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斌 李世英 張晉霞 張文彥 毛文靜 馬原源 鄧春穎
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河北唐山063000
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臨床與科研一體化培養模式的探討
劉 斌 李世英 張晉霞 張文彥 毛文靜 馬原源 鄧春穎
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河北唐山063000
制訂合理的培養目標,采取合理的培養模式,合理安排研究生臨床學習和實驗研究時間,對于培養出既有臨床工作能力,又有創新研究能力的高素質優秀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至關重要。在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過程中,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神經內科堅持臨床和科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堅持臨床與科研并重的原則,使我院神經內科碩士研究生的臨床技能與科研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在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神經病學人才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
神經病學;研究生;培養模式;臨床;科研;醫學教育
研究生是我國高層次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各類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務[1]。醫學研究生的培養是醫學生培養的最高層次,在醫學這一特殊領域,研究生的培養更被賦予了更多新的內容。培養具有獨立承擔專門技術的工作能力,具備解決實際問題、一專多能的高素質和有創新意識的醫學碩士研究生是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目標[2]。針對目前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如何提高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每個研究生培養單位值得思考的問題[3]。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是高等院校改革和發展的最終目標。神經病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分支,是專門探討和研究人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一門學科,隨著神經病學及其亞專業的迅猛發展,對研究生的臨床和科研水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4]。制訂合理的培養計劃,采取合理的培養模式,合理安排研究生臨床學習和實驗研究時間,對于培養出既有臨床工作能力,又有創新研究能力的高素質優秀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至關重要。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神經內科自2000年開始承擔碩士研究生培養任務,肩負著培養高級神經病學專業人才的重任。多年來筆者就我院神經內科培養碩士研究生的模式進行探討,對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堅持臨床與科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堅持臨床與科研并重的原則,使我院神經內科碩士研究生的臨床技能與科研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現介紹如下:
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指通過培養過程,使研究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上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和規格標準。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分為科學學位(學術型)和專業學位(臨床型)兩種,相應的培養目標分別側重為基礎研究和臨床技能[5]。神經病學科學學位(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向高等醫學院校和醫療科研機構培養師資及從事基礎和臨床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要求掌握神經病學專業的醫學理論知識,要求具有進行創造性學術活動和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因此,研究生培養的側重點在于學術理論、實驗研究和科學研究能力的訓練。而神經病學專業學位(臨床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向醫療機構培養高層次的臨床醫師,要求掌握神經病學專業的臨床專業知識,要有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同時熟悉臨床科學研究的過程,達到高年資住院醫師的水平,因此,研究生培養的側重點在于臨床能力的訓練和提高。
我院神經內科在教育部制訂的培養指導意見[6]的基礎之上,依據河北聯合大學關于研究生的培養要求,強化研究生培養目標。科室制訂了科學學位(學術型)和專業學位(臨床型)神經病學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要求導師根據培養目標,對研究生進行培養。同時,科室指定一名導師和研究生教學秘書專門負責研究生的管理工作,確保培養目標和計劃的順利實施和完成。
在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我院神經內科從牢固掌握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強化臨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培養及完善管理體系等方面入手,加強教學質量管控,堅持臨床與科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堅持臨床與科研并重的原則,提升研究生臨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神經病學人才。
2.1 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
掌握好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是研究生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研究生的基礎知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除了掌握好本學科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掌握好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要以新理論、新知識為重點,并能應用于臨床實踐[2]。醫學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時間一般為三年,目前河北聯合大學規定研究生的基礎課學習時間為半年,因此,我院在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工作等方面進行完善,同時加強課程教學管理,確保研究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及后期的學習中牢固掌握好專業理論基礎知識。
2.2 臨床技能的培養
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大多數畢業后要到醫院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他們必須牢固掌握好基本臨床技能,學會怎樣治病救人,同時能應對復雜的臨床工作。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因此應側重培養研究生的臨床實踐能力[7]。我院神經內科借鑒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及專科醫師規范化培養的方案,在研究生學習一學期基礎理論課后,即下臨床前就明確制訂好臨床培養計劃,規定所需要掌握的病種。專業學位研究生側重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一般安排一年時間跟隨導師在本專業臨床工作實踐,安排半年時間到與本專業相關的臨床科室、輔助科室輪轉。科學學位研究生側重科研能力的培養,所以通常安排半年時間在本專業進行臨床實踐,如跟隨導師出門診、查房,掌握臨床醫療工作的一般流程和基本要求。我院神經內科根據研究生的培養周期,將培養內容模塊化,按神經內科疾病分類方法分為周圍神經病、腦血管病、癡呆、癲癇、運動障礙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和中樞神經免疫等疾病模塊,再在每個疾病模塊中選擇必須掌握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將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要點作為重點,進行規范化培養和強化培訓。同時將疾病的神經系統病史問診、體格檢查、神經系統影像讀片、腰椎穿刺及對相關檢驗結果的分析作為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具體措施包括:指定有臨床經驗的醫師進行一對一的具體指導,做到有專人負責。對研究生集中進行臨床診療技能培訓,嚴格按照計劃對研究生進行指導與培養。醫學是一門經驗性很強的學科,但不是簡單的重復勞動,要學習臨床思維方式,學習解決臨床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和能力[8]。在臨床學習過程中,讓研究生參加臨床病例討論,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以重點培養研究生的臨床能力。同時采用多樣式教學方式,通過講座、專題研討會等形式接受新知識,讓研究生在相互交流中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臨床思維能力。
