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康,特級教師,近40年執教生涯積累教學心得一籮筐,學生口碑極佳。其“向生活要作文”“哲理韻味”“生活情趣”等獨特的教學理念深受學生歡迎,曾贏得“只要做向老師的學生,就沒有寫不好作文”的良好口碑,歡迎大家圍觀點贊。
議論文要善于擺事實,講道理。擺事實就要用例,例就是論據,就是素材。
清代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边@句話強調了作文立意的重要性。文章之“意”,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它居于“帥”的地位,無它不可。但是,僅有好的立意仍然不能成就一篇高分作文,還要考慮素材這個“兵”的使用技巧。那么,素材的運用究竟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下面以議論文為例,從兩個角度具體談談這個問題。
一、如何選用素材
如何選用素材?或者說,選用素材的依據和標準是什么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看論證論點的需要
中心論點是議論文的統帥,選用素材都必須根據中心論點的需要來決定,唯其“馬首是瞻”,否則,再典型也不能選用。
2.看素材的內在核質
素材林林總總,廣博而豐富,它們各有各的內在核質和外延。因此,選用素材時要根據作文所需進行認真地篩選,再對它們予以仔細審視和甄別,力求選擇到最恰當最典型最鮮活的素材。
3.看素材能否再加工
素材有的篇幅長,有的篇幅短;有的能壓縮,有的則不能;有的能加工潤色,有的則無法再加工。因此,選用素材時,一定要根據上述情況周全考慮,決定素材的取舍。
二、選用多少素材
材料充分才能更好地講道理。寫議論文時,如何在規定的篇幅和有限的時間內,選用精短的典型事例,達到充分有力地證明中心論點的目的,這的確大有學問。
技巧一:用單例,說透徹
單例說透徹,即用一則材料,圍繞主題從多個角度來分析,翻來覆去地議論,把材料所包含的信息說全面、說透徹,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
【高考鏈接】
如2014年高考湖南滿分作文《用心創造美》中的一段,就嫻熟地運用了“單例說透徹”之法:
美麗需要創造,更需要用心去思考,一顆無畏的真心便能成就別樣的美麗。面對他人不愿去的地方,面對滿臉惶恐的孩子,她報以最誠摯的微笑,在這片充滿傷痛的土地上,她用無畏的心和瘦弱的肩膀撐起了“隱形村落”的脊梁,也完成了孩子們渴望上學的夢想。初入村時,她心中涌出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痛?;臎龅拇笊剑茢〉膶W校,破舊昏黑的家,震撼了她的內心。從此,她開始了一段艱辛的“造美”之旅……經歷了八年的努力,她的愿望終成現實。如今的她可以在種滿薔薇的書亭中喝著咖啡,欣賞更艷麗的花,孩子們單純的笑臉便是她心中最美麗的風景。
【解析】先以三兩句話提出分論點,“美麗需要創造,更需要用心去思考,一顆無畏的真心便能成就別樣的美麗”,再以“面對……她用……完成了孩子們渴望上學的夢想?!苯酉聛硎腔仡欉^往:“荒涼的大山,破敗的學校,破舊昏黑的家”,“從此,她開始了一段艱辛的‘造美之旅?!弊詈髷⒑蟮淖h論升華,使材料的內涵緊緊扣住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單例說透”法,可以增強分析論證的力量,還可以節省寫作時間。所以要在兩方面著力:
(1)多向分析。一個例子要說透徹,關鍵是要變換角度來分析,這是一個思維方法問題,既要善于看到一個問題的幾個側面,也要善于發現幾個側面背后的共同點。
(2)動態分析。在析例時,不能就此事論此事,要看到事例的過去,即原因;也要看到事例的將來,即發展,分析與推理結合。
技巧二:用雙例,重對比
此即文中寫兩例,重在形成對比,即同時運用一正一反的事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樣用例全面辨證,更富說服力。如果是雙例做映襯,兩例之間須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做到不雷同,相互襯補,才能把相關道理闡述透徹。
【高考鏈接】
案例1:如湖南高考佳作《早》中就用到這種方法: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一舉刷新票房紀錄,影片中逼真的畫面,緊湊的劇情令人拍案叫絕??杀静坑捌墒呛馁M了卡梅隆十余年的心血,如果沒有長期的準備,只是單單圖快圖早,哪里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大作?反觀國內部分導演,為了名利倉促上陣,有的甚至一年幾部影片,企望能早些將作品搬上熒屏。殊不知這些作品只能是如水珠落入池塘,難以長久地在人們心中留下記憶,僅僅是“早”行嗎?
【解析】文章選用卡梅隆、國內部分導演一正一反的事例,來論說“不應盲目追求飛得早,飛得快、飛得久才是成功的關鍵”,觀點突出,令人信服。
案例2:2014高考廣東佳作《透過那泛黃的老照片》:
真正有底蘊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紙質的輕盈和木質的清香,而非金屬、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數碼技術的時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開手機和相機,液晶屏上的照片,卻不過是無數個晶體堆疊的機械體,冰冷而沒有生命;電子閱讀的普及,使圖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碎片化、娛樂化的閱讀傾向,使我們很少能再靜下心來……生活方式的變遷,是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正如王開嶺所說的,是古典與美感的消磨與喪失。
【解析】文中將“泥土的厚重,紙質的輕盈和木質的清香”同“金屬、玻璃和塑料的冰冷”予以多重比較,映襯比較之下,兩者的孰優孰劣昭然若揭。
技巧三:用多例,造氣勢
所謂多例,也就是排比用例,即采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例子,就像排比的修辭手法一樣,可以是句與句之間的排比,也可以是段與段、板塊與板塊的排比。
【高考鏈接】
2014年高考湖南滿分作文《心之所安,一路風景》的開頭一段:
孫中山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睂⑿撵`安放于所向之事,傾注全身力量執著向前,才能成就一路綺麗的風景。“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备S心的指引,為此心而用心,以此身來安放心靈,風景便在遠處迎接著你。復旦大學陸谷孫教授潛心于學術,將一顆沉靜執著的赤子之心安放于漢語言學的研究,以十三年的探索研究成就了最為權威的《英漢大辭典》。無腿青年馬陸殘缺的身軀中卻有顆堅定熾熱的心,他將心安放于登遍五岳的冀盼之上,先后征服了泰山、嵩山等名山大岳,成就了生命中搏擊長空的奇妙風景……安放心靈,則一路花香鳥語,一路綺麗風景,而這,無一不是用心的結晶。
【解析】文章在開頭一段選用孫中山、復旦大學陸谷孫教授、無腿青年馬陸三人的言論或事跡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用心追求最美的風景。這三者,或引其言論,或述其事跡,顯示了作者寬廣的視野、厚實的積累和嚴密的思維,論證充分有力,有力地支撐了文章的論點。
排例法分全文排例和局部排例兩種。無論是全文排例還是局部排例,都要求事例典型,結構形式和句式的選擇也十分重要,要盡量做到段與段、句與句結構相似,這樣才有排比的意味和氣勢。同時,事例的安排要符合時空順序和邏輯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