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 海 本報記者 趙曉松每年萬圣節檔期,北美影院內都會上演激烈的“恐怖片大戰”。各大電影公司借“鬼節”噱頭,在大銀幕上比著“嚇人”,讓萬圣節前夜(10月31日)不止有南瓜燈籠和要糖的孩子。最近幾年,隨著萬圣節在中國流行,國產恐怖片也將“西洋鬼節”視為撈金黃金檔,今年在萬圣節檔期,就有多部國產恐怖片上映。北美:恐怖片絕配萬圣節“為類型片找好對應節日。”這在擅長營銷的好萊塢早已不是秘密,據美國《好萊塢報道者》雜志報道,上周五上映的恐怖片《死亡占卜》3天內票房超過2000萬,稱霸萬圣節前最后一周周末票房榜。而這部擊敗基努里維斯新作《疾速追殺》的票房冠軍,不僅各大媒體對其質量少有褒獎,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的新鮮度也僅在10%上下。這樣一部“爛片”熱賣,充分顯示出影迷在萬圣節檔期對恐怖片的偏愛。除《死亡占卜》外,目前北美院線為萬圣節檔期準備的恐怖驚悚大餐還有《安娜貝爾》《犄角》等作品。不過從整體的陣容和投資宣傳看,今年競逐北美萬圣節檔期的恐怖片雖然數量不比往年少,但影響力有下降趨勢。本周末恰逢萬圣節前夜,但大規模上映的3部影片中僅有一部標準恐怖片。美國《綜藝》雜志開玩笑說,今年恐怖片在萬圣節檔的票房成績“恐怕會像墳場一樣寂靜”。不過本周唯一一部大規模上映的恐怖片《電鋸驚魂10周年紀念版》,足以代表恐怖片在北美萬圣節檔的輝煌。10年前,投資僅100萬美元的《電鋸驚魂》在萬圣節周末上映,最終在全球的票房總成績超過1億美元。該系列此后推出6部續作,全部定檔10月底,并都取得數倍于投資額的票房,完美詮釋了北美電影市場萬圣節恐怖片大賣的定律。國產恐怖片的新“黃金檔”最近幾年,“萬圣節看鬼片”的習慣,與南瓜燈、化裝舞會一起傳入中國。加上電影發行商的熱炒,10月底至11月初的檔期已成為國產恐怖電影爭奪的“黃金檔”。影視大數據分析平臺“數太奇”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0月17日至11月14日的“泛萬圣節檔期”內,共有9部(其中一部為中韓合拍)帶有“恐怖、驚悚”色彩的國產電影在國內院線上映。在搶灘萬圣節檔期的國產恐怖片中,既有“中國最賣座恐怖電影系列”《孤島驚魂》團隊打造的新作《孤島》(海報如圖)、新銳導演李錦航執導的《詭替身》,也有中韓合拍的《怨靈》和“港式風格”的《三更車庫》,為觀眾獻上各種口味的恐怖大餐。“數太奇”的報告顯示,國產恐怖片最近兩年才開始舍棄暑期檔,扎堆在萬圣節檔期上映。2012年,萬圣節前后一個月內僅《詭愛》一部國產恐怖片上映,低于暑期檔的6部。而今年,國產恐怖片在萬圣節和暑期檔上映的數量分別是9部和4部。成功還得靠“內功”“國產恐怖片扎堆萬圣節就是刻意為之的市場選擇。”曾參與國產恐怖片《詭愛》《繡花鞋》拍攝的自由發行人王浩然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人熱衷在節日消費本就對影院票房有刺激,加上“鬼節”噱頭,不少電影院會在萬圣節進行相關促銷。“就像暑期檔上大片,賀歲檔上喜劇,光棍節上失戀片一樣,恐怖片和萬圣節有天然聯系。”中國最早學會好萊塢的類型片就是恐怖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黑樓孤魂》《夜半歌聲》都是成功之作。最近兩年有《孤島驚魂》這樣投資不足千萬、票房近億的成功例子。不過,能做到低投入、高回報的國產恐怖片只是少數,更多作品因情節漏洞百出、制作低劣收獲惡評。王浩然認為,由于國家政策規定“不能宣揚鬼神”,國產恐怖片在故事性上大都有短板。他坦言中國觀眾在被好萊塢高水平作品熏陶多年后變得挑剔,國產恐怖片真正受到好評的并不多。像今年上映的《京城81號》這樣制作精良的作品,才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因此未來國產恐怖片要想崛起,不能光靠檔期,還需要“修煉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