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誠
摘 要:高校社團是學生業余活動比較集中的平臺,在高校社團建立黨支部是加強黨組織基層建設和促進黨務工作展開的重要舉措。然而現今高校社團中黨支部的建設還存在著管理不完善、組織結構有待加強、黨員素質有待提升、政治和理論學習有待加強等不足之處,本文針對高校黨支部建設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對高校黨支部的建立有些許裨益。
關鍵詞:高校社團;黨支部;大學生
一、高校社團黨支部建立的現狀分析
社團是高校中培養和發揮學生潛能的必不可少的平臺。許多學生都將社團視為其踏入社會工作之前的“煉金石”和鍛煉自身才能的重要場所。有學者指出,高校社團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養與發展社團人成為自主性和合作性、自由性和責任性、科學性和人文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繼承性和創造性相統一的校園社團文化建設主體,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在新形勢下,由于黨支部建立的缺失和管理的渙散等原因。高校社團并沒有較好地發揮其鍛造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一)高校社團中黨支部的建立比較少且缺乏統一的管理。從目前的情況看,高校的社團組織種類眾多,功能和性質也大多不同。社團的管理主要是在學校相關組織的指導下,以社團的宗旨、目標和性質為依據進行運營。盡管學校對社團的成立、運行都進行了相關的管理,但其主要運作模式還是在不違反學校相關制度的規定下自由發揮。也就是說,社團只要不違反學校對于社團活動的相關規定,就可以自行進行各種活動,學校一般不進行干預。對于娛樂性或興趣性的社團,例如,漫畫愛好者等,這種形式是比較可取的。但對于行政性比較強以及活動內容比較專業的社團,例如學生會等來說,這種模式不利于社團有效貫徹和發揮黨的精神,執行黨的理念,以及促進學生工作的有效展開。在高校社團中,除了學生會等與黨委和團委聯系比較密切的學生社團外,基本上很少有社團建立黨支部,更沒有黨支部的統一領導和管理。
(二)黨支部對高校社團的管理和組織作用不明顯。由于設立黨支部的社團比較少,大部分社團的日常活動都是社由團相關負責人領導與興辦的,因此社團的指導方針和精神方向并不一定與黨保持了一致。另外,在設立的黨支部的社團中,很大部分社團的黨支部只是一個虛設的部門,并沒有發揮其對社團進行精神和方向領導的作用。在整個學校內部,黨支部主要是對學校的與黨相關的事務進行領導和管理,并沒有真正滲透到學生社團中,因此也很少對學生社團進行組織和管理。
(三)社團中黨員的比例比較小,黨員工作隊伍素質亟待提高。高校社團種類數量眾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剛進校的大學新生參加社團的積極性比較高。然而,大一新生對各方面的環境不熟悉,黨員的比例比較低,黨務素質不高,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社團的黨員比例。數據顯示,超過80%的學生都認為大學生會選擇加入社團;從政治面貌看,參加社團的共青團員占絕對多數,為85%,黨員為15%,從年級看,低年級的社團人員占了絕大部分。這些數據表明,目前大部分高校社團的參與性比較高,但黨員比例比較小。由于社團中低年級學生占有較大比例,社團黨員數量較少,高校社團的整體隊伍素質亟待提高。
(四)社團中實踐活動與黨支部鏈接性不大,且政治與理論學習不夠。高校社團的主要特征是每年都會進行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開拓了視野、結交了新的朋友、身心都得到了一定鍛煉。但由于高校社團中黨支部領導的缺失,有些社團的方向和精神可能會發生偏差。另外,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除個別與馬克思或黨聯系比較緊密的社團外,大部分社團對對政治和理論的學習不夠,也不注重對黨的精神和原則的學習。
二、高校社團黨支部建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分析
高校社團是學生除了學習外最活躍的場地,也是接觸和了解學生真正生活的重要場所。黨支部是促進學習和貫徹黨的精神,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討論和分析群眾思想政治狀況的基層組織。高校黨支部工作的順利展開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和支持,更離不開學生活動陣地——學生社團的幫助與支持。因此,在高校社團中建立黨支部,將黨支部的基層工作滲透到學生社團中,有利于黨支部對基層進行更好的組織管理以及黨組織基層的擴展,也有利于學生吸收先進的社會主義思想并引領社團的建設和活動的展開。
(一)有利于將先進意識普及到大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帶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是思想文化最為開放和自由的領地,在學生社團中建立黨支部,利用黨支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先進思想的形成和社團相關工作的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人生理想,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培養積極的情感和堅強的意志,形成全面和諧發展的個性,成為新時代的“四有新人”。由于社團在高校中的普及性以及學生參與社團的普遍性,在高校社團中建立黨支部,可以利用社團獨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將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社團的實際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增長見識和才干,學習并貫徹實踐。黨的思想和主張。
(二)有利于為黨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和優質黨員。學生社團是學生以共同的興趣愛好或某種宗旨目標為基礎而自發組織的,具有特定目標、活動方式的非盈利性組織。從高校社團的成員構成來看,參加社團的往往是那些學習有余力的人,相對于只專注于學業的人來說,他們的思想更為活躍和開放,社交能力和綜合能力往往更強。當前,高校社團的組織日益健全、規模日益擴大,在高校中集中了更多的具有理想和信念的青年學生。在高校社團中建立黨支部,有利于發揮黨支部的凝聚力和組織能力更好地吸收優秀學生進入社團和黨支部,更好地開展社團的工作;有利于社團中的黨員成員發揮組織意識和黨性意識,在學生工作中起先鋒模范作用;有利于發揮黨組織的向心力促進社團活動的開展,創造和諧良好的校園氛圍,培養更多的有志青年和優秀黨員。
