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彪
摘 要:供電可靠性是考核供電系統電能質量的重要指標,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對供電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供電企業服務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主網停送電直接或間接影響配網供電,倒閘操作是變電運行管理的核心業務,優化停送電倒閘操作時間對提高供電可靠性意義重大。
關鍵詞:優化;可靠性;倒閘操作;機制
主網設備尤其是綜合性大停電,影響供電范圍廣,關系成千上萬用戶的用電,對供電可靠性影響極大。為了避免重復停電,提高供電可靠性,主網設備停電檢修實行綜合停電管理機制,檢修、試驗、技改等工作經常安排在一起。這時的停送電操作任務很重,倒閘操作時間很長。如何統籌安排操作任務,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規范、快速完成倒閘操作,對提高供電可靠性尤為重要。
1 倒閘操作時間定額
為了規范停送電管理,量化倒閘操作,《廣東電力系統調度運行操作管理規定》制定了輸變電一、二次設備狀態轉換參考操作時間。以主變為例,各電壓等級主變不同狀態轉換都給出了參考操作時間。一臺220kV主變熱備用轉檢修所用操作時間要在70分鐘內完成。
2 存在問題
對于單一操作,參考操作時間指導性很強,每次操作都能在參考操作時間完成。但是,對于綜合性停電操作,不能再用參考操作時間簡單的計算。綜合性停電操作操作任務多,且具有一定的邏輯性,需要的操作票多、布置的安全措施多,不能簡單的增加操作人員來保證操作安全、快速完成。以某110kV站綜合性停電為例進行分析。
某110kV變電站,計劃35kV、110kV電壓等級設備全停,同時開展設備更換、檢修、一二次設備定檢等工作任務,計劃停電3天。工作要求110kV側設備全部停電轉檢修。#1、#2主變及三側開關停電轉檢修。35kV所有設備停電轉冷備用。
停電當天,兩組人參與操作。從07:00準時下令開始操作,直至16:00所有操作結束。共執行操作任務39項,整個操作過程比較流暢,設備操作良好,沒有出現操作阻滯的情況。整個操作過程(統計接令到復令時間)耗時428分鐘(7小時8分鐘)。若計算參考時間為810分鐘(13小時30分鐘)。實際操作時間遠小于參考操作時間,但是,還是難以接受。當天,直到17:00才完成工作票許可,開始工作。導致的結果是計劃停電時間延期一天。按照操作任務計算操作時間如表2。
3 優化停送電倒閘操作時間方案
雖然兩組人參與操作,操作過程順暢,但是耗時時間仍然過長,不滿足提高供電可靠性的要求。通過對操作過程的回顧,發現以下幾個環節可以改進和提高:
⑴操作人員不清楚調度指令順序,被動的接令操作,未能提前做好準備。
⑵操作票沒有提前準備好,接令后才進行操作票編制、審核、打印。
⑶沒有明確總負責人,兩組人員操作任務分配不均,未能實現效率最大化。
仍然以該站為例,為了確保4天后(延期1天)送電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⑴指定一名站長為總協調人,統一接令、復令。
⑵提前與調度聯系,索取調度指令票,熟悉操作順序。
⑶根據調度指令票提前準備好復電倒閘操作票,完成審核、打印。
⑷明確兩組操作人分工,熟悉操作任務及操作順序。
4天后送電,從15:40接令開始送電,20:10全站恢復停電前行方式,38項操作任務,復電過程總耗時4小時30分鐘,操作時間大幅降低,效率明顯提高。
操作時間明細見表3。
4 結論
經過分析、總結,制定《大型停送電操作任務備忘錄》,統籌安排,盡最大努力提高操作效率。
大型停送電操作任務備忘錄包括以下內容:
4.1 觸發條件
重大操作或涉及多站操作
4.2 工作內容及注意事項
⑴設置總協調人。掌控全局,合理分配工作任務。
⑵提前聯系調度,索取調度指令票,明確到站時間及操作順序。
⑶提前準備操作票,完成審核和打印。代路操作提前切換好旁路定值并完成核對。
⑷提前做好五防系統維護,通知廠家到位。
⑸提前做好工器具準備(手電筒、袖章、相機、接地線、圍欄等)
⑹操作人做好任務分配,提前熟悉操作票,做好倒閘操作危險點分析
⑺提前做好車輛檢查。
⑻操作中的異常及時上報。
4.3 為了便于跟蹤管理,制成表格4
通過對某110kV變電站停電時間過長的分析,采取措施后經過送電的檢驗,說明通過統籌、合理安排,在執行綜合性停送電任務時,操作時間可以優化,操作效率可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廣東電力系統調度運行操作管理規定》Q/CSG-GPG 2 12 006-2011.
[2]《廣東電網公司供電可靠性工作管理規定》Q/CSG-GPG 2 11 017-2011.
[3]《電氣操作導則》 (QCSG10006—2004).
[4]《變電運行管理標準》QB-CSG2 00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