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文
(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上海 201418)
旅游西班牙語課堂中的文化導入
——以西語社會文化諺語為例
陳倩文
(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上海 201418)
隨著世界旅游市場的新發展,旅游西班牙語課程的設置顯得日益重要,而該課程的多元文化特色也決定了對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的新要求。諺語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文明的窗口。本文試圖以西語社會中的文化諺語為切入點,重點梳理西班牙歷史、社會文化與旅游業發展三者間的關系,并在課堂教學方面給出一些文化導入嘗試。
西班牙語 社會文化 諺語 旅游文化
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截止2012年底,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國。此外,先于之前預計的2020年,中國便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國際旅游市場正在經歷變革,“由以前的歐美兩強壟斷變成歐洲、東亞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1]
在此局勢下,如何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同時為中國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旅游產品,這就對國內旅游外語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國內開設西班牙語的高校有大約一百二十家,然而主要教學還是以純語言課程為主,針對西語國家旅游文化的寥寥無幾。和其他語種相比,對于旅游西語的研究也仍處于起步階段。
旅游西語課程屬于應用型外語范疇,主要傳授有關西語國家旅游文化知識。該課程為高年級西語學生開設,針對已經有兩年以上西班牙語基礎,且掌握一定導游知識的旅游外語專業學生,主要目標為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和翻譯能力。這門課程兼具多元性和多樣性,具體體現在旅游、文化和外語的交叉中。因此,與單純的語言課程相比,它對教師的授課方式和內容有著更高的要求。
諺語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文明的窗口。本文試圖以西語中的諺語為切入點,梳理西班牙的歷史、社會文化和旅游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文化就其本質而言,是一個民族社會的化身”[2]。西班牙獨特的社會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并深刻影響著西班牙語言的發展,這點在其豐富的諺語中得到了體現。
文化作為西方文明的根基之一,對語言的影響極為深遠,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碰到一些相關詞匯。因此,在旅游西語的課堂上,西語文化的學習顯得不可或缺。在教學中,選擇怎樣的內容作為切入點和輔助方式,引導學生對西語旅游文化進行自主式學習,值得教學者思考。
語言學家帕爾默在其《現代語言學導論》中指出:“語言的歷史和文化的歷史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互相啟發。”[3]由此可見語言是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諺語(包含成語、熟語、格言、警句)等,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現象進行概括總結后提煉出來的精華。本文以西語中的諺語作為庖丁之刃,以此梳理西班牙歷史、社會文化和旅游業發展間的關系。
歷史上,除歐洲傳統文明之之外,西班牙也曾深受北非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的影響。公元八世紀,摩爾人從北非入侵,對西班牙的農業、建筑和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些都在今日的西語中留下了痕跡。例如西語諺語“Más vale comer verdura con pariente, y no carne con extrao”(與親人吃蔬菜,好過與生人吃肥牛)來自于阿拉伯諺語這種融合在當地的語言中留下了印跡。例如西語中的“Dios ama al pobre y ayuda al rico”(上帝愛窮人,而總是幫富人),就來自于希伯來語諺語
同一時期,為躲避羅馬帝國的迫害,有部分猶太人來到西班牙南部定居,其中一部分講一種混合西語,后人稱之為judío-
提到多種社會文化和文明的雜糅,當以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省為代表。其南部的著名景點,位于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Alhambra),名字便源自于阿拉伯語“紅色”,為典型的阿拉伯風格建筑。在西語中,從北非登陸的外來民族被稱作摩爾人(moros),例如,“No es lo mismo decir: moros vienen, que verlos venir.”(說摩爾人來了,和眼見他們出現是兩回事。)。
當然從總體看,對于西班牙的影響最為深遠的仍是歐洲傳統文化,它在西班牙語中留下的痕跡也最為豐富。因此,本文所提到的文化以歐洲傳統文化為主。
在歐洲傳統文化的背景下,以傳統社會文化人物和事件為主題的諺語在西語中廣泛存在,而這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是較為陌生的,往往造成文化翻譯上的空白。我們不妨從歐洲文化中的人物和數字入手,來了解西班牙的民族文化。
歐洲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正面角色,當數上帝(Dios)、圣徒(santo)和天使(ángel)。西班牙人認為他們是社會的正能量,代表光明和積極的未來。例如:Al Cesar lo que es del Cesar y a Dios lo que es de Dios.(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Caras de santo, u? as de gato.(好人的面孔,貓兒的爪子。)等。
事皆分兩面,在西語中形容負面角色的詞語也是較為豐富的,對應的名字有satán, diablo, demonio等,西班牙人認為其變化多端,善于誘人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有時也用之來諷刺和調侃。有許多諺語和這種負面角色有關:Estanto el diablo ocioso, se metió a chismoso.(魔鬼若是有空閑,一定先去傳流言。)Más sabe el diablo por ser viejo que por ser diablo.(魔鬼知道得多是因為年長;老馬識途。)
