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燕

我所在的海安縣是長江北岸的沿海小縣,人口90余萬。改革開放以來,外來人口激增,外出打工、外來妹嫁入引發的婚姻問題也越來越多。
記憶最深刻的是2013年春節后,短短5個工作日,我就受理了26起離婚案件。這幾年,離婚案件可以用飆升來形容。2011年,我們受理的離婚案件是539起;2012年達到723起;到2013年,這一數量達到969起。
海安縣農村不算富裕,外出打工族不少,離婚案很多發生在他們身上。曹某和劉某經人介紹相識、相戀,婚后第二年有了孩子,在外人看來這是個幸福的小家庭。婚后不久,丈夫劉某外出打工,只有過年才回來。今年正月初八上午,曹某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我到村里了解情況,鄰居們反映,劉某長期在上海打工,只有過年才回家住幾天。就在這短短幾天時間里,兩人也難以和平相處,小則吵架拌嘴,大則動手打架,最終他們結束了這段婚姻。
這些離婚案給人啟示:夫妻倆再難再累也要一起出去打工。只有在一起,才是維系婚姻最好的藥方。
七夕節沒過幾天,我又接到一起離婚案。女方小鄭曾有過一段婚姻,離異后帶著兒子小磊居住在娘家。體諒女兒獨自撫養孩子的艱辛,老鄭夫妻著急為女兒尋找下一站幸福。
在親戚的張羅下,30歲的小鐘走入鄭家人的視野。小鐘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海安工作,為人老實,也不介意小鄭曾有過一段婚姻,對小磊更是照顧有加。因此,兩人認識沒幾天,就在老鄭夫妻催促下訂婚,并于七夕節領了結婚證。當天晚上,二人因禮金處置發生爭執。5天后,小鄭以雙方缺乏了解、性格嚴重不合向法院提出離婚。
沒有愛情,何來婚姻?這樣一樁離婚官司本可避免。如果小鄭家人不那么心急,讓她慢慢尋找情投意合的人,也許就不會出現今天的結果;爭吵發生后,如果兩個人多些理解,或許還能繼續生活下去。只是,婚姻沒有“如果”。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孫某和小燕婚姻的破裂,則因為他們的婚姻之船迷失在物質的汪洋大海中。
孫某家境貧寒,經人介紹認識了小燕。雙方從認識到結婚相處3年多。經謹慎考慮,孫某入贅小燕家,兩人走進幸福的婚姻殿堂。這幾年,小燕娘家人的生意干得紅紅火火,但同時也凸顯出孫某收入的微薄。
一次家族聚會時,親戚們圍繞收入話題聊得不亦樂乎。看著親戚們臉上綻開的笑容,小燕心里酸酸的,想想自己老公,從年頭忙到年尾,賺的錢也就幾萬元,她實在沒法開口,只能強顏歡笑。
回到家中,小燕開始不停地埋怨孫某收入太低,沒出息。久而久之,孫某徹底爆發了,他將累積在心中多年的怨言全部拋出。雙方互不相讓,爭吵不休,加速了這段原本就千瘡百孔的婚姻關系解體。
因攀比、經濟壓力而導致分道揚鑣的夫妻,現在不在少數。我想提醒這些夫妻,別讓欲望蒙蔽了雙眼。捫心自問,我們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錢和表面的風光?還是一個真正對你好,可以與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愛人?
(作者系江蘇省海安縣法院曲塘法庭庭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