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英
摘要:舍飼養羊是未來養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羊舍建造、品種選擇、飼養管理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闡述了舍飼養羊的技術要點,以期指導養羊生產,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農牧民;舍飼養羊;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8-0070-01
當前,隨著牧區養羊產業的快速與規模化發展,舍飼養羊得到較快發展,已成為海北州重要的養殖方式。然而有些地方養殖戶對舍飼養羊技術知識掌握不夠,生產力低,致使經濟效益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和海北州養羊產業的發展。為了提高羊舍飼飼養管理水平,結合近年來對于舍飼養羊生產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就舍飼養羊具體措施介紹如下。
1 選擇好的品種
發展舍飼養羊,選擇好的品種非常重要。目前海北州飼養的綿羊品種主要以藏系羊的高原型藏羊為主,選擇好的品種是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前提。
2 建造舒適的圈舍
羊舍的基本要求是通風干燥,衛生清潔,冬暖夏涼。可建成單坡棚式或全封閉式。單坡棚式一般后墻高度為1.8 m、棚頂傾斜度為15°,冬季用塑料布封閉;全封閉式墻2.3~2.5 m、門寬2.0~2.5 m,窗戶面積為地面的1/15并朝陽。羊舍地面高出舍外地面20~30 cm,鋪成斜坡以利排水。一般成年羊每只約占面積1.5~2.0 m2;懷孕母羊、哺乳羊、種公羊所占面積稍大些。舍外設運動場,面積約為羊舍面積的2~3倍。可讓羊在運動場上自由活動,采食呼吸新鮮空氣、同時欄舍空氣狀況也可恢復,有利于羊的正常生長發育,并可有效預防多種疾病。
3 備足草料、增加營養
草料的準備和調制是舍飼養羊配套技術的重要環節,同時又是舍飼經營方式下飼養經營成本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各養殖場戶應按照因地制宜、多元搭配、四季均衡、階段供應的原則要求,制定相宜的貯備草料方案。舍飼養羊應以青粗精料搭配精料飼養效果好,其搭配比例為6:3:1。青飼料可種植高產青綠飼料,如蘇丹草、雜交狼尾草、紫花苜蓿、黑麥草等。粗飼料為青干草和野草。粗飼料可直接飼喂,也可加工調制后(如氨化、微貯等)飼喂。精料應以玉米、黃豆、麩皮等為主進行配制。配方為:玉米50%、麩皮25%、豆餅22%、鹽1%、骨粉2%。精料每只羊每日的飼喂量為:種羊0.2~0.3 kg,青年羊0.1~0.2 kg,羔羊0.1 kg。
4 加強飼養管理
①設計好食槽、水槽和鹽槽,防止羊踐踏草料、弄臟飲水和食鹽,提高草料利用率;同時大小羊、公母羊分開飼養。②飼喂方式。將飼料放入飼槽中讓羊自由采食,喂食應少量多次,每天2~3次。水槽中不能斷水,注意每天換水。每只羊每日必須補喂食鹽5~10 g,放入鹽槽自由采食。同時按照羊只不同生長階段配置精料適當補充,一般育肥羊秸稈飼草與精料比例為4∶1、妊娠羊為5∶1、種公羊為4∶1。
5 搞好疫病防治
5.1 疫病預防
5.1.1 防疫注射 在懷孕母羊臨產前20~30 d和10~20 d后腿內側皮下注射兩次羔羊痢疾甲醛菌苗2~3 mL,可預防羔羊痢疾。沒有注射過口蹄疫疫苗、羊痘疫苗的羊只,一定要補注疫苗。
5.1.2 定期驅蟲 一般每年春秋兩次藥物驅蟲。丙硫咪唑、阿維菌素都具有高效、低毒、廣譜的優點,對常見的胃腸道線蟲、肺線蟲、片型吸蟲均有效。可同時驅除混合感染的多種寄生蟲。
5.2 疫病治療
5.2.1 腹瀉 羊只腹瀉時,可早上空腹口服2支慶大霉素(8萬U/支),連服2 d即可。
5.2.2 羊口瘡 發生羊口瘡時,用0.1%~0.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創面,再涂2%龍膽紫、碘甘油,5%土霉素膏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軟膏等,每天1~2次。平時少用粗硬飼料,嚴防創傷感染,發現病羊及時隔離,圈舍和用具用2%火堿或10%石灰乳或20%草木灰水消毒。
5.2.3 黑疫病 羊只發牛黑疫病時,要把羊圈搬至高燥處,用抗諾維氏梭菌血清早期預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0~15 mL。對病程緩慢的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80萬~160萬U,每天2次;也可靜脈或肌肉注射抗諾維氏梭菌血清,每次50~80 mL,連用2次。
舍飼養羊是現代養羊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也是我國以后發展養羊產業的必然趨勢。只有通過傳統飼養方式的改變,才能有力促進舍飼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使綠色肉羊產業成為農牧業生產的支柱產業和農牧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