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夫
近年來,深圳市寶安區堅持改革創新,深入思考踐行群眾路線中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問題,不斷探索實踐新時期聯系服務群眾的新方法、新路徑,取得了良好成效。
寶安區地處珠江東岸,是廣深港發展軸上的一刻璀璨明珠。截止2014年上半年,寶安區實有人口從1980年的30萬發展到500多萬,各類企業6萬多家,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2億元。各類基層黨組織2126個,黨員總數38749人。其中,“兩新”組織黨組織944個,黨員14167人。
構建扁平化服務機制,暢通全方位的民意管道
第一,領導干部服務基層率先垂范。全區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包掛點125個基層社區的安全生產和維穩綜治工作,每周至少1次到社區開展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問題。2012年開始,每位區領導包點5家有代表性的企業,2014年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后,寶安區實行“310”服務行動,每位領導包點服務10家以上企業、10戶以上居民,到窗口單位開展10件次以上的接訪活動。《寶安區關于整頓“四風”問題和進一步做好群眾工作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3.69%的受訪者認同“領導干部包掛點街道、社區、企業制度”,得票位居第一。
第二,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同步服務。2013年起選派領導干部兼任社區黨組織第一書記,每周至少兩天在社區工作,第一時間發現、解決問題。截至2014年上半年,第一書記人均到社區工作205天,共約談、走訪居民3211戶,開展民心工程367項,幫助社區建章立制80余項,有力推動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和群眾關心問題的解決。分批安排350多名30歲以下的機關年輕干部到社區實踐鍛煉,與社區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調查研究、化解矛盾糾紛,協助處理社區事務。
第三,黨代表三級聯動促服務。2009年寶安區新安街道文匯社區創建全省第一個黨代表工作室,至今全區共建立黨代表工作室133個,覆蓋所有社區,并向辦事窗口、工業園區和行業組織等領域延伸。確定每單月的第二周為“黨代表活動周”,每周六為全市統一的“社區黨代表工作室開放日”,建立市、區、社區三級黨代表組團進社區服務黨員群眾的聯動機制,開展接訪、約訪、拜訪等活動,及時向所在黨組織及有關部門反映群眾的意愿和訴求,并提出意見、建議或提案,幫助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實際問題。
打造網絡化服務架構,構建全覆蓋的服務體系
第一,以區域化黨建為載體,實現黨組織服務的全覆蓋。2006年,寶安區在新安街道寶民社區成立深圳市首個駐社區黨委,推行黨建區域化。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將社區內所有黨組織和黨員納入社區黨組織,有效整合社區內各種組織和各項資源,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效。2014年6月,寶民社區獲得中國社區發展協會首屆年會頒發的全國首屆10家“社區發展創新獎”,在廣東省兩個獲獎單位中,寶民社區是深圳市惟一獲獎單位。寶民社區黨組織書記馬錫文經組織推薦通過考試被錄用為公務員。
第二,以實現共贏為目標,推進黨組織在“兩新”組織全覆蓋。寶安區非公經濟組織占全區組織總數的90%以上,從業人員占全區97.5%,流動黨員數量較多。2012年,開展“兩新”組織黨建“百日攻堅”行動,新組建“兩新”組織黨組織123個,新增“兩新”組織黨員7123名。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努力實現黨的組織、黨的工作和黨的作用發揮全覆蓋,效果明顯。
第三,以健全體系為手段,實現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全覆蓋。建立區、街道(機關單位)、社區(工業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133個。探索在大洋田工業區和黃峰嶺工業區等“兩新”組織比較集中的工業園區建立黨代表工作室和黨群服務中心,輻射工業區廣大黨員和員工。著力打造區級黨員服務中心,開展組織關系轉接、培訓教育、志愿服務等一站式服務。以各級黨群服務中心為主要依托,創辦“寶安黨員課堂”,利用星期五晚上的時間,由普通黨員擔任主講,向全區黨員群眾開放。
第四,以先鋒模范為引領,推動黨員在基層窗口服務全覆蓋。開展“傳遞正能量,黨員做榜樣”活動,在全區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黨組織和黨員中開展“爭優創先活動”。在窗口單位安裝使用服務評價器,實現100%覆蓋。每年不定期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居民代表到機關單位、辦事窗口明察暗訪;組織媒體收集問題建議,并在媒體曝光典型案件。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寶安區暢通群眾訴求的工作制度得到廣泛好評,其中利用“民生訪談”、“市民熱線”、“直通車”等平臺暢通群眾投訴舉報和反映問題渠道的認可度最高,達69.55%。
實施系統化能力建設,建設高效能的服務力量
