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濤
音樂人高曉松在一篇文章中說:“我們不能被財產困住,生活不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所以他從不買房,到處游歷,即便一分錢沒有,也要讀詩,詩就是遠方。這是他認為的幸福,他覺得心的自由,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自由。他做到了,而我們很多人卻做不到,因為我們常常被金錢困住,我們的熱情被分散了,有時賺錢的熱情大過休息本身。我們在為工作、為買房、為更多更好的物質生活疲憊奔忙,放棄了本該有的休息時光。其實每個人都想休息,也需要休息。泰戈爾就說過:“休息之于工作,就像眼瞼之于眼睛。”可見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像高曉松那樣的人對休閑生活、旅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不贊同擠掉雙休日、拼湊“黃金周”“小長假”的休假方式,而是期待帶薪休假、錯時休假等休假方式。
帶薪休假目前對很多人而言,還是典型的“奢侈消費品”。很多人因怕丟飯碗等原因根本就不能或不敢享受所謂的帶薪休假。一項“職場人休閑滿意度”調查顯示,在受訪的職場人中,只有三成人每年享受帶薪休假;21.8%的受訪者雖然符合條件,但從未享受過帶薪休假,帶薪休假像水中月鏡中花,可望不可即。而據國務院研究室《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農民工每天工作時間達11小時,76%的農民工在節假日未享受過加班工資,農民工超時、超強度勞動現象普遍,帶薪休假更無從談起。
休息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勞動者應當平等享有。我國《勞動法》第45條規定:“國家實行帶薪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享受帶薪休假。”而事實上,帶薪休假長期以來對于很多勞動者而言更像是“睡在紙上的福利”,既享受不到這項權利,也無法依照國家規定拿到賠償。有關資料說中國目前帶薪休假落實率還不到50%,而且還主要集中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實際上,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的重點和難點主要是農民工群體和私營企業。而這部分群體還在帶薪休假制度之外,還在“飯碗”和“權益”間博弈。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根本不提帶薪休假這個事,甚至連8小時工作制和雙休日都無法保障,又何談帶薪休假?而從有關部門接到的舉報和投訴來看,鮮有涉及帶薪休假不執行的舉報,即便有個別投訴的,也多是在離職原單位后。人還在單位,誰敢“摸老虎屁股”?前不久,運行14年的“全國假日辦”撤銷,建立了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邁出了實質性改革的第一步,無疑將推動問題的解決。但有不少人也表示出擔憂,別到時候搞得“小長假”“黃金周”取消了,帶薪休假也沒能落實,“竹籃打水一場空”。更有人指出,沒有了統一的假期,如果只是讓企業自行選擇,估計就沒有假期了。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定節假日11天,低于全球的11.7天。特別是帶薪休假時間,在全球排名第60位,而且僅有6成人能把它們休完。
反觀法國、德國、歐洲這些發達國家,帶薪休假其實也不是從一開始就能普及和貫徹的。如法國,早在1936年就明確提出所有法國人每年都應該有享受帶薪假期的權利。法國、德國是帶薪休假制度最初發起國家,從開始實施到最后徹底落實,也至少經過了40年。把休假看作不可侵犯的發達國家實施帶薪休假都這么難,何況在俗稱“世界工廠” 的中國。大多中小企業壓力大,利潤空間小,落實帶薪休假何嘗容易?而中國目前還處于工業化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勞動者權利的保障確實不可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同時,在我國各地經濟發展、社會保障存在較大差距的背景下,企業競爭激烈、用工制度并存,短時間內大面積推行帶薪休假難度要比發達國家大得多。想一刀切,超越這個發展階段,欲速則不達。
依筆者看,應繼續走假期“雙軌制”,即保留十一“黃金周”,甚至恢復五一“黃金周”,同時大力實施帶薪休假制度,并從提倡變為強制。如山東省近期發出通知,所有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若不能執行年度帶薪休假,必須向省人社廳作出說明。正是這一帶有強制性的規定,保證了帶薪休假的落實。換句話說,帶薪休假制度必須強制推行,就像社保一樣,要有全國“一盤棋”的頂層設計,采取強制推行的辦法。如不執行,則單位和負責人必須受到應有的處罰,甚至受到法律的追究,使帶薪休假不再處在“君子協定”“有法不依”的窘境中。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更多考慮農民工群體和私營企業帶薪休假補償機制和監督機制。要完善相關機制,制定實施細則,參考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通過市場機制和消費者理性來實施公共政策,而不是過分依賴政府的行政權威,即用市場杠桿解決市場問題。譬如,瑞典休假法規定,人們休假期間的工資要比平常高出0.8%;澳大利亞公民每年至少有20天的帶薪休假,還可獲得相當于平時工資17.5%的獎勵工資;德國,則有法律明文規定,假期不允許被某種形式的經濟補償所代替,員工即使放棄休假,也不能再得到加班工資等。
帶薪休假的落實情況實際是反映一個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經濟轉型的必然產物。帶薪休假是當前最急需的生產力,不僅不會降低家庭收入,反而會促進中國家庭擴大文化、教育、旅游等支出,為國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也是發達國家實行帶薪休假多年產生的良好效應。總之,帶薪休假實質改革已經起步,人們期待有更多更大膽的舉措,但也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帶薪休假仍任重而道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