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投資品種中,指數基金曾獲“股神”巴菲特數次推薦,其魅力可見一斑
2002年11月8日,華安推出第一只指基。12年后,全市場指基已有264只、規模3469億元,投資者的選擇越來越多
《投資者報》從盈利能力、投資人可選擇范圍、受歡迎程度、創新能力四個角度對市場上所有指基進行詳細比較
雖然是被動投資,不同公司和不同基金經理之間,差異化仍明顯存在。在同一時間段內,跟蹤相同指數的指基,收益率也會出現分化
具體選擇指基時,投資人應該從品種多、規模大的公司入手。品種多,投資人選擇余地大;規模大,資金進出方便。其中,華夏、易方達、嘉實、銀華、融通等表現搶眼
在指數基金領域,最值得一提的創新當屬將分級模式引入的銀華
鵬華雖然發展指基稍晚,但追趕速度很快,尤其是今年新推出的數
只指數分級基金均表現不俗
《投資者報》研究員 常陽
2014-10-27
336期
投資者報
金融市場上,投資者的需求千差萬別。推出具有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進而形成能滿足投資者不同需求的豐富產品線,是基金公司打造其競爭力的路徑之一。
在眾多投資品種中,指數基金曾獲“股神”巴菲特數次推薦,其魅力可見一斑。在A股牛市中,指數基金跑贏各類主動股基;結構牛市中也有熱點行業指數基金領跑市場,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青睞指數基金。
那么問題就來了,指數基金哪家好?《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開動了“數據挖掘機”,從盈利能力、投資人可選擇面寬窄、受歡迎程度、創新能力四個維度對現在市場中所有指基進行了詳細比較。
四個維度比較下來。數量多、規模大的公司是華夏、易方達、嘉實、銀華、融通等。其中,嘉實滬深300ETF是市場中最大規模指基;銀華、申萬菱信、信誠3家公司則推出分級產品數量最多,在指基創新路上領跑。其中,銀華在分級基金中龍頭老大位置無人能撼動。
指基發展晚于普通股票型基金,經歷了場外申贖到場內交易的發展階段。國內市場最早的指基是華安2002年發行的開放式指數基金——華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現已變更為“華安MSCI中國A股”指基);首開場內交易指基先河的是2004年華夏發行上證50ETF。
自2002年到2008年,指基發行都在個位數徘徊。發行量猛增始于2009年,當年大盤單邊反彈近80%,易方達深證100ETF、融通深證100,兩只指基凈值上漲一倍以上,其他指基也大部分跑贏上證綜指,收益率的提升帶來發行市場火熱,當年新指基發行達28只,2010年達到40只,指基家族壯大。
2012年,嘉實和華泰柏瑞發行滬深300ETF,結束了之前只是發行滬市或深市單市場ETF的歷史,兩只基金首募合計500億元,令市場其他公司眼熱。
2012年另一個標志性看點是,銀華發行銀華深證100指數分級基金,將指基與分級基金巧妙結合,拓展了指基應用。現在,信誠、申萬菱信、富國等公司發行的分級基金,延續的模式都是銀華模式。
指基在不同市道都顯威力
近兩年大盤指數不溫不火,似乎沒有盈利機會。但正如平靜的地殼下有熾熱的巖漿涌動一樣,總有某個行業或主題板塊明顯走強,買入相關指基就能抓住好機會。
今年以來,按照凈值漲幅排序,凈值漲幅前10名中,有4只是指基分級B類品種。
這就提醒投資人,除了關注市場傳統藍籌指數外,更要拓寬視野,重點關注行業指基和主題指基,如軍工、環保、民企、小康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被動投資,不同公司和不同基金經理之間,還是有分別的。在同一時間段內,跟蹤相同指數的指基,收益率也會出現分化。
比如2013年,滬深300指數下跌7.65%。當年跟蹤滬深300指基中,華安滬深下跌7.45%。博時裕富滬深300下跌6.3%,嘉實滬深300ETF下跌5.6%,在調整市道中跑贏指數。(見附表1:跟蹤滬深300指基收益率對比)。
今年初到10月10日,滬深300指數上漲5.87%,市場上17只跟蹤滬深300(不含增強指基)的指基中,16只又跑贏同期指數,只有華安滬深300以5.71%的收益率跑輸指數,名列倒數第一;同樣處在拖后腿位置的還有國投瑞銀瑞和300。收益率最高的是博時裕富滬深300,同期收益率10.81%。緊隨其后的是鵬華滬深300、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等品種,都跑贏同期指數。
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對中證500指數及創業板指數的跟蹤上。
市場跟蹤中證500指數的基金有10只,今年初到10月10日,中證500上漲22.96%,除了墊底的華商中證500指數分級以21.84%收益率跑輸外,其它指基全部跑贏指數。融通創業板指基2013年回報率更是達到75.62%,排名前三。(見附表2:跟蹤中證500指基收益率對比)。
大公司打造指基航母
操作指基時,應先選好指數和介入時點,具體選擇指基時,應該從品種多、規模大的公司入手。品種多,產品線覆蓋范圍廣,投資人選擇余地大;規模大,資金進出方便。
數據顯示,指基品種多的是易方達、嘉實、華安和鵬華,這些公司給投資人帶來了眾多選擇。(見附表3:基金公司指基規模數量對比)。
