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勇濤
摘要:從科學調制日糧、精細日常管理、及時淘汰病雞、低產雞、 注重后備雞培育等方面加以探討降低蛋雞養殖成本的技術措施,供廣大蛋雞生產者參考。
關鍵詞:蛋雞;成本;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8-0078-02
2014年,由于受H7N9和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禽蛋價格連續數月在盈虧平衡點上下徘徊,盈利空間有限。因此,如何科學喂養,降本增效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如何降低蛋雞生產成本的技術措施介紹如下,供廣大生產者參考。
1 科學調制日糧
1.1 采用優質飼料
飼料營養不全易造成極大的浪費。當雞獲得全面均衡的營養時,料蛋比達2.3~2.4:1。利用預混料或濃縮料自配飼料既省運費,又可保證質量,減少中間環節。飼料要相對穩定,不可隨意更換,如需更換應有一個不少于5 d的過渡期,使雞能夠逐漸適應。
1.2 調整飼料配方
根據雞在不同生理時期,及時調整飼料配方,適應雞的需要。在實際生產中,堅持科學管理的情況下,高產雞的產蛋高峰可持續5個月以上,高水平飼料營養應適當延長維持時間。此后,應根據產蛋率的情況控制蛋白質用量,避免營養浪費。雞群在免疫接種、分群、轉群、斷喙時,飼料中的維生素含量和蛋白質水平可適當增加。
1.3 添加砂礫
砂礫雖不含營養物質,但是讓雞自由啄食一定量的砂礫,可促進消化,提高產蛋率。
2 科學管理
2.1 喂料少喂勤添
每次給料不超過飼槽的1/3,盡量讓雞把料槽內的飼料吃凈后再加料,嚴防剩余飼料發霉變質。
2.2 適時正確斷喙
斷喙比不斷喙的雞節省飼料6%左右,一般在7~9日齡時斷喙(斷喙前后2~3 d飼料中添加維生素K,拌料濃度為2 mg/kg)
2.3 科學貯存飼料
將飼料置于陰涼、干燥通風、防雨防曬、防蟲蛀的地方,不要長期貯存,夏季要防飼料霉變。
2.4 降低破蛋率
一般生產中破蛋率在2%~5%,除飼糧鈣磷比例外,可增加撿蛋次數,以減少因相互碰撞和啄食(有啄蛋癖的雞應放在上層籠內,若本身為低產雞,則可提前淘汰)而造成的破損。
2.5 預防鼠害
一只老鼠一年可盜食飼料9 kg左右,而且會污染飼料、毀壞雞舍的設備及用具、咬傷雛雞及偷食雞蛋等,給養雞場(戶)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消滅老鼠是節約飼料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措施。
2.6 科學合理的用藥
在消毒、防疫方面要科學。進雞前堅持清掃、洗刷、藥液浸泡及熏蒸消毒。進雞后堅持帶雞消毒。防疫要有的放矢。用藥前最好做藥敏試驗,以對癥用藥。用藥時劑量要足,選擇最佳給藥途徑,用足療程。
2.7 節約水電費用
采用乳頭飲水器比水槽飲水可節約用水80%~85%,又能保持雞舍干燥和飲水清潔衛生,雞群感染疾病的機會也少。從雛雞開始就要制定并執行合理的光照程序,1~3日齡每日光照22 h或全天光照,便于熟悉周圍環境,以后每周降2 h,直到7周齡,每天光照時間9 h,16周齡后每天增加光照1 h,直到光照時間達16 h,以后保持不變。光照過強過長,不僅雞群發生啄癖,又浪費電力。
2.8 加強產蛋高峰后的飼養管理
產蛋高峰期后管理的關鍵環節是實行限制飼養,防止母雞過肥而影響產蛋性能的發揮,確保中后期產蛋具有良好的持續性。具體方法是在產蛋高峰過后3~6 周、產蛋率下降4%~6%時進行限飼。限飼過程中結合產蛋曲線進行試探性減料,防止因減料造成產蛋下降過快。
2.9 巧用有色光,增加產蛋量
使用橙色光線有增加雞蛋產量的作用,雞舍用紅色燈光照明,或將雞舍門窗玻璃涂成紅色,可以有效防止雞啄癖,并提高產蛋率。
2.10 固定飼養管理程序,減少不良影響
