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成良 本報記者 鄭一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當地時間29日在結束例行貨幣政策會議后宣布,本月停止購買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標志著這項被稱為量化寬松政策(以下簡稱量寬)的大膽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落幕,美國開始進入貨幣政策正常化時期。美國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形勢的改善,成為美聯儲做出決定的主要依據。而全球則普遍關注美國退出量寬將會造成什么樣的溢出效應?美聯儲表示,經濟活動正在以適度步伐擴張,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有所改善。聲明稱:“一系列勞動力市場指標顯示,勞動力資源利用不足正在逐步減少?!泵绹洕鷱慕衲甓径乳_始加速復蘇,失業率已降至5.9%,新增就業和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等指標都表明勞動力市場有較大改觀,雖然仍未完全恢復。美聯儲目前更擔心的是美國的通脹率太低。不過,這也沒有阻止美聯儲按部就班地結束量寬。美聯儲稱,雖然較低的能源價格和其他因素可能在短期內壓低通脹率,但它評估“通脹率持續低于2%目標值的可能性已經有所降低”。經濟學家分析認為,美聯儲如期結束量寬,顯示其對美國經濟復蘇的信心增強。同時表明,美聯儲認識到量寬在刺激實體經濟方面的作用具有局限性,擔心其可能帶來的通脹和金融穩定風險。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聯儲把基準利率降至0-0.25%的區間,并啟動第一輪量寬政策,起初這種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買債計劃,是作為救市手段。但隨著美國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失業率上升至接近兩位數,美聯儲屢次猛踩油門。2010年和2012年實施第二輪和第三輪量寬。去年12月,美聯儲開啟逐步削減量寬的進程。那么,問題來了。下一步,會不會很快加息?美聯儲在29日的政策聲明中重申,當前接近于零的利率將維持至停止買債后的相當長一段時期。不過,聲明強調,如果經濟朝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前進得比預期更快,那么加息可能比預期更早發生,反之則更晚。美國富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翰·希爾維亞對《環球時報》表示,通脹率的變化,將是決定美聯儲何時加息的關鍵,他預測美聯儲將在2015年6月首次加息。美國經濟咨詢機構埃士信公司經濟學家保羅·埃德爾斯坦對《環球時報》表示,“看起來美聯儲將在明年中期的某個時候加息。”他表示,多名美聯儲官員都對美聯儲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感到擔憂。事實上,美聯儲向金融體系注入的貨幣,很多以超額準備金的形式又回到美聯儲的賬上。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第二個問題是,美國啟動貨幣政策正?;M程,將會造成什么樣的溢出效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對《環球時報》說,去年5月和今年初,美聯儲暗示將退出量寬和真正啟動退出后,一些宏觀經濟不健全的新興經濟體先后出現兩輪大的經濟動蕩,出現所謂“脆弱五國”(土耳其、巴西、印度、南非和印度尼西亞)。但在過去7到12個月,新興經濟體大大加強了宏觀框架?,F在主要風險在金融市場,即美聯儲利率變化引起的資產重新定價和資本流動的變化。朱民解釋,根據IMF估計,過去3年多,由于量寬政策,額外流入新興市場的資本是6500億美元。在利率變化的情況下,這些資本是走還是留,會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新興市場過去3年公司債發展很快,而且公司債持有度相當集中,一半左右在外國人手里,其中相當大比重在幾大基金手里。如果這些基金發生變化,對公司債市場的沖擊就很大。同時由于資金流入,一些國家的外債會比較高,比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怎么控制和管理市場風險,應成為關注美聯儲退出刺激政策的重要方面?!闭劶皩χ袊挠绊?,朱民認為,中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受影響相對較小。希爾維亞則表示,量寬退場后,美國貨幣政策制定者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加息和將其龐大的資產負債表縮減至正常規模的過程,將帶來更大的市場影響。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發展經濟學系教授曹和平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這次的經濟復蘇不是全面復蘇,過去70年,美國每一次的經濟復蘇都伴隨一個新產業群的出現,比如流水線汽車產業群、互聯網高速信息產業群,這次我沒有看到這樣的產業群”。美國一復蘇全球經濟跟著向好的時代已經過去?!?/p>
環球時報201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