2.3 科研能力的培養
醫學研究生區別于普通醫生的一個根本特征就是具備科研能力[9],應同時兼顧臨床與科學研究,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以便更好地進行醫療服務[10]。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與其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一樣,臨床診療技能培養固然重要,但作為研究生,僅僅掌握臨床技能是遠遠不夠的[11],除要求熟練地掌握神經病學診療常用技能外,還必須掌握臨床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從事臨床科研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科研能力是一個人在其所從事的專業中,以科學的思維和適當的方法,對未知領域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是研究生應該具有的一種自身素質[12]。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13],要安排研究生進行合適時間和程度的科學研究,掌握好科研的基本技能,形成嚴謹的科研理念。醫學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時間一般為三年,在基礎課學習、臨床能力學習、實驗研究和論文撰寫等方面要緊緊圍繞臨床與科研任務,統籌安排。我院神經內科對專業型研究生的課題均要求在臨床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協調安排時間來完成,科研課題的實踐過程中原則上是不脫離臨床工作的。實驗研究時間的設置一般為一年,根據研究進度采取邊實驗邊臨床實踐或全脫離臨床相互結合的方式進行。在培養方式上,以引導為主,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創新科研能力。此外,通過開展臨床研究,提高研究生的臨床科研能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位論文工作是醫學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學術水平等因素的綜合體現,反映了一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12]。學位論文是對研究生進行科研能力培養的關鍵。因此,我院神經內科從學位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到中期檢查及學位論文答辯的每一環節都嚴格把握質量關。在此方面的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做好選題工作是高水平論文的基本前提。在選題方面,強調科研工作要結合臨床實際,解決臨床中難點和熱點問題,通過從臨床查房的某個病種開始,導師通過介紹疾病當前的研究進展和需解決的問題,讓研究生提出問題和尋找研究切入點,然后查找相關資料、進行設計實驗,使研究生體會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選題時,也不僅僅從基礎研究選擇課題,而是從臨床工作中的難點、爭議點著手,結合學科發展,選擇有一定的臨床研究和應用前景的題目作為研究生課題。其次,在研究生正式進入課題研究之前舉辦開題報告會。讓研究生事先根據與導師確定的選題和調研材料,寫出開題報告,重點說明選題的來源及依據,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及實用價值,研究背景,課題實施的技術路線及步驟,進度安排及當前國內外的研究進展,預期結果,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邀請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專家專業對研究生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在開題報告會上專家對研究生選題的科學性、可行性、先進性及實施措施等進行分析和論證,并給予指導和完善建議。研究生及導師根據專家意見,進行相應的完善,以確保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工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再次,進行中期檢查。在課題進行的中期,研究生要向檢查組專家匯報前階段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和階段性成果,專家要對研究生課題的研究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檢查課題的研究進度及檢查實驗的原始記錄。實驗的原始記錄在科研實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嚴謹科學作風養成的有效手段,是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礎[14]。我院非常重視實驗原始記錄的檢查,要求研究生做到在實驗計劃、實驗時間、實驗動物、實驗材料、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實驗分析、實驗總結、實驗指導等重要環節上記得清清楚楚。然后根據檢查結果,給出評價結論,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期研究生在課題后期的研究中及時采取改進和補救措施。這樣既能加強對學位論文工作過程的控制,又能培養研究生的嚴謹治學態度,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學術水平。最后,加強學位論文答辯的組織管理。加強管理,嚴格學位論文評閱。研究生答辯時,導師介紹完學生基本情況后,離開答辯現場,實行導師回避制。答辯委員會專家要嚴格公正的評價,嚴把論文質量關,對學位論文質量較差或不合格者,責其重新修改后再答辯。
在科研能力的培養方面,我院神經內科還重視讓研究生參加學術交流。學術交流已經成為研究生培養環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沒有科學研究,就無所謂研究生培養;沒有學術交流,也就無所謂科學研究,因此,研究生培養與學術交流密不可分,應組織定期的校內外學術交流[15]。我院神經內科鼓勵參加各種形式、各種層次的學術活動,聆聽國內外知名專家的學術報告,了解本專業研究領域的前沿工作,提高研究生的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時可以開闊研究生的眼界和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
2.4 考核及綜合評價
考核及綜合評價是以培養目標為依據,同時嚴格實行考核和考試制度,以確保培養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在研究生即將畢業答辯之前,對研究生臨床、科研和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及綜合評價,從總體上加強研究生的質量管理[16]。在臨床能力方面,我院神經內科重點考核臨床知識、臨床技能和心理適應能力等;在科研能力方面,我院神經內科重點考核科研創新能力、科研思維能力、科研組織能力和科研協調能力等。考核及綜合評價合格者才可以參加畢業答辯,以確保培養目標的實現。
多年來,我院神經內科堅持臨床與科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堅持臨床與科研并重的原則。通過臨床與科研一體化模式的培訓,研究生臨床和科研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這種培養模式不僅為研究生打下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基礎,穩步提高了研究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在培養過程中培養和激發了研究生的學術創新的興趣和潛力。近年我院神經內科在讀研究生臨床考核80%成績達到優秀,科研產出逐年顯著遞增。近5年筆者所在科室畢業研究生66人,他們先后參加各類科研課題20多項。由研究生參與完成的研究成果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市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研究生參與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編寫專著3部,研究生參加學術交流會議多次,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業績和效果,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他們臨床技能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走上工作崗位后成為單位的學術骨干。
