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柳暢
近年來,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制造”也已經成為了高質量低價格的代名詞。但在中國飛速發展的同時,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腳步的加大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在不斷涌現。藍色貿易壁壘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以SA8000標準為核心的一種新型貿易壁壘,它的產生對中國這類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核心的國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本文將結合對藍色貿易壁壘以及“中國制造”發展現狀的分析對藍色貿易壁壘下“中國制造”的發展提出相關的發展建議。
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使得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中國制造”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積極應對各種挑戰。而藍色貿易壁壘作被業內認為是出口企業繼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之后,“中國制造”進一步走向世界的又一個阻礙但同時也是“中國制造”走上發展新格局的推動劑。
一、藍色貿易壁壘淺析
藍色貿易壁壘即Bluebarriers是指以保護藍領工人的生存權利勞動環境等各項社會權益為目標的一種新型貿易保護措施,也稱為勞工標準貿易壁壘或社會條款壁壘,簡稱為“藍色壁壘”。其核心為SA8000標準。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也稱為社會責任標準,為改善工人工作條件,保障工人工資,禁用童工等關于藍領工人權利方面提供了依據。
藍色貿易壁壘再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促進各國人權建設保障藍領工人權益的的貿易制度。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中,由于人口基數龐大,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因此必然存在例如勞動環境惡劣、非法招收童工、勞動待遇不合理、管理混亂等一系列問題。而藍色貿易壁壘的存在有利于促進發展中國家完善勞動法律建立健全勞資關系保護藍領工人合理權利。對防止一些不法企業為提高競爭力違反法律惡意剝削工人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利于一些真正優秀的企業得到客觀的評價,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從而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
發達國家通過藍色貿易壁壘讓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掛鉤,以人道主義精神為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打壓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后文中,筆者將有具體闡述。
二、“中國制造”的發展現狀
在中國于2001年進入WTO之后,中國經濟便以驚人的“中國速度”突飛猛進的發展,早在2010年中國GDP總量就超過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從貿易總額來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我國在2013貿易總額已經突破了4萬億美元,已經全球貿易第一大國,近年來中國更是被稱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片面上是指中國的制造業,但“中國制造”不僅僅是指制造業,它更是是全方面的產品,囊括了物質成分、文化元素和文化內涵。而伴隨著中國開放經濟的發展“中國制造”的發展勢頭相當驚人,“中國制造”的商品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玩具占世界市場的70%、自行車占60%、鞋占50%,微波爐占50%、個人電腦占40%、電視機和空調占30%、冰箱占20%、服裝占30%在部分地區服裝甚至占70%。“中國制造”頻繁的出現在世界舞臺上,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中國制造”的標簽無處不在。倫敦奧運會的煙火是中國制造,奧運主題店里的各種奧運衍生產品幾乎都為中國制造,許多國家的隊服也是中國制造,可以說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集中地體現出了中國制造業的輝煌,毫不夸張的說倫敦奧運會幾乎是“中國制造”的世界盛會。但在“中國制造”的繁華之下我們也不可否認的是在全球制造業的價值鏈中,中國制造處于“微笑曲線”的最底端,處于低附加值的位置,主要承擔的是產品的組裝及加工。而且因為近年來世界經濟的不景氣與國內成本上升、國外需求不振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以及中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增多各國紛紛出臺相關的貿易政策“中國制造”正在遭遇寒冬。
三、藍色貿易壁壘下的“中國制造”及其發展建議
雖然藍色貿易壁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范組織尤其是企業的道德行為,有助于改善勞動條件,保證勞工權益但是藍色貿易壁壘是對于“中國制造”而言無疑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在前文中筆者已經說明過藍色貿易壁壘的核心是SA8000標準。21世紀以來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的比較優勢已完全在于勞動密集型產品。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針對國內市場的保護,將使用SA8000標準來衡量中國出口企業的社會責任,并直接向SA8000標準與國內供應商的訂單掛鉤,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勞動力成本,使中國的出口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大打折扣。而且由于“藍色貿易壁壘”對企業取得SA8000認證有一定耳朵要求,因此企業為了保證出口的順利進行就不得不采取措施改善勞工條件爭取SA8000認證,這必然要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費用及生產成本,而且由于SA8000嚴格的認證機制,其認證成本本身就很高。因此對于低附加值的“中國制造”而言,藍色貿易壁壘無疑使無法承受之重。中國作為紡織服裝,玩具,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大國自身的發展水平較低,雖然已經開始重視勞工權益并積極進行勞動保護但也遠遠無法達到藍色貿易壁壘的要求。而且在我們的國家,有突出競爭力就是紡織,服裝,玩具等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其競爭優勢就在于靠低勞動力成本帶來的價格優勢。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可以說藍色貿易壁壘直接削弱了“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使中國的貿易條件惡化,大大降低了中國產品的出口量。以服裝產業為例,2011年度,我國對歐盟、美國、日本、中國香港、東盟五大出口市場服裝出口累計額為708.06億美元,所占市場份額累計額為67%同比下降了0.88個百分點。藍色貿易壁壘對“中國制造”的影響可見一斑。
同時藍色貿易壁壘將會使外國投資大幅縮水。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一直是外商投資的主要的動力之一。外商會因為擔心原來分包商不能達到標準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而放棄中國企業的合作,跨國公司也會擔心其預期利潤率無法實現而不來中國投資。美國商會組織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跨國公司與外資企業表示,如果SA8000標準實施他們將會會重新簽署與中國企業簽定合同。
由此可見藍色貿易壁壘對“中國制造”的發展有很大的不利影響,如果應對不合理讓“中國制造”將會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藍色貿易壁壘代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進步,“中國制造”無法也不能選擇逃避。因此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出發,實現“中國制造”升級換代,促進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加大企業技術改造的力度,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把“中國制造”的比較優勢轉移到核心技術上來,從而達到規避藍色貿易壁壘風險的目的。同時我們也應當加強國際合作,利用WTO相關規則據理力爭,加強研究宣傳力度建立預警機制,積極改善國內勞工條件切實建立完善管理體系。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