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彬 王金柱 劉峰亮
摘要:豬脫肛是豬直腸末端和肛門里側部分脫出于肛門之外。介紹了豬脫肛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治療方法,以期對實際生產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豬;脫肛;原因;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8-0022-01
豬脫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臨床癥狀為豬直腸末端和肛門內側部分脫出于肛門之外。該病不分年齡,任何季節均可發生;以體弱、反復腹瀉、劇烈咳嗽的豬只最為常見,脫肛輕者影響豬只生長,重者可導致豬只死亡。
1 病發原因
天氣寒冷圈舍溫度較低,豬只密度過大,扎堆,過度擠壓;豬只體質虛弱;便秘、長期腹瀉、劇烈咳嗽等造成腹腔壓力增大;飼料中霉菌毒素超標;長期營養不良等因素都是誘發此病的原因。
2 治療方法
(1)術前消毒。對手部、縫合針、縫合線、剪刀和紗布等進行消毒。
(2)綁定豬只。體重較小的豬只可直接倒提豬后腿,使豬前肢離地[1]。體重較大的豬只可用繩子綁住豬嘴部,并保持豬站立狀態。
(3)用0.1%的高錳酸鉀清洗豬肛門周圍皮膚和脫出的腸管,對潰爛部分及脫落的黏膜用手剝離[2],用縫合針在水腫部分輕刺數下,用紗布包裹,手輕輕擠壓,使水腫液排出,然后清洗干凈灑上青霉素粉。
(4)將脫出部分輕輕送入肛門,用縫合針在肛門周圍做荷包口縫合,縫合口應以直腸不能脫出,糞便能順利排出為準。對于直腸脫出嚴重,肛門又收縮無力的豬只,可直接在肛門中間用線閉合,做一次結節縫合,如還有脫出跡象,可在另一邊在縫合一針,這樣能有效防止豬二次脫肛。
(5)如術后豬只劇烈努責,可于交巢穴注射1%鹽酸普魯卡因5~10mL。
(6)病豬術后肌注青鏈霉素,按藥物劑量使用,連用3~4次,一般3~5 d即可恢復正常。日常飼喂應控食1~2 d,并以流汁料為主。
3 小結
3.1 日常應加強管理,冬季注意保暖
飼料中添加脫霉劑,飼喂營養全面的飼料。減少豬只驚嚇,避免豬只應激。
3.2 豬脫肛十分容易復發
對于脫肛兩次以上的豬只,就要考慮做淘汰處理。如種豬出現脫肛,更應淘汰而不能繼續留作種用[3]。
參考文獻:
[1] 班國勇,王松國,劉運輝,等.豬脫肛的手術縫合[J].貴州畜牧獸醫,2014(1):44.
[2] 郭 冰.豬脫肛的原因、控制及治療[J].養殖技術顧問,2014(2):177.
[3] 連瑞營.豬脫肛的原因及防治[J].中國動物保健,2010(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