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一些突出性的問題卻不可回避:經濟總量較高,增幅較大,但人均較低;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相對較高,但是城鄉居民收入卻偏低;投資總量較高,增長較快,但投資結構性矛盾突出;房地產投資額度較大,增勢較強,但商品房空置面積高居不下。
2013年鎮江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較為全面客觀的反映了鎮江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可謂發展迅速、成績斐然。然而,一些突出性的問題卻不可回避:經濟總量較高,增幅較大,但人均較低;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相對較高,但是城鄉居民收入卻偏低;投資總量較高,增長較快,但投資結構性矛盾突出;房地產投資額度較大,增勢較強,但商品房空置面積高居不下。這些問題都表明,鎮江的經濟結構亟需優化,經濟質效有待提高。
目前國際經濟復蘇面臨的壓力依然巨大,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短期沖擊效應更是使得世界經濟復蘇面臨雪上加霜的窘境,然而據IMF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6%,比2013年提速0.7個百分點,是金融危機5年來提速最多的一年。國內,無論是去年12月份國家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的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均現回落,以及工業增長持續放緩,都顯示出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下,如何優化鎮江經濟結構,著力鏟除阻礙經濟結構優化的絆腳石,以及如何以經濟結構性矛盾為契機倒逼當前相關重點領域的改革,值得我們深思。
一、鎮江經濟結構性矛盾總體評價
(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但步伐緩慢。
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程度和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程度共同決定了產業結構水平。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程度可由各產業之間比例的協調性來衡量,近年來,鎮江市二三產業合計占GDP比重雖然所占比重呈現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不大,優化程度有待加強。
(二)投資消費拉動作用不斷增強,但相對差異在增大。
雖然鎮江市投資和消費都保持著較快的增速,但投資相對過剩,消費后續乏力,投資消費協調性在減弱,經濟發展過于依賴投資,消費的拉動作用相對不足。
(三)區域經濟日漸壯大,但發展不平衡性不斷加大。
通過對鎮江市各個縣市區近四年GDP進行比較分析,不難發現,2010至2013年,各市區經濟總量都以較大幅度提高,地區不平衡性更加顯現。受區位條件、工資待遇、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優秀資源不斷向經濟水平相對較高的丹陽,揚中等地聚集,句容,丹徒等地的比較優勢卻沒有機會得到很好挖掘與發揮,進一步導致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
二、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做大做強,現從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農業三方面談談!
陽春時節,油菜花絢麗綻放,美麗的榮炳呈現出一片花的海洋。榮炳在鎮江最南端,油菜花開最早,江南魚米之鄉,湖泊星羅棋布,榮炳是美的、沒有喧囂、沒有嚴重的污染,但卻少外人的關注!榮炳區位優勢很優越,可沿途的指示宣傳牌卻很少。簡明的指示牌對榮炳旅游發展是當務之急,“哪個區域有玩的,哪個區域有吃的等等,基礎設施要跟上。在每個景點處再加上景點介紹,文化背景,小故事類的,效果可能會更好點。”榮炳境內的大小山脈、五湖五庫二河等資源應合理利用起來,“山水合一這樣的美景就是她的亮點。”此外,為方便本地市民外地游客來游玩,榮炳還應做好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道路要好好規劃建設,還要考慮到觀光小車、自行車騎行、踏山玩水等項目的基礎配套,要做些跟別人不一樣的……
鎮江新區是蘇南開發區中的后起之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鎮江新區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造紙基地、國內最大的工程塑料生產基地、汽車缸體鑄造基地、音視電子產品整機生產基地。新區大港一直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產業層次,增強企業競爭能力。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政策是投資的方向標,是投資增長的觸媒和焦點,新區要發展,就需要優惠政策的支持和驅動。因此建議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在爭資金、爭項目、爭政策上積極協助跑省進京,大力支持新區發展。再從行政體制、財稅、用地、投融資、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全覆蓋地在政策項目上予以有力支持。 1)突出主攻方向,加快核心產業技術攻關,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與名牌產品。(2)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促進政府投入穩步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增加。(3)加快創新體系和創新載體建設。重點打造鎮江科技新城、孵化器和特色產業基地和各類開發區。(4)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大對創新成果扶持力度,促進創新成果及時成為知識產權,引導企業加強專利申請意識和產權保護。(5)突出人才支撐,積極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引進領軍人才。
句容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交通條件相對便利,將農副產品加工業作為拳頭產業、富民產業、優勢產業來抓,既是農業可持續發展與工業充分對接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農業與工業發展質量的重要保障。
(一)搭建平臺、提升空間。一是針對農副產品產業布局分散,資源利用與整合不足、開拓外界市場合力不夠等客觀問題,建議在陸路、水路條件相對較好,物流運輸比較便暢的地方,構建農副產品加工業園區的發展平臺。二是搭建本土企業與招商引資企業享受同等優惠待遇的平臺,加快相關企業的土地審批手續,為企業抵押融資、擴規增效提供平臺支撐。三是搭建與外界合作對接的平臺。因此,建議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引進大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實現與本地企業的聯營合作與雙贏對接。四是大力搭建品牌建設平臺,品牌產品順利走向國內外市場。
(二)引導創新、加強對接。一是從發展理念上引導創新。建立“消費者需要什么,加工業就加工什么,農業開發就生產什么”的市場開拓意識。二是從種植品種優化上創新。高端農副食品的生產與加工,按業內人士分析,產品的質量70%靠種植環節,30%才靠加工環節,有了好的上游產品,農副產品加工業才能生產出優質優價的下游產品,市場所需與農產品種植的有效對接,才是真正提升產品質量與拓展市場的關鍵所在。三是從科技發展上創新,引進外高技術型的大型企業帶動全市相關產業的發展,則是推進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與壯大的現實要求。
(三)龍頭帶動、拓展市場。推進縣農副產品加工業健全、快速發展的核心是:重中之重是抓帶動能力強、產業關聯度大的龍頭企業,從三個層面上建立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機制。一是以“塊狀”基地建設為嘗試,在統一供種、集中指導、分散經營、統一收購的條件下,推進產銷聯合、合同規范、履約條款完善的合作機制,從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區域化的角度,大力發展葡萄、草莓等“訂單農業”。二是按互贏互利的要求,鼓勵龍頭企業向農戶提供更多的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服務,推進全市農產品基地化的建設進程。
(四)獎優促優、推動發展。一是給予有龍頭帶動作用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的更多的支持與鼓勵,更好地激發它們進行市場擴張的動力與張力。二是及時兌現獎懲方案,提高企業發展的信心與決心。三是在群策群力、集智集勇、合力攻堅的重要環節上,重獎有突出貢獻的農副產品經營的市場中介能人,確保全市農副產品加工業,內有產能、外有市場。
發展需要釋放內需巨大潛力,只有切實通過區域資源整合,技術創新,提升城市化水平和綜合競爭力,才能惠及民生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
(作者單位:江蘇鎮江公交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