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盈盈
龔小姐24歲,最近因為連續熬夜,牙床左下方剛長出不久的智齒腫脹疼痛,連張嘴都困難,進食也受到了影響。這是這顆智齒第一次發炎鬧“革命”,疼痛難忍的龔小姐來到當地中心醫院口腔科就診。醫生診斷為智齒冠周炎,進行消炎鎮痛后,建議她待炎癥緩解后拔除智齒。因為害怕拔牙,龔小姐心存疑慮:“難道智齒非拔不可嗎?”
智齒有哪些危害?
針對龔小姐的疑問,當地中心醫院口腔科醫生表示,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首先我們要認識導致智齒發炎的原因及智齒的危害。
醫生介紹,智齒是指口腔內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磨牙,上下左右各一顆,一共有4顆。因為這4顆牙正好在20歲左右時開始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接近成熟,于是被稱為“智齒”。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在人類種系的演化過程中,隨著食物種類的變化,咀嚼器官發生退化,造成頜骨長度與牙齒所需空間的不協調。簡單地說,就是骨骼退化了,牙齒沒有跟著退化。而智齒又是最后長出的牙齒,這導致大部分智齒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并因此造成很多危害。
“位置不好、常發炎的智齒,應該盡早拔除,否則可能疼一次就帶來一些牙病隱患。”醫生介紹,阻生智齒及智齒萌出過程中,牙冠可能被齦瓣覆蓋,齦瓣與牙冠之間會形成盲袋,這成為藏匿食物殘渣和細菌的天然場所,加上冠部牙齦常因咀嚼食物而損傷,會形成潰瘍。當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細菌毒力增強時,冠周炎便會發作。另外,智齒發炎除了引起局部的紅、腫、熱、痛外,炎癥還可能向周圍組織擴散,出現咽喉腫痛、面部腫脹,甚至張口困難等癥狀。如果患者的抵抗力差,還會引起發熱等全身癥狀。
4種智齒要盡早拔除
那么,哪些智齒需要拔除?根據臨床經驗,醫生建議,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要盡早拔除智齒:1.齲齒:當智齒已經出現比較深的蛀洞,特別是需要根管治療的,建議拔除。因為智齒的位置關系,很難完善地對其進行根管治療;2.侵犯鄰牙:由于生長空間不足,智齒會頂住相鄰的牙齒且有繼續生長的趨勢,因此可能導致相鄰牙齒的齲壞,甚至松動;3.位置不正:如果智齒位置不正,清潔起來會比較困難,很容易出現蛀牙;4.沒有對頜牙:不是每個人的4顆智齒都會順利生長出來,如果一顆智齒的對面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另一顆智齒,可能會影響咬合關系。
醫生表示,很多人害怕拔智齒,其實智齒的位置不同拔除的難易程度也不同。術前醫生會根據X光片,了解牙齒及牙根的形態、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并和患者進行溝通,告知拔牙的過程、注意事項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智齒都難拔,大家不要因為害怕而拖延,以免造成更大的破壞。
醫生提醒,拔智齒只是一個小手術,只要身體狀況許可就可以做。不過,女性比男性情況復雜些,最好是避開月經期。而孕婦因為涉及胎兒,一般只能在懷孕期的4至6個月才能拔牙,最好是妊娠期結束后再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