(三)有利于黨組織基層的擴大和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當前,高校社團的組織和規模都在健全和擴展中,隨著學生參與社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的加強,過去那種只是在院系、專業和班級設立黨支部的形式,已不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進行黨組織基層的工作。在學生社團中設立黨支部,將黨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社團的活動聯系起來,結合學生社團在學生業余活動中滲透的廣度和深度來開展高校的黨建工作,有利于黨支部更多地吸收優秀學生進入組織,也有利于黨建活動進一步地展開。
三、高校社團黨支部的建立與管理方式探索
高校社團是學生除了學習外比較活躍的一個場地,也是學生展示和鍛煉自身才干的一個平臺,在學生中有很大的影響。在高校社團中建立黨支部,將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與社團的活躍性與開放性結合起來,共同開展相關活動,可以更好地促進社團活動的展開,黨支部基層工作的展開以及優秀人才的培養。但由于目前高校社團中黨支部的缺失以及組織和管理力度的不足,使得高校黨支部并沒有在社團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健全社團黨建工作的隊伍,加強社團與黨支部的交流并建立相應的監督反饋機制以促進高校社團黨支部的建立以及管理方式的改善非常之重要。
(一)加強社團黨支部隊伍建設,提升黨建工作者的綜合素質。由于當前高校中存在著不少社團缺乏黨支部的現象,妨礙了黨支部基層組織的擴大和優秀黨員積極分子的培養,因此加強黨支部隊伍建設首先得在高校社團中建立黨支部,尤其是那些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比較多的社團和政治覺悟性比較高的社團。在高校社團中建立黨支部,首先應明確黨社團的組織結構。一般來說,院系社團隸屬于院團委,校社團隸屬于校團委,因此在社團中建立黨支部時應先明確社團的活動范圍和組織設置。社團黨支部應由學校黨支部進行指導和管理,并隸屬于學校團委。對院系社團來說,黨支部應主要由院系黨支部牽頭設立并進行相關的指導和管理;對校社團來說,黨支部應主要校黨支部牽頭設立并進行相應的指導工作。
同時,社團的組織結構和組織設置也應該進一步完善,黨支部不能只是社團中一個虛設的部門,而必須與社團的功能和活動結合起來開展相應的黨務工作。社團黨支部應與學院和學校黨支部保持一致,對其負責。此外,社團黨支部的書記以及其他黨務工作者應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和綜合素質,做好社團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加強社團中黨員的教育和考察。社團中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也應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承擔其相應的責任。
(二)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理論與實踐并重。實踐出真知,實踐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理論來自實踐,高于實踐并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來看,理論和實踐不可偏廢,既要運用理論對實踐進行指導,又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知。社團黨支部的工作同樣如此,一方面,要將黨的先進意識、先進思想帶入社團,促進社團成員學習先進的理論和思想;另一方面,要協助社團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鍛煉和提升社團成員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社團黨支部對理論的學習不可機械的以開會的形式進行,應豐富理論學習的方式和形式,引進先進的元素,提升社團成員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鼓勵支部成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愛好有計劃地進行學習和實踐活動的開展。社團黨支部要加強對成員理論學習的具體指導,通過開展黨建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政治形式熱點交流會等方式,交流學習心得,評比表彰先進,一次促進支部成員理論學習的熱情,形成支部良好的理論學習氛圍。同時,社團活動的展開應在相關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開展豐富多彩而有益于學生的活動。
(三)促進黨支部與社團活動的結合,加強兩者的融合。社團黨支部的主要職責之一是協助院系和學校黨支部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培養以及黨員的發展等工作。目前,盡管不少高校社團中都建立了黨支部,但很多只是對學校和院系黨支部的意見和方針起一個上傳下達的作用,并沒有積極地根據社團的職能和方向與社團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開展相應的黨務工作。因此,在高校社團中建立黨支部,必須借助社團這個學生活動集散地的平臺擴大黨支部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吸引學生自主地加入黨的隊伍。
黨支部與社團不是分離的關系,黨支部更不能只是社團中一個虛設的部門,黨支部應是聽從院系和學校黨支部的指導并對其負責,同時屬于社團的一部分的存在。因此,黨支部應結合社團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優勢,加強兩者的融合和互進,以此促進高校黨組織基層的鞏固與黨務工作的展開。
參考文獻:
[1] 應飚, 申瑋, 李金林. 高校學生社團的體制目標及其工作理念探索[J]. 中國高教研究, 2003 (8): 56-57.
[2] 聶邦軍. 高校學生社團黨支部建立的途徑創新[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 (12): 36-37.
[3] 任琪. 大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實現[J]. 青年與社會, 2012,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