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久前成立了80多個單位參加的全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倪光南擔任該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
路透社評論說,自從中美兩國圍繞網絡安全展開一系列爭執以來,電腦技術“成為雙邊關系緊張的一個領域”。中國現在正試圖幫助本國企業在技術水平上“追趕”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和谷歌的安卓移動操作系統。
倪光南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的確,我們發展國產桌面首先是為了信息安全。操作系統是最基礎的軟件。如果操作系統是不可控的,就會被人監控。我國很多重要部門目前面臨很大困難,比如開會手機不能用,電腦上很多病毒,還會造成郵件丟失。國產桌面系統的應用,應該能夠令我們國家重要的信息更加安全。同樣,對一般用戶,也有隱私權的保障。第二,從產業角度看,我們希望通過國產系統的發展,中國能夠成為蘋果、谷歌和微軟之外全球第四家操作系統,打破國外壟斷。而一旦中國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統,可以以此為基點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帶動中國信息領域硬件軟件的發展,對中國整個經濟結構的提升都有很大價值。第三,從經濟效益看,采用國產操作系統可大大降低軟件方面的投入成本。
俄烏拉爾國立經濟大學專家尤舒克日前在接受“俄羅斯之聲”采訪時說,微軟“視窗”操作系統本身可以被制造商當作“蠕蟲”,收集情報。他說,系統內有許多密碼設置,理論上它們可讓操作系統的制造商侵入電腦,“可見中國人的做法很有道理”。
(摘自《環球時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