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糾正
(貴州省思南縣水務局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站,貴州思南565100)
地質勘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堤防建設的相關數據資料,其操作方式主要有鉆探、取樣和試驗等幾種。地質勘探的工作非常重要,也是資金投入較多的階段,只有在勘探的布置上進行周密的思索和考量,才能夠在實際的勘察中準確獲得地貌、地質特征分布等土地基本信息,才能夠為后期的施工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實際的工作狀況是,在做堤防工程地質勘察之前,施工方往往很少進行對施工現場的相關調查和資料收集以及對當地堤基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也不對堤防工程所在地進行工程地質測繪,盲目的急于求成一次性完成勘察工作,草率的得出模糊的并不準確的勘察結論,給堤防工程的未來施工以及施工質量留下了安全隱患。
為了達到堤防勘察的相關要求,如果堤防沒有深厚的強透水層的話,鉆孔的深度可以為堤身高度的1.5 ~2.0 倍,如果軟土層或者是透水層比較厚的話,鉆孔的深度則需要加深而且必須要滿足穩定分析和滲流的相關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涵閘建筑物深入閘底板以下的深度應該達到閘室底板寬度的1.0 ~1.5 倍,堤岸進入河床深泓下的鉆孔深度應該保持在8 m左右,此外,不同地貌部位的控制孔應該能夠進行強風化巖的頂面。
如果深度問題不能根據當地地質情況很好的得到處理就會影響堤防所在地的實際勘察結果,從而對堤防工程質量產生影響,危及堤防安全性[1]。
堤防所在地的地質勘察工作中,地質的取樣和試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鉆孔的數量比較少,孔距相對較大,為了提高堤防工程地質勘察的實際水平,對于大多數的鉆孔都需要采集擾動砂(礫)料和原狀土樣送到實驗室進行相關的試驗。
但在勘察過程中,勘察單位經常將工程交給資質不深或者沒有資質的個人承包隊伍去做,但這些個人施工隊伍的鉆機設備和施工人員素質都不盡人意,有時候只考慮到了速度而將地質勘察的要求和質量都忽略掉了,有些在取樣的時候沒有清理干凈或者是沒有清除浮土,有的只顧取圖樣,而對盛滿的土器進行壓實,結果取上來的多是浮土反而要的原狀土卻少之又少,有的還認為將土樣壓實,這樣就不能反應地方現場的真實土樣情況。不正規的施工隊伍不會按照勘察要求去認真取樣封存,而是暫時擱置一邊,等什么時候有時間了或者人手充裕時再進行封臘包裝,在送達土樣前往實驗室的過程中,有時并沒有采取防震保護措施或者土樣停放時間過久等一系列的不符合勘察規范的行為導致土樣已經失真,從而阻礙了堤防工程勘察工作的順利進行。
堤防地質勘察應該按照相關的規程、規范進行操作,就目前而言,水利水電工程的勘察規范已經很齊備了,但是在實際的水利水電管理部門以及工程施工單位,這些管理規范的材料并不全面。因此,堤防建設的相關部門和單位應該配置齊全相關的工作規范、規程,這樣才能夠使工作有序進行,確保堤防勘察工作的順利完成。
堤防工程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對工程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其中相關的技術和鉆探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技術水平以及積極性非常重要[2]。為了切實提高堤防工程的勘察水平,需要杜絕無資質隊伍介入、整頓勘察市場,此外,還需要改善勘察隊伍的待遇和工作環境,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從而降低勘察工作的勞動強度,要加強勘察隊伍的職業道德的教育,對專業技能進行培訓,這些都是提高堤防質量的重要手段施。
在實際的工程中大都采用“錐探灌漿”工藝,其能夠消除多種堤身隱患,而且造價低廉、技術成熟、易于施工。這個工程措施能夠起到全面補強的功效。所以,在堤防工程的加固審查中都會對隱患采取錐探灌漿工藝技術。它能較好地解決了隨機分布不易檢測到的堤身隱患等問題,是十分可取的。
思縣涼水井息樂溪堤防工程位于涼水井鎮息樂溪村,治理長度0.79 km,新建堤防長度1.58 km,清淤長度0.76 km;華溪溝段治理長度0.8 km,新建堤防長度1.36 km,清淤長度0.8 km;河道綜合治理總長度為1.59 km,左、右岸新建防洪堤共計2.94 km,河道清淤長度1.5 km。堤防工程2012年完工。其中一段堤防堤坡比較潮濕,主要是背河堤腳外年年滲水,堤防背河堤高約3 m,臨河堤高也大約有3 m。
經地質勘探,該段河寬30 m,堤身主要為粉質土質。堤基是第四紀全新統沖積堆積,呈層狀分布:第一層是粉沙,有腐爛秸料,厚度為10m;第二層是細沙,厚度為6.6 m;第三層是中沙,含有一定量的姜石,厚度為3.4 m;第四層是壤土,含有姜石,厚度為5 m,詳見圖1。
對堤防工程使用水泥黏土混凝土墻垂直截滲技術對堤防進行加固。墻深設計為3m,進入相對不透水層達到0.5 ~1.0 m,墻體厚度為0.4 ~0.45 m,墻體使用50 號的水泥土,滲透系數是10 -7 cm/s,并安設滲壓計、測壓管3 組。工程一次開槽長達到3.2 m,槽寬達到0.4 ~0.45 m,鑿槽深達到20 m。工程跳鉆造孔施工進行4個月,加固堤防長達到200 m。

圖1 沁河武陟大樊垂直截滲墻斷面圖
堤防工程經過加固處理之后,運用超聲波測試儀進行檢測發現,其成墻效果非常好。通過取樣試驗,墻體抗壓強度超過50 MPa,平均強度達到5.95 MPa,平均滲透系數K =2.48 ×10-7cm/s,滿足設計要求。通過近2年觀測,墻后地下水位大多降低,堤防背河堤腳附近沒有出現積水現象。
[1]徐衛亞,邢萬波,魏文白,王凱,閆旭. 堤防失事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研究[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01):25-27.
[2]李青云,張建民. 長江堤防安全評價的理論方法和實現策略[J]. 中國工程科學,2005(06):30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