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喬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時間也是食物的死敵。
——題記
中國自古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可見“吃”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有多么的重要。中國人愛吃也會吃,那流傳下來的傳統食物制作工藝也是一絕。
打我記事起,就知道過年一定要吃香腸、臘肉,那干干的、咸咸的味道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味蕾上,永遠也不會被抹掉,因為那里風干了時間,那里有時間的味道。
腌臘、風干、糟醉、煙熏,這些沿用至今的古老的保存食物的方法,真的很奇妙。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食物漸漸失去了鮮美,但是它們也收獲著只有時間才能夠做到的醇厚。《舌尖上的中國》里說這些是“被時間二次制造出來的食物”。這個形容真的很妙。
在韓劇里,經常會出現大嬸們圍在一起做泡菜的情節。泡菜,似乎是韓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物。而在中國,泡菜也是人們飯桌上的常客。朝鮮族的泡菜、北方的泡菜、四川的泡菜,呈現出涼食的清爽、烹炒的鮮香、浸泡的甜脆。一碗飯,一碟菜,也便足矣。
年三十的時候,一大家子人便會圍著餐桌:男人們就著酒,大口大口地吃著臘肉,小孩們小心翼翼地把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香腸埋在飯碗里,等著把它們都焐熱。似乎所謂的“年味”就是香腸臘肉的味道,似乎過年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香腸臘肉。每每看到家家戶戶的陽臺上掛起串串香腸,我就知道春節要到了。
時間的味道原來是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原來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原來這種讓我們分不清的滋味是一種“才下舌尖,又上心間”的情懷。
評點:
題記好。精當解讀時間與食物的關系,對解析“時間的味道”有用。
選材好。文章選取了幾種與時間關系密切的食物作為素材,它們因為時間被制作出來,因為時間而具有獨特的風味,因而透著時間的味道,能夠貼切表達主題。
結尾好。品味食物,品味時間,品味人情,總結并升華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