第一,持續開展對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教育方法,將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作為重點培訓內容。以先輩先進為學習標桿,組織全體黨員圍繞“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教育黨員干部自覺開展黨性分析,找出差距,在區內媒體開設專欄,刊登學習體會;拍攝優秀黨員“微電影”,強化先鋒引領效應。開展“傳遞正能量 黨員做榜樣”系列活動,號召黨員從小事做起,傳遞陽光、辛勤和感恩,傳遞敬業、勤奮和擔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道德素質,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第二,注意鍛煉干部服務基層能力。將基層工作經歷、多崗位鍛煉、援疆援藏、雙到扶貧等作為選撥任用干部的重要權重。注重在一線服務群眾中培養鍛煉干部,通過選派優秀干部組成工作組參與歷史存量問題處置、重大項目推進等工作,充分培養和考察干部。近年來先后選派鍛煉20余批200多人次,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經受了考驗,與群眾結下深厚的友誼,接受了深刻生動的群眾路線教育。
第三,強化社區黨組織帶頭人素質,將社區干部納入素質工程的七類重點對象。近年來,先后組織社區干部20批1766人次赴艱苦地區、高等學校和先進地區等學習培訓。2013年其將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和大學生村官納入干部自選培訓范圍。強化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在“自選課”的基礎上,規定了軟弱渙散黨組織班子領導的6門“必修課”。
第四,探索黨員能進能出機制。推行五榜公示制,對群眾反映不好的入黨申請對象暫緩發展。加強對異地入黨的政審外調和審核把關,對入黨積極分子組織集中培訓,并組織閉卷考試,依據考試成績實行“一票否決”。同時將社會志愿服務納入考核內容,不斷強化入黨積極分子服務群眾意識。
探索新型服務方式,打造全天候的服務模式
第一,志愿服務,努力踐行為民服務宗旨。按照深圳市委組織部著力構建“系統化、規范化、常態化、信息化”黨員志愿服務體系的要求,完善黨員志愿服務工作體系,成立215個黨員志愿服務隊,將全區黨員納入志愿服務范疇,實行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志愿服務50小時的前置條件。2013年以來全區各級黨組織累計開展黨員志愿服務1401場次,服務群眾93萬余人次。
第二,雙向共管,推進流動黨員管理服務。針對人口流動快、流動黨員管理服務難等問題,積極推動與四川、湖北、貴州等11個流出地黨組織建立聯系,建立流動黨支部,對289名流動黨員實行“雙向共管”,通過建立信息通報制度,組織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參與黨員志愿服務,鼓勵黨員爭當“黨員技術能手”等,強化服務,提升流動黨員管理水平。
第三,結對共建,力促社會群體和諧共融。開展機關事業單位與“兩新”組織黨組織“結對共建、互融共促”活動,推動機關黨員服務“兩新”組織黨員,雙方通過共過組織生活、組織座談各類文體活動,有效促進黨內和諧和融合,并由此帶動社會群體的和諧共融,提升城市文明建設水平。
第四,互聯平臺,構建便捷互動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平臺”,打造陽光施政、服務群眾新平臺。開通“陽光寶安”政務微博,全區各級各部門廣泛開設以“陽光”為主題的系列政務微博。區委組織部開通“寶安先鋒-陽光組工”黨建微博、“寶安先鋒”黨建微信,設立“群眾路線教育” 微信專欄。2014年,由新華網聯合中國社科院等權威機構發布的“中國縣域網絡形象排行榜(2013)”揭曉,寶安區獲“十佳行政區”第一名。
第五,“愿望墻”,構筑幫助黨員群眾圓夢的“民心墻”。2014年3月26日,新安街道興東社區推出“愿望墻”,由社區群眾在“愿望墻”貼上“微愿望”,社區黨組織登記并組織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及愛心人士自愿認領、幫助圓夢。
構建制度化服務體系,建立長效化的服務機制
通過狠抓建章立制,將服務機制和措施制度化,確保服務群眾的各項工作得以長期堅持和持續發展。
第一,“書記項目”強化黨建責任。2012年以來,通過“書記抓、抓書記”,廣泛開展以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為主題的“書記項目”和“一支部一承諾”活動,共組織開展“書記項目”42個,支部承諾1000余項。并以此作為黨建專項述職的重點內容,實行基層黨建“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專項述職評議每年進行一次,通過會議述職評議、評比書記項目、組織綜合評議、領導點評評議、民主測評、網絡公示等環節,擴大群眾參與、監督,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水平。
第二,“無為問責”強化履職責任。針對少數干部得過且過、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出臺《行政無為問責辦法》,對7類34項行政無為行為實行問責。實行上級對下級的“績效面談”制度,強化推動工作、服務群眾效能。問責機制的強力推行對服務績效產生了明顯推動。在2012年廣東省政府績效研究會組織的地方政府績效評價調查中,寶安區在全省121個縣(區)中名列第一。
第三,“雙年測評”由群眾評判。寶安區突出強調基層導向和陽光施政,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和評價,將各項整改和服務工作的評價權交給群眾。全區各單位每年的重大工作舉措在媒體上公布,明確完成期限,并進行“期中”和“期末”考試,邀請“兩代表一委員”、社區黨組織書記、新聞媒體、企業共同監督考評,并接受市民旁聽。實行現場問政,各部門一把手現場回答;現場測評,結果現場公布,并在媒體登載,接受社會各界和市民的監督。
第四,“微觀反腐”突出系統管理。創造性引進專利企業微觀管理手段,建立“廉政風險防控預警系統”,實施電子化動態管理,把權力項目的內容、流程、條件等全部納入到電子監控系統之中,及時評估預警、督促整改?!拔⒂^反腐”系統獲得國家版權局產權證書。2014年,全區實施單位增加到81家,擴展到教育、衛生、行政執法等民生領域和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等領域,并進一步延伸至全部街道和43個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出臺《寶安區微觀反腐敗2014-2016年工作規劃》,規劃用3年時間實現微觀反腐區、街道、社區三級全覆蓋。
(作者為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區委書記)
責編/徐艷紅 譚峰(見習)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