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怡
案情:
馬榮和馬蓮姐妹為馬武夫婦的女兒,馬文和馬武是兩兄弟,馬文的兒子馬清在30多歲時過繼給了馬武,在馬武一家的三間祖房居住生活,后馬武一家共同幫助馬清在其擁有產權土地上修建了五間平房。
馬武夫婦病逝時兩個女兒處理后事。后馬清的五間平房因故收歸集體,退回的房屋破舊不堪無法使用,馬清去世后其子馬軍繼續(xù)住在五間平房,并且對該房屋進行了徹底翻修。
后馬軍又未經馬氏姐妹同意在三間祖房院內修建房屋,馬榮和馬蓮姐妹遂以侵權起訴馬軍,并主張分割五間平房的部分所有權。馬軍辯稱其父是馬武的過繼子,對祖房三間享有繼承權,五間平房是自有財產,馬榮和馬蓮姐妹不享有任何權利。
說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8)條規(guī)定:“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形成撫養(yǎng)關系的,既為養(yǎng)子女,互有繼承權;如系封建性的“過繼”、“立嗣”,沒有形成撫養(yǎng)關系的,不能享有繼承權。
在本案中,馬武夫婦過世時沒有留下遺囑,其遺產應按照法定程序由子女繼承,馬清系封建性的過繼,但過繼時已經成年,生活能夠自立,與馬武夫婦沒有形成撫養(yǎng)關系,雙方雖然共同生活十余年,但主要贍養(yǎng)義務是由馬榮、馬蓮完成的,因此馬武夫婦的遺產應為其兩個女兒繼承,因此馬清不享有祖房的院落及房屋的繼承權,進而,馬清之子馬軍私建房屋屬侵權行為。
對于馬武夫婦和其女兒在馬清擁有使用權的土地上共同所建的房屋,根據《民法通則》和最高院民通意見的規(guī)定,本案中馬武夫婦及其女兒,幫助馬清建立了五間平房,因此與馬清對該房屋擁有共同所有權,但在房屋收歸集體不能使用以后馬清之子馬軍又對房屋進行過徹底翻修,馬榮和馬蓮姐妹并未提出意見,鑒于馬軍是該土地的使用權人,也是房屋的主要權利人和使用人,應獲得房屋的所有權,而馬榮和馬蓮姐妹曾經對建房有所幫助,故法院酌定其獲得一定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