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莉
生活是海,文章是浪。生活內(nèi)容無限廣闊,豐富多彩,寫作僅是擷取浪花一朵。但浪花雖小,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寫文章能不能閃發(fā)生活的光彩,關鍵在于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葉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痹谂c學生進行習作交流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周圍食物、生活,學會獵取生活素材,為習作積累素材。
一、觀察生活,體驗感悟是習作的基礎。
學生對生活的獨立體驗缺少深刻和真切,有老師指導的活動更易讓學生感受深刻。老師通過貼近生活的游戲、活動,為學生作文尋求合適的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生活體驗,制作手工藝品、 班集體聯(lián)歡、 體育比賽、 做小老師、 野游、 收莊稼、 摘蘋果、做飯、泡豆芽等,在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中學生積累素材,學會觀察,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如在做飯、品嘗的過程中,讓學生仔細觀察同學的表現(xiàn),將吃、喝、玩的動作、程度寫得生動、傳神。野游活動中學生樂不可支,各顯神通,鍋碗盆筷應有盡有,食物更是五花八門,吃得百態(tài)盡現(xiàn)。這都為習作提供了鮮活的素材,而且同學們的不同方式展現(xiàn)使生活多姿多彩,快樂不言而喻。寫人之前觀察同學的笑、怒、瞥、扭捏、歡樂等表情,認識自己和同伴的同時開始習作,學生才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習作真正成為學生傾吐心聲的手段和方法了。
二、激發(fā)習作興趣,為習作插上創(chuàng)新的翅膀。
學生本身的作文意識處于被動狀態(tài),實施奇快作文過程中對學生作文的要求拔高,有學生更懼怕,更無從下手。在反復實踐中摸索,發(fā)現(xiàn)學生愛好表現(xiàn)自己輕松就能得到或表現(xiàn)初衷的方面,對自己無法達到或無多大希望達到的高度就會退縮。著名特級教師張化萬撰寫的《破解小學作文教學的三劑良方》衷提到:讓作文變?yōu)樾W生充滿情趣的生活,貼近生活、游戲進入課堂,為作文尋找情趣,確實是有效的策略。因此,我搜集各種學生可能喜歡的話題,如《我心目中的三國英雄》《我心目中的古代美女》以及《作業(yè)的喜與憂》《小學生上網(wǎng)利于弊》讓學生進行習作,要求是不可以超過一百字,只要表達清楚即可。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zhuǎn)載須注名來源結(jié)果學生興味盎然,表達清楚,觀點鮮明,還有部分同學想多寫,因為字數(shù)太少表達不完整心里想法。幾次的習作后,學生明顯積極,而且有話想說,有話要說,表達的欲望、潛意識被調(diào)動起來,作文成為需要,而不是逼迫。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chǎn)生處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
三、大量課內(nèi)外閱讀,為學生習作奠基。
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以閱讀為基礎,充分發(fā)揮課文和優(yōu)秀課外讀物的借鑒作用,激發(fā)寫作興趣,創(chuàng)新寫作方法。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對象,為學生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創(chuàng)造了先決條件。
我一方面幫助學生建立材料庫,摘抄好詞好句,并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系,進行交流;另一方面是強化背誦。學生把課文讀懂了,讀熟了,好詞好句就會爛熟于心,做文時就會信手拈來,得心應手。
除了閱讀課、語文課外,我還注意把學生引入廣闊的課外閱讀世界,為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廣闊的知識背景。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基礎上,每天背誦自己積累的有關寫人的外貌、動作、神情等,或是背誦一句名言、一句歇后語,并隨時檢測。學生爭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積累到的知識。我還鼓勵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把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用筆記錄觀察到的東西。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日趨精煉和準確,寫作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四、修改凝練, 模仿中創(chuàng)新。
我在教學中注意到“先仿后創(chuàng)”“仿中求創(chuàng)”。如教學《安塞腰鼓》后,讓學生模仿此課的句式來寫作。有同學就當即學會了寫所看到的情形可以用深切的感受來表述?!耙淮蚱饋砭桶l(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苯Y(jié)果有人將它用到寫活動場面來,文章直接、深切,表達的淋漓盡致。
寫作之前的積累也是一種模仿。為了讓學生能寫出生動、具體的文章來,未雨綢繆,課前安排學生搜集大量的精彩句段,實施有針對性的積累,以便在習作中可以現(xiàn)學現(xiàn)用。在奇快作文書的分類推進學習中,學生掌握部分常用的佳句和美段,奇快作文之法潛移默化的走進學生視野、頭腦。長期嚴格要求,學生習作之前就會閱讀相關的資料和文章,仿寫有對象,用詞有參考,構思有對照。
五、反復揣摩,創(chuàng)新中升華。
學生習作不會一蹴而就,在體驗、觀察、感悟后形成有創(chuàng)意的初稿后,并不能算完成一篇佳作。面對全體學生,習作指導也是螺旋上升的,第一次指導后,學生中接受能力較強的同學迅速領會,并形成值得學習和借鑒的領頭佳作。通過再一次的揣摩和指導,學生中有人會有更優(yōu)秀的作品涌現(xiàn),而且創(chuàng)意更佳。反復地修改和創(chuàng)新,學生形成爭先恐后的寫作風潮,成功的喜悅加上挑戰(zhàn)自我的新鮮刺激著學生。語言的日益生動和優(yōu)美,形式的每一次的習作全體學生都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長此以往,學生對習作的認識達到更深的了解。特別值得推崇的是學生在反復修改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體驗生活的樂趣,對生活的領悟和感受愈加深刻。
(作者單位:富縣茶坊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