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段曉娟 王 黎 本刊記者/裴 佩
綠色、低碳、節能,是現代企業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的不變主題。如何有效利用資源?如何做到既環保又促發展?近年來,我省致力于發展循環經濟,節約利用資源,并加大節能技術改造,推廣清潔能源生產,“節能環保之風”頻吹。
5月14日上午10時29分,位于什邡經開區內的一根高達60余米的高煙囪轟然倒地,距此不遠的另一根煙囪也隨即倒下,它意味著什邡市加快了關停、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
什邡市經開區管委會的負責人說:“通過淘汰落后產能企業,能騰出約500畝項目用地,為開發區引進重大項目提供土地保障,同時能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這是德陽“關閉、淘汰”落后產能浪潮中的一幕。2013年,德陽關閉和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達15戶,污染物減排22萬噸。今年,德陽將繼續重拳出擊,計劃關閉和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43戶,如果這些目標全面完成,預計可以節能標煤30萬噸,減排污染物1400多萬噸。
無獨有偶,6月17日下午3點30分,隨著“5、4、3、2、1,開爆!”的點火指令下達,位于峨眉山市境內的中國國電岷江電力公司的標志性建筑——2個85米高的冷卻塔在升騰的煙霧中被“摧毀”。據了解,冷卻塔和高煙囪的爆破拆除之后可實現每年減排二氧化硫4000噸、氮氧化合物500噸。
節能減耗關鍵在企業。近年來,企業的能耗壓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愈發凸顯,“淘汰落后產能”無疑成為節能降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下達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目標任務的通知》要求,我省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已被分解到各市州、落實到企業,水泥、鋼鐵、煤礦等仍是淘汰大戶。
事實上,我省近年來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13年底,累計淘汰落后煉鐵178萬噸、煉鋼320萬噸、水泥5376萬噸,關閉小火電機組337萬千瓦。另外還關停了小煤礦543處。2013年,我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92%,超年度目標2.42個百分點。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認為,未來四川的這些行業落后產能將會堅決被淘汰掉,傳統行業或將會通過技術改造等方式實現產業升級,未來區域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將是大勢所趨。
在宜賓江安陽春工業園區內,天原海豐和銳公司名氣挺大,不僅是因為公司從入駐時間、產業規模等方面是“老大哥”,還在于公司的“變廢為寶”。
公司總經理辦公室副主任譚孝華介紹,過去,煤渣、煤灰、電石渣等工業廢渣主要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少部分用于磚廠、修路,二是大部分堆放在垃圾場。生產中還會產生大量的廢氣,污染環境。“一年算下來,運費和堆放費都是1750萬元。”
如何“變廢為寶”,實現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成為公司研發的課題。“我們公司先后投入1.7億元引進了離子膜燒堿裝置,投入1.1億元建起了聚合釜生產線、1500余萬元建起了污水處理系統、3.2億元建起了國內首家全電石渣制水泥生產線。”公司環保科負責人闞中華告訴記者。
如今,曾經的廢渣被派上了用場,摘掉了“廢”字這頂帽子。闞中華具體計算了使用全電石渣水泥生產線帶來的改變:電石渣本是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然而廢渣制水泥生產線卻能把這些垃圾變成寶,而且把原料里煤炭中的硫元素轉化成水泥生產中的添加劑。企業一年要產50多萬噸電石渣,用于120萬噸/年全電石渣綜合利用制水泥項目。“過去要投入昂貴的電石渣堆放費,現在不僅節約了成本,工業廢渣的利用率達90%,還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不僅僅是工業,高效生態、標準化綠色農業的循環經濟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在宜賓高縣,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效率的提高,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環保。
2013年,高縣文江鎮自治村利坪肉牛養殖場正式興建,現存欄肉牛30余頭,普遍已長到1500斤左右,出欄的牛純利潤達3000余元/頭。場內的墻上高高掛著“高縣利坪養牛專業合作社種、養結合產業循環經濟示意圖”。
提及如何將“廢物”回收利用,該場負責人劉平介紹:“我們用酒糟輔以農作物秸稈和優質牧草養殖肉牛,同時把肉牛的糞便進行干濕分離:干糞便通過發酵處理、濕糞便通過沼氣池進入儲糞池,進而形成生物有機肥料;再把有機肥料用來種植玉米、牧草、核桃等。這樣,就形成了種、養結合的產業循環經濟。”高縣畜牧局局長甘談銀說,“根據預測,今年,全縣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將增加200元以上,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將再提高3個百分點”。
“循環經濟理念下,所謂‘廢物’,不過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企業工業生產過程中,可以通過技術、設備更新改造和減排環保措施,加強對廢氣、廢水、廢渣的循環利用,實現節能增效。”盛毅說。
近日,國家環保部開出史上最大罰單,19家企業因脫硫設施存在突出問題,被罰脫硫電價款或追繳排污費合計4.1億元。這無疑是開啟了重處高污染企業的先河,具有標桿意義。
我省對于企業的治污、防污,同樣有著高度重視。“針對涉氣工業企業,要加強環境監管,削減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成都市環保局局長陳琳說。數據顯示,在“2014年四川省重點監控企業名單”中,我省各地環保局將對229家重點監控企業切實加強環境監管。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省環保廳副廳長楊雪鴻表示,四川將加快川東北、川中、川西天然氣基地建設,優先發展城鎮燃氣,提高生活用氣普及率,加快發展水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
在成都,總投資20多億元的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簡稱成都南玻)是成都推動清潔生產以來開出的一朵絢爛之花。
該公司2009年啟動清潔生產,斥資7000萬元興建了裝機容量為12兆瓦的余熱電站,供用全廠用電負荷,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1萬噸。截至今年3月,成都南玻余熱電站外供電量累計達到2.5億度,降低公司用電成本約1.1億元。
成都的另一家公司也從未放松過對環保的重視。圍繞我省對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申報的要求,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實施多種方案達22個,現已累計投資150.3萬元。在提高工作效率、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減少包材和電費等資源消耗,減排廢水2000噸的同時,預計其年產生經濟效益近300萬元。
其實,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清潔生產中嘗到“甜頭”。目前,成都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的重點企業總數已超過190家,占全省評估通過數的1/3以上。
當前經濟形勢下,“節能環保”已成為時代主旋律。只有繼續堅持“綠色、環保、節約”的發展理念,將節儉融于生產生活之中,才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有每個人的碧水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