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 刀
7月底,國產動畫電影 《秦時明月》以彈幕形式放映。8月初,由樂視影業發行的《小時代3》也有了彈幕專場,甚至連武俠片《繡春刀》都湊起了熱鬧。彈幕電影甚至一度引發“小時代迷”和“秦粉”關于“誰是彈幕電影第一”的爭論。
彈幕電影,更像是即時吐槽,或者是以電影的名義,人為制造一次吐槽者的集體狂歡。這是一個吐槽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機或者借助電腦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者是曬曬那些毫無關聯的心情,甚至學習周星馳制造無厘頭。當吐槽成為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因為某個主題而聚在一起的群體性吐槽便成為社交必然。將吐槽與電影結合,毫無疑問,是對年輕人這一特殊群體的“因勢利導”,有助于聚斂人氣。不過,衡量一部電影品質高低,必要的方式雖不可少,但歸根結蒂還是在于評價本身。
實現實時評論,這是彈幕電影的最大賣點。往好的方向看,這樣的實時評論可以隨時表達觀眾的意見建議。不過,拋開這種吐槽方式的內容質量不談,這種吐槽吐了也就完了,電影放完后,幾乎不會留下什么痕跡。這樣的吐槽對于評價一部電影,到底會起到什么樣的影響力,至少目前缺乏有力證據。然而,當所有吐槽都會實時反映在銀幕邊上,對于一個真正欣賞電影藝術的觀眾而言,想必難以接受這樣的浮燥之舉。
彈幕電影,是又一種方式的娛樂營銷。把彈幕電影想象成公眾參與電影評價有些想當然,因為彈幕電影更大程度上只是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娛樂形態。這種形態并非是對電影品質構成真正意義上的評價,不可能構成對電影品質的倒逼——無論影院還是電影生產方,都不會將彈幕評論放在心上。彈幕電影這一現象浮出水面后,社會關注更多的只是這一新鮮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