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錫剛
【摘要】 TD-LTE無線網絡的建設是當前我國全力推動的移動網絡通信技術,該技術具有帶寬高、延時少、頻譜不對稱的特點,通過該技術的運用,可最大限度的促使移動互聯網的頻譜利用率得到提升。而作為網絡建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參數規劃直接對其使用效果有著決定性作用,故本文結合TD-LTE無線網絡建設的具體情況,對其參數規劃的原則和建議進行分析。
【關鍵詞】 TD-LTE無線網絡 參數規劃 原則
LTE(長期演進)主要是指3G演進技術,其能夠充分滿足對2G/3G要求更高的寬帶用戶,同時還能夠帶給用戶更優質、更短時延的感受。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用戶對移動網絡要求的不斷提高,這使得我國在原來的LTE技術基礎上,加快了自主研發力度,這使得TD-LTE(分時長期演進)隨之誕生,而該項技術的成功實現,可以說給移動網絡通信技術開辟了新天地。
2012年,中國移動為了促使TD-LTE技術的發展,不斷對試驗網規模進行擴展,同時在14個城市新建了多達2萬的TD-LTE基站。2013年,中國移動又再次提出了“雙百計劃”,主要是指在100個城市實現TD-LTE的全面覆蓋,并在100個城市購進100萬部TD-LTE終端,打造20萬余個TD-LTE基站。
在對TD-LTE無線網規劃流程中,其主要分為三大階段,分別為前期準備、預規劃和詳細規劃。無線網絡詳細規劃通過“勘察-仿真-調整”構成一個反復的循環過程。在這個階段中,無線網絡參數規劃作為非常重要的技術,其對技術含量的要求非常高,同時也有著較大的難度?,F結合TD-LTE無線網絡規劃中幾項重要的參數規劃對其原則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 TD-LTE無線網絡頻率規劃
1.1 TD-LTE無線網絡頻率規劃原則
在進行TD-LTE網絡頻率規劃的過程中,只需要結合可以運用的網絡容量、頻率資源來進行靈活多變的進行頻率劃分:
(1)針對頻帶不連續或者頻率資源非常豐富的情況下,可采取異頻組網。這種組網方式不會出現較大的系統干擾,在相同的基站小區中,也能夠實現鄰區間五子載波碰撞,這就能夠更好的對干擾進行控制,并且這種方式對調度算法的要求非常低,故實現起來更為簡單,同時還能夠取得覆蓋能力強和劍網速度快的效果;
(2)在頻率資源相對較少的情況下,但又有大量優秀調度機制給予相應支持的情況的下,首選標準即為同頻組網規劃。這種組網方式能夠借助小區間區功率控制以及技術的協調來實現對干擾的有效控制,頻率也具有較高的利用率,這就能夠使用戶的上網速度得到提高,故針對密集城區等中高話務地區在建網初期可采用該方法。
在進行異頻組網規劃時,需要積極采取合理的頻率來進行規劃,以此來實現對網絡干擾的控制。而在頻率規劃的過程中,在充分滿足覆蓋要求的前提下,可充分運用同頻同子載波和同頻來帶動地貌、地形和建筑等在隔離上的效果,使其能夠在空間上形成較好的隔離,進而有效控制干擾。
1.2 同頻干擾抑制技術
在TD-LTE的網絡中,若使用同頻組網方式,那么就需要同時配合使用同頻干擾抑制技術,以此來實現對系統間干擾的有效控制。同頻干擾抑制技術主要是通過對調度、功率控制以及小區間干擾協調(ICIC)等的控制來實現干擾抑制。其中功率控制主要是通過對無線承載(RB)的發射功率干擾進行控制,使小區間的干擾因此下降,運用調度技術,能夠選擇性地采用RB資源中干擾低的資源進行優先運用,故在小區間干擾控制上效果顯著;ICIC主要是通過對小區間協調方式來實現對各個不同小區中的無線資源進行有效的限制,使其小區間干擾能夠得到更好的控制。
二、TD-LTE無線網絡鄰區規劃
2.1 鄰區規劃原則
盡管在TD-LTE網絡的技術中,OFDM以及多輸入多輸出(MIMO)等是非常關鍵的技術,其能夠促使網絡各方面性能均得到有效提升,但在鄰區規劃中,其2G/3G網絡與TD-LTE在本質上并不存在明顯差異。在對TD-LTE網絡鄰區規劃的過程中,可以結合以往2G/3G網絡在構建鄰區時的主要原則。
在對鄰區規劃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一些要求來進行鄰區配置和規劃,分別為:
(1)鄰近原則:在規劃時,不僅需要從空間位置上對相鄰關系進行考慮,同時還需要對盡管空間位置不相鄰,但其無線網絡卻呈現為相鄰關系的情況進口考慮,另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針對附近小區都通常將其稱之為鄰區。針對郊縣和市郊的基站,盡管它們之間的站間距非常大,但需要對位置上相鄰的鄰區進行考慮,確保其能夠進行及時的切換,以防出現掉話的情況。
(2)互易性原則。通常情況下,鄰區之間都是相互而言的,簡單來說,就是B為A的鄰區,那么相反A也是B的鄰區。但針對一部分較為特殊的場合,也很可能只要求單向鄰區。
(3)鄰區適當原則。針對普通和密集的城區,因站間距非常的小,這就需要進行鄰區多配。截至目前為止,針對異頻、同頻和異系統鄰區其最大配置數量都非常的有限,為此在進行鄰區配置的過程中,需要對鄰區的個數進行調查,掌握周圍鄰區之間的關系,并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全面考慮,將存在的鄰區關系配置進來,而與之不符的鄰區則及時排除,使領區名額能夠用于實際所需。在進行網絡的配置時,不僅需要對過多的鄰區進行避免,同時還應當對必要的鄰區進行配置。
