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襪子做成文化,初嘗甜頭
2004年,朱澄上大一,別的同學還在懵懂地適應大學生活,他卻向媽媽要來600元,批來一些外貿尾單的襪子,開始逐個宿舍敲門,當起了“賣襪小販”。2005年夏天,朱澄攢了第一筆錢,3000元,為了留個紀念,他注冊了自己的襪子商標“傳澄”。讀大三的時候,朱澄靠賣襪子已經攢下了15萬元。
2007年,朱澄退了學,他賣掉房子,又向親戚借了10多萬元,共湊了70多萬元,辦起了自己的襪廠。當他拿著生產出來的襪子去推銷時才發現,自己這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家在品牌林立的市場上要立足有多難,第一個月生產的5萬多雙襪子全部積壓。
臨近春節,一些企業在過年時會給員工發福利,朱澄靈機一動:何不把襪子做成禮物呢?他找到鎮上最大的一家企業,希望這家企業的老板將他的襪子全買下來,作為福利發給員工。他的要求被老板一口回絕了。朱澄早料到會是這種情況,他從禮盒里掏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張新年賀卡,請求老板簽個名。他跟老板說:這張您親筆簽名的賀年卡,我把它復制多張,然后在每個盒子里放一張,讓您的員工拿到襪子的同時,還能感受到老板的祝福。老板被他這個出乎意料的做法打動。當即同意買3500份襪子禮盒,朱澄又加急生產了2萬雙襪子,完成了30多萬元的訂單。
自此,朱澄找到了銷售的突破口,就是把襪子做成文化,用文化帶動自己的銷售。他開始跟禮品公司合作,給企業訂制襪子禮盒,加上一些外貿加工訂單,年銷售額竟達到500多萬元。
建起中國首家襪子博物館
就在企業剛有起色的幾年后,朱澄突發奇想,要建中國首家襪子博物館。妻子堅決反對,認為這不僅需要投入很多資金,還跟襪廠的生產經營完全不搭邊。但朱澄有著自己的想法:這一中國首家襪子博物館建成后,可以大大提升企業形象,從此“傳澄”不僅僅是“做襪子的”,它更是一個做文化的企業。同時,博物館建成后,還可能會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也是一項收入來源。
2013年4月,朱澄投資500多萬元打造的“傳澄襪子博物館”正式開館,它是以襪子的歷史、文化、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旅游、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民間非物質文化博物館。開館之日,新華社、中新社等知名媒體紛紛進行了報道?!?0后”朱澄一時成了新聞人物。
打造名副其實的“襪子王國”
“傳澄襪子博物館”里,既有朱澄從小收藏的從清朝到現代不同時期的各類襪子和襪標、托朋友從國外競拍的名人穿過的襪子,也有收藏愛好者免費贈送的古董襪子。館里存有在美國一場拍賣會上花10萬美元拍來的國際巨星邁克爾·杰克遜1988年在英國利茲演唱會上穿過的唯一一雙英國國旗襪。最古老的藏品則是由世界上第一臺織襪機織出的襪子,距今已有400多年。
博物館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來參觀。人們在這可以了解襪子的歷史知識,還能聽到有關襪子的有趣故事。在博物館旁邊,朱澄又打造了國內規模最大的襪子賣場。除了銷售自己的品牌,他還拿到了20多個國際知名品牌的銷售權。隨著知名度提高,2013年公司的銷售額一下狂飆到3000多萬元。同年,朱澄獲得了“江蘇青年創業獎”。2014年前4個月,公司僅凈利潤就達到2000多萬元!(摘自《家庭主婦報》 張臨軍/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