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文
案例回顧:
王大媽年近80歲,共生育長子曹德、二子曹山、小兒子曹章、女兒曹芳四個子女。王大媽和老伴在1990年和三個兒子簽署分家協議,約定曹大爺由大兒子曹德贍養,曹大爺的三哥由二兒子曹山贍養,王大媽由小兒子曹章贍養。
老伴曹大爺去世之后,王大媽一直跟隨女兒曹芳一起生活,長子與二子長期沒有看望也沒有給付贍養費,王大媽無奈訴至法院,要求三個兒子對自己履行贍養義務,每人每月給付自己贍養費300元。
長子曹德認為,按照分家協議的約定,自己已經完成了對曹大爺的贍養義務,所以王大媽的贍養已經和自己沒有什么關系了,所以不同意承擔任何贍養義務。次子曹山認為自己已經贍養了三大爺,所以也不同意贍養母親。小兒子曹章同意母親的訴訟請求,但認為自己已對父親盡了很多贍養義務,若是只由自己一人贍養母親,未免有些不公平。
經過法官反復調解,當事人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最終,法官根據上一年度人均消費水平,綜合王大媽的具體情況,判決三個被告每人每月給付王大媽生活費一百五十元。
法官說法:
分家協議,顧名思義是指父母與子女就家庭共有資產分配、債務承擔、老人贍養等事項進行約定的家庭協議。就協議中涉及的父母贍養分擔問題,一般會約定將父母拆分為兩個主體,由不同的子女進行贍養,比如,贍養父親的子女不必再對母親履行贍養義務。此類分家協議在多子女家庭中比較常見,也為父母以后的贍養埋下了隱患。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0條規定,經老年人同意,贍養人之間可以就履行贍養義務簽訂協議。贍養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和老年人的意愿。在多子女家庭中比較常見的分配贍養義務的分家單或分家協議,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作為平等主體之間的約定,只是一種雙方之間達成合意的協議,不能對抗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根據《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分家協議中免除子女贍養義務的部分條款,因為違反了《婚姻法》中子女對父母贍養義務的強制性規定,應當歸于無效,子女仍應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