2.2 異常鄰區規劃
我國的運營商在構建網絡時,均是從以往的2G網絡逐漸過渡到3G,再發展到今天的LTE,為此,TD-LTE網絡建設必將在原來2G與3G網絡存在的基礎上來實現,且在未來其必然與2G、3G長時間共同存在。
TD-LTE網絡運營之后,可以說有很大部分的業務都是建立在2G、3G基礎上的,特別是針對數據業務,其能夠使2G、3G的網絡負荷得到有效緩解,進而促使2G、3G的網絡質量得到提升,使用戶的使用感知更佳,但同時也會促使網絡規劃的復雜因此增加。在對LTE網絡進行組建前,系統間的操作主要是與2G、3G的互操作,伴隨著LTE網絡的快速構建,這使得其與2G、3G之間的互操作也因此不斷增加,特別是針對網間切換,其是否能夠進行有效切換,就與鄰區的合理配置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為此,在TD-LTE建設中,對其與2G、3G進行科學的鄰區配置非常重要,其在促使網絡服務質量提升,控制小區間因切換而出現的掉話率上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在進行TD-LTE與原有2G、3G網絡構建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其網絡拓撲結構和站點地理位置進行考慮。針對室外宏站小區,在進行TD-LTE與原有2G、3G網絡構建的過程中,應對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在TD-LTE連續覆蓋區域中,其應當與2G、3G網室外小區互配同覆蓋,其中第一層相鄰小區應當作為異系統鄰區;
(2)針對TD-LTE連續覆蓋的邊緣,其應當與2G、3G網室外小區相互配同覆蓋,并且將第一層與第二層相鄰的小區均規劃為異系統鄰區。
三、TD-LTE網絡物理小區身份標識碼(PCI)規劃原則
在碼規劃中,對相同PCI的eNodeB之間的最短距離進行確定是基本的問題。發射功率、基站頻率以及覆蓋區域地形地貌等直接決定了PCI的復用距離,在實際規劃的過程中,可結合傳播模型對各個典型地形的條件進行計算,以此來實現對PCI復用距離的明確。在滿足PCI復用距離的情況下,針對相同的PCI可以運用的不同的基站間來實現復用。在部分情況下,在同一PCI小區的復用距離,并不是保持絕對不變的,若運用三扇區基站覆蓋的方式來實現覆蓋,因其扇區覆蓋的方向性,在PCI復用距離的范圍中,其兩扇區就非常容易出現覆蓋范圍區域內,并無交疊的情況,故在進行規劃時,僅需要采用一個PCI即可。除此之外,若兩個基站之間存在大樓、山體等的隔離物體時,也可以通過復用距離的突破來實現運用PCI。
在對TD-LTE網絡的PCI碼進行規劃的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不混淆原則:確保不同的小區其同頻鄰小區PCI值能夠不相等,并能夠盡可能地選取不會造成過大干擾的PCI值,也就是說PCI的模6與模3不能夠相等;
(2)不沖突原則:在進行TD-LTE組網的過程中,應當運用多同頻組網的方式,故需要注意同頻的相鄰小區其同頻鄰小區的PCI值不能夠相同;
(3)最優化原則:確保在相同PCI的小區中,其復用距離能夠滿足需要,同時盡可能在同頻鄰小區間選取不會造成大干擾的PCI值。
在對TD-LTE網絡PCI進行規劃的過程中,除了采取上述三大原則之外,還提前對物理小區標識資源進行預留,以防在網絡擴容的過程中,出現PCI沖突問題的情況。同時,在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對TD-LTE系統中所存在的504個PCI進行分集,使其能夠形成若干個PCI集,并將其分別對應各個基站的第一、第二、第三扇區、邊界協調以及室內覆蓋,同時將一部分預留出來作為備用所需。若在運用異頻的方式來完成網絡組網,這就需要提前對頻率進行規劃,并結合頻率規劃的具體情況,來對同頻小區PCI的規劃。
四、結論
伴隨著國內對TD-LTE的重視和快速推動的步伐,2013年我國已經不少TD-LTE試商用網全面拉開建設,而在規劃中作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參數規劃可以說直接決定了TD-LTE無線網的質量,故對TD-LTE無線網絡建設中,參數規劃進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周華林.TD-LTE無線網絡建設規劃設計淺談[J].硅谷,2013,11(8):71,46.
[2] 朱晨鳴,李新.TD-LTE無線網絡規劃關鍵因素研究[J].電信快報,2013,49(3):8-12.
[3] 唐飛雄.TD-LTE無線網絡規劃關鍵問題的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3,14(5):33-34.
[4] 蔣遠.聚焦無線網絡規劃 打造TD-LTE精品網絡[J].移動通信,2013,35(23):38-45,54.
[5] 吳秋瑩.TD-LTE無線網絡規劃及性能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