在各大文明中,總有特定的數字被賦予神秘的內涵。而西語諺語中也存在相當多的數字與歐洲的主流傳統文化有關。例如在歐洲文化中,三就具有特殊的內涵,被認為“三為大,三為多,三為圣”,有以下這些諺語與三相關:Una vez es coincidencia, dos es casualidad, tres veces es acción de enemigo.(一次巧合,二次偶然,三次便是敵意。)Hay tres cosas en la vida: salud, dinero y amor.(人生有三件大事:健康、金錢和愛情。)等。
此外,歐洲傳統文化認為人類世界的誕生用了七天,天空有七重,人生有七宗罪。所以對于西語國家的人來說,七代表錘煉和信念。可見以下諺語:Gatos y mujeres siete vidas tienen.(貓和女人都有七條命。)Para hambre de siete dias no hay pan duro.(對餓了七天的人來說沒有咬不動的面包。)
作為曾經具有全球性影響的世界霸主,西班牙國內的許多旅游資源與自身體現的歐洲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試從以下幾個方面略談其影響。
除標志性建筑之外,西語世界中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保護人(santo)。這些義人最初是歐洲傳統社會文化以及傳說中記載的各行業保護人。舉例來說,有許多西語國家的城市以其為名--例如西班牙的Santiago de Compostela,,智利首都Santiago,甚至美國南部也有一個Santiago市。這位圣地亞哥原來是歐洲文化中最主要的十二位義人之一,他以 “騎白馬的圣雅各”而著稱,是西班牙光復戰爭的象征人物。
此外,西班牙的圣地亞哥也是歐洲文化三大傳統中心之一。在西班牙境內還有一條著名的“圣地亞哥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是聯合國世界遺產。留存的諺語諸如:“Quien va a Santiago y no va al Salvador, honra al criado y deja al Se? or.”(誰踏上圣地亞哥之路而不去薩爾瓦多,就是表彰仆人而忘了主人) 可見當時的盛況。
除了以上提及的物質文化遺產,西方的許多節日都和社會文化和歷史的重大事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圣周(La Semana Santa),復活節(El Día Pascua)等。歐洲傳統文化認為節慶“不僅能教化民眾,而且能移風易俗”[4]。有許多諺語再現了這種節慶的風韻,例如“A ferias y fiestas, con pollinos y mujeres ajenas.”(參加聚會和節慶,記得遠離斗雞和女人.)“Quien llega tarde a la fiesta, no logra cena ni orquesta.”(有誰節慶到得晚,沒有晚飯也沒音樂。)。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此從語言習得角度,可以介紹幾種課堂導入方法。
在語音方面,西語諺語往往具有押韻、疊音現象,例如:Al quien madruga, Dios le ayuda.(早起者天助之),El humano es errar,el Dios es perdonar.(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尾韻一致,易學易記。
在形式上,諺語經常采用對偶、遞進等修辭手法,例如:Más vale reinar en casa que servir en el vecino.(在家里做主人強似在異邦做仆人。)中más vale... que...的結構,可以用來練習比較級的用法。
在題材上,諺語更是豐富多樣,多以生活日常詞匯為主,其中同義詞或反義詞成組出現,有利于舉一反三。例如:Cerca de la fortuna, lejos de misericordia.(離錢財越近,離慈悲越遠。)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例如通過知識競賽,、短劇展示等途徑加以導入。文化導入式的教學不僅傳授語言技能,同時也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旅游西語教學是一種蘊含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學,需要多樣化的途徑。社會文化諺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謂嘗鼎一臠,而知風味。
[1]閭志剛,等.世界旅游業發展狀況[J].財經時報,2001年8月28日.
[2]鄭春苗.《中西文化比較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127頁.
[3]L.R.Palmer,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M]New York,Macmillan Press,1936. P28.
[4]Octavio Paz,El Laberinto de la Soledad“.Día de los muertos,todos los santos.”[M]México D.F.Editorial Cuadernos Americanos,1950.P 38-p39.
With the new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tourist market, the tourist Spanish classe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wadays,whose characters of cultural diversity also demand renovated resources and methods for teaching the languag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y, the culture and the tourism of Spain through the cultural proverbs. In addition, it offers approaches to the cultural introduction in the practice, in fields like phonetic, lexicon and grammar.
Spanish culture proverbs tourist culture
陳倩文(1986—),女,江蘇人,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國際導游系助教,上海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系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翻譯學。本文是“201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編號ZZLZ1300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