易方達旗下有13只指基,首先涵蓋了大藍籌股,如滬市核心藍籌股—上證50,深市主要藍籌股—深證100指數,滬深兩市藍籌股—滬深300指數。當預期藍籌股行情走牛時,可以選擇這些指基投資。2009年時,易方達深證100ETF大出風頭,跑贏市場全部主動股票基金。
易方達指基也覆蓋了成長股,如創業板和中小板。近兩年創業板、中小板成長股強勢時,創業板指數、中小板指數是絕佳選擇。易方達在2011年發行易方達創業板ETF,2012年發行易方達中小板指數基金。創業板在2013年一枝獨秀,易方達創業板ETF凈值上漲78.51%,收益率在全部基金中排名亞軍。收益率的領先推動規模快速增加,2011年底,基金規模只有4億元,2013年底躍升至11億元,今年中期達到了16億元。
除了以上指基,易方達也拓展了行業指基,發行了滬深300醫藥衛生行業ETF和非銀行行業ETF。今年9月份,針對中證500指數走強特征,該公司申請發行的易方達中證500ETF及聯接基金已經獲批,等到發行后,易方達的產品線將更加齊全。
嘉實則多次誕生指基航母,現在市場最大指基仍舊歸嘉實所有。嘉實在滬深300指基中收獲最大,現在嘉實滬深300ETF是規模最大基金。
嘉實的第一只指基,是在2005年發行的滬深300LOF指基,初始只募集接近9億元。2005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中,2006年凈值增長1.2倍、2007年則達1.3倍,超高的收益率讓基金規模進入膨脹期。2007年底,嘉實滬深300指基規模達到了393億元,兩年后市場單邊反彈,2009年這只基金規模再度攀上394億元,再度以航母級別基金引人關注。嘗到了甜頭的嘉實,在2012年發行了嘉實滬深300ETF,首募193億元。當年8月,滬深300LOF指基又轉型成投資嘉實滬深300ETF聯接基金,二者強強聯合。今年6月,嘉實滬深300ETF規模265億元,是市場最大規模指基。(見附表4:單只指數基金規模排行)。
華夏指基總規模最大,其旗下有兩只航母指基,華夏中小板ETF和華夏滬深300ETF,規模都在兩百億元左右,使得華夏旗下指基總規模達442億元,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一。
華夏是國內第一個發行ETF的基金公司,2004年12月,華夏推出上證50ETF,發行時就受到市場歡迎,首募54億元。2006年凈值增長1.28倍、2007年增長1.35倍、2009年增長84%。收益率高企推動規模增加,最近5年,規模都在兩百億元附近。從那時開始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在2013年開花結果,公司同時推出醫藥衛生、主要消費、金融地產、能源、原材料,五個行業的ETF。
鵬華發展指基稍晚,卻是追趕速度最快的基金公司。2009年開始發行指基,現在已經擁有11只指基,數量已經跨進第一梯隊。旗下指基已經覆蓋了上證民企50、滬深300、中證500這類寬基指數,也覆蓋了資源、非銀行金融、信息技術、地產等窄基指數。尤其是今年新推出的數只指數分級基金均表現不俗。
生的早不一定長得高。萬家是發行指基最早的公司之一,早在2003年,公司就發行萬家上證180,是市場第二只指基。但到現在為止,萬家旗下只有四只指基,總規模34億元,不及后來者一只指基規模大。
所以說,上述那些能在指基上縱橫馳奔的基金公司,絕對是投入了巨大精力和擁有別樣的聰明才智,才能一騎絕塵,獨領風騷。
分級稱王一招鮮
除了拼數量和規模之外,積極創新也是基金公司在競爭中取勝的法寶。在指數基金領域,最值得一提的創新當屬將分級的模式引入。
銀華2012年發行銀華深證100指數分級基金,投資人認購后,可以分拆成穩健份額銀華穩進,享受約定收益;激進份額銀華銳進,承擔高風險同時,享受高收益。基金構成簡單明了,廣為市場接受。
第一只產品的成功, 堅定了銀華將分級產品做大的決心。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一定的體系:跟蹤滬深兩市最大市值股票的銀華中證等權重90(上證50指數加深成指40只)、跟蹤深市藍籌股深證100分級、兩市藍籌股滬深300指數、滬深兩市全市場的中證800指數,以及由內地資源股構成銀華中證資源主題分級,香港市場銀華H股分級(見附表5:銀華旗下分級產品線)。
誕生時間最早的銀華深證100指數分級最為成功,2013年,其基金銀華銳進二級市場交易額達971億元,占當年分級基金交易總額四成以上。今年初至10月10日,成交額已經接近700億元,仍舊保持去年的交易份額。今年,結構性行情中,公司旗下品種多的優勢顯現出來,東方不亮西方亮,銀華中證800B凈值上漲38%。
除了分級指基,銀華基金也有專門的指數基金,如銀華道瓊斯88精選。
信誠則是專門做指基分級,旗下指基都為分級而生。信誠旗下5只指基分級,衍生出10只分級份額,跟蹤指數分別是滬深300、中證500、有色、金融、醫藥五個指數。2013年最活躍品種分級基金中,銀華銳進冠軍,信誠中證500是亞軍。
今年,交易額排在亞軍位置的是申萬菱信申萬證券行業B,是申萬菱信發行的分級基金。申萬菱信開發分級的步伐緊追銀華和信誠。目前,旗下已有跟蹤深成指、中小板、證券行業、環保、軍工等指數的分級產品。其中,SW軍工B上市之后,市價最高漲幅達75%,緊追富國軍工分級。
先來吃仙桃,后來把樹搖。看到分級基金火熱,很多公司簡單照搬,發行分級基金,與有著先發優勢的前輩競爭,從一開始就落入被動。目前,很多公司有些分級產品半死不活,交易稀疏,投資人要特別注意避開那些流動性不足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