經過臨床與科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培養的神經病學碩士研究生不僅具備全面的臨床理論基礎,而且具備扎實的臨床技能,到工作崗位后即能迅速進入“角色”,在臨床工作中獨立工作,同時又具備初步處理疑難病例的能力。另外,這些碩士研究生還同時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協助學科帶頭人或者獨立申請科研基金,還能結合臨床工作開展科研工作,撰寫高水平的科研論文[17]。經過多年的實踐及探索,我院神經內科的培養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研究生反饋意見很好,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總之,從研究生自身事業發展和社會用人單位的需要分析,神經病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應以扎實熟練的臨床應用技能為主,同時應具備一定基礎研究素質,使得這些他們既具備進入博士階段學習的基礎,也具備進入醫院從事臨床工作的能力。過分強調臨床技能而忽視科研,那么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只能搞臨床。如果沒有系統的科研工作經歷,以后在論文撰寫、基金申請和學術交流等方面會受到很大制約。過分強調科研而忽視臨床技能,那么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只能搞科研,而不會看病。畢業后要從事臨床工作,還得從頭開始。這二者都沒能很好地把握神經病學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基本特點,因此,我院神經內科提出并堅持臨床和科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堅持臨床與科研并重的原則。通過研究生臨床與科研一體化培養模式的培養,能真正提升研究生臨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培養出高素質的實用型神經病學人才。
[1]楊曉虹,周小平,孫薇,等.藥物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7):145-148.
[2]鄭少玲,倪曉潔,陳琰.對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幾點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3):127-128.
[3]魏明剛.基于素質優先原則下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臨床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1):152-155.
[4]林華,詹淑琴,劉愛華,等.新形勢下神經內科研究生專業特色培養的模式探索[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27):5374-5376.
[5]馮濤,王擁軍.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重點探討[J].當代醫學,2007,118:22-23.
[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R].2009:1.
[7]連鑄淡,徐永剛,陳新超.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109-147.
[8]于洋,高德海,李勝.臨床醫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中國醫藥導報,2010,7(9):104-105.
[9]郭進軍.醫學專業型研究生臨床與科研并重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133-134.
[10]李瑛,方梅,楊旭,等.全程規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2):149-150.
[11]王春雪,陳盼,趙性泉,等.魚和熊掌如何才可以兼得?——血管神經病學專業研究生臨床科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卒中雜志,2010,5(2):174-176.
[12]周健,李蕊,王磊,等.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與管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1):140-142.
[13]陳新忠,未增陽.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現狀及改善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7(5):48-52.
[14]劉子冬,王莉,吳有盛,等.提升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方法[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0):140-142. [15]秦彥文.談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中國醫藥導報,2012,9(4):5-18.
[16]王增田,梁林,戰麗,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21-127.
[17]馮濤,王擁軍.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重點探討[J].當代醫學,2007,11(6):17-18.
Searching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neurology postgraduate integration of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IU Bin LIShiying ZHANG Jinxia ZHANGWenyan MAOWenjing MA Yuanyuan DENG Chuny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Medicine,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ted University,Hebei Province,Tangshan 063000,China
Formulating a reasonable training objectives,taking a reasonable training mode,arrangement postgraduat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 reasonable learning time are excellent essential for training the ability both clinicalwork,but also innovation and outstanding research capabilities of high-quality neurology postgraduate.In the process of Neurology postgraduate training,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ted University(shorted for"our hospital") insist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linical and research trainingmode,adheres to the principles of both the clinical and research,so that clinical skills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neurology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practical neurology.
Neurology;Graduate;Trainingmode;Clinical;Research;Medical education
R74-4
B
1673-7210(2014)09(c)-0122-04
2014-05-28本文編輯:衛軻)
河北聯合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P1211)。
劉斌(1964.9-),男,安徽巢湖人,醫學碩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神經內科臨床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