飼養員常換服飾色彩,也會對雞產生不利影響。雞習慣了養雞人員服飾的顏色后,會產生親切感,飼養員一進雞舍,即引起雞精神振奮,食欲增強,采食增加。若飼養員突然更換服裝顏色,雞群會有驚恐表現,騷動不安,食欲降低,采食量減少,影響生長和產蛋。因此,飼養員除了不穿光色禁忌的外衣,也不宜隨意更換服裝。
3 及時剔除病雞、休產雞和低產雞
平時注意觀察雞群,發現病雞、弱雞、低產雞及時淘汰。主要抓兩個階段:①開產后到產蛋上升到80%前為一個階段,通過詳細觀察雞精神狀況、雞冠顏色,觸摸腹部和恥骨聯合處蛋窩等方法挑出病雞和假母雞。②產蛋高峰期過后到產蛋率降為80%后,加強對休產雞、低產雞及病雞的淘汰,提高飼料利用率。
(1)看外形。不產蛋母雞性情較神經質,易驚嚇,羽毛往往較整潔,但雞冠萎縮蒼白;而產蛋雞則性情溫順,被毛不清潔,但雞冠鮮紅,神態活潑,眼睛明亮。
(2)看頭腳。不產蛋母雞的喙、眼圈及腳趾處皮膚較黃,而產蛋雞則白。
(3)看腹部。不產蛋母雞腹部收縮,羽毛粗糙,兩恥骨間僅能容納1~2指;而產蛋雞則腹部飽滿、柔軟,恥骨間可容納3指以上。
(4)看肛門。不產蛋雞肛門干燥而皺縮,圓形,呈黃色;而產蛋雞肛門呈白色,且濕潤,較大呈橢圓形。母雞開始產蛋后,這些色素因為逐漸轉移到蛋黃里,而在母雞肛門、喙、眼瞼、耳葉、脛部、腳趾等的黃色素缺乏補充,逐漸變成褐色-淡黃色-白色。一般情況下,春天育雛的雞到秋天,產蛋雞的這些部位的表皮層黃色素已經褪完,而停產雞的這些部位仍呈黃色。
(5)看糞便。不產蛋雞糞干燥,多呈綠色;而產蛋雞糞便飽滿,濕潤,表面被覆一層白色粘液(即尿酸鹽)。
4 注重后備培育
4.1 首選節糧品種
據有關資料測算,雞體重如果每增加0.5 kg,每年多消耗飼料3 kg;在相同的飼養面積內,飼養白殼蛋雞數可比褐殼蛋雞多25%,總體效益至少要提高25%。
4.2 提高后備雞整齊度
培育后備雞是否成功,其整齊度是一個重要指標。體形差異小,雞群發育整齊,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將來開產時間才能一致,產蛋高峰也高。在管理中努力從雛雞開始提高其整齊度,注意隨時將強弱雛雞分開飼養,對弱雛加強營養。飼養密度要適中,杜絕因飼養密度過大而造成環境條件惡劣,雞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影響育成雞的整齊度;按體重適時進行分群,分為大中小三群,對超重的群體進行必要限飼,對體重小的群體進行合理補飼,以縮小全群體重差異,達到開產體重的整齊一致。
4.3 后備雞體重達標
體重是衡量后備雞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骨骼的發育與將來母雞的蛋重、蛋殼強度密切相關。在管理中使開產雞的平均體重和骨骼發育都能同時達標是體成熟的重要標志。不同雞種都有其標準體重,體重過大過肥時性機能較差。骨髂的發育用脛長來表示。體重達標而脛長未達標,說明其體內脂肪過量,直接影響其產蛋量和蛋殼質量。在調整體重時應掌握的原則是:在蛋白質滿足的基礎上,調整能量,攝入能量高時,增重加快。因此在育成過程中,需不定時抽測體重和脛長,并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力求使其體重和脛長在開產時能同時達標。
4.4 合理的光照,控制好性成熟日齡
性成熟的早晚與環境及遺傳有關。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一般蛋雞12周齡后對光刺激敏感,光照能促進性成熟。在生產中應注意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光照方案使雞的體成熟與性成熟達到同步一致,才能保證生產潛力的充分發揮。如果體重達標,應自18周齡或20周齡每周延長1 h,直到增加到16 h。如果20周齡體重仍不達標,則將補充光照時間向后推遲一周,并在此階段加強營養,促進體重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