種應激,在使用疫苗機會體的抗病能力在短期內相應會下降,因此在接種疫苗前后3 d應添加多種維生素。農業科技對畜牧養殖提供了科學的技術條件,利用免疫技術對家禽養殖疾病防御是很有幫助的,能夠大大降低冬季家禽疾病的發生率。
家禽養殖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收益,為畜牧業優化升級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帶動養殖戶經濟收益水平持續提升。冬季是家禽養殖的特殊時期,這一階段病況發生率較高,且疾病具有廣泛性、復雜性、危害性等特點。為了實現家禽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養殖場應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對飼養家禽采取科學的救治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