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每個省、每個地區都有,是一個普遍的經濟現象,每個省份、地區城鄉差距呈現出的特征基本相似,但形成城鄉差距的原因每個地區卻不盡相同。該文主要從城鄉居民收入、城鄉消費、城鄉居民家庭物品擁有量、城鄉恩格爾系數方面對西藏城鄉經濟差距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對西藏城鄉差距作了總結。
【基金項目】西藏大學研究生創新性課題《統籌西藏城鄉經濟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每個省、每個地區都有,是一個普遍的經濟現象,每個省份、地區城鄉差距呈現出的特征基本相似,但形成城鄉差距的原因每個地區卻不盡相同。在西藏自治區,城鄉發展差距十分明顯,也很突出,而且有擴大的趨勢,具體表現在經濟發展的差距、教育發展的差距、公共服務差距、醫療差距等方方面面。本文主要考察西藏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本文主要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消費支出差距、家庭主要物品擁有量差距以及恩格爾系數的差距等方面來進行分析,當然還有城鄉居民儲蓄、投資等領域的差距,但由于數據搜集困難,沒能在本文體現。
二、西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分析
收入差距、消費支出、財產差距是衡量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一個地區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消費支出的大小、財產的多少反映了這個地區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反映了這個地區城鄉經濟發展差距的大小,同時可以看出這一地區城鄉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和協調性。西藏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西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如圖1-1所示,從1978年到2012年西藏自治區城鄉居民收入都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城鄉人均收入差距呈增大趨勢。1978年與2012年相比,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65元提高到18028元,增長了31.9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75元提高到5719元,增長了32.7倍;城鄉收入絕對差由390元擴大到12309元,收入差從1978年到2012年的34年間逐年在增加,呈上升趨勢。
在1990年以前,西藏城鄉差距基本維持在1000元以內,城鄉收入比維持在2.0以內,但是在進入1993年以后,多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漸漸得到居民的接受,勞動以外的資本、技術、土地等非生產要素的收入份額逐漸上升,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迅速,城鄉收入差距有擴大的趨勢,城鄉收入比在3.0以上,一度上升為4.0以上,甚至有的年份達到5.0以上。2002年以后,西藏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在保證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注意加大對農牧區的投入力度,城鄉收入差距逐漸有縮小的趨勢,但城鄉收入比依然高于20世紀90年代以前。
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直接導致了城鄉居民消費情況的差距,也能充分反映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
從圖1-2我們可以看出,西藏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總體差距顯著;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總的增長速度要快于農牧區人均消費水平。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從2000-2003年呈增長趨勢,尤其是2001-2002年,增長速度達到65.83%,2003-2006 年這四年間上下有所波動,2006-2012年呈上升趨勢;農牧區人均消費從2000年開始,基本上呈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不大,處于緩慢增長。
通過圖1-2我們可以得出,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遠遠高于農牧區人均消費。2012年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為12958元,而農村人均消費只有3098元,城鎮人均消費是農村人均消費的4.18倍。剔除價格因素,2000-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增長了2.74倍,農村人均消費增長了2.71倍。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從城鄉人均消費的絕對差來看,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還不足2000年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城鎮與農村差距可見一斑。這一差距也從側面說明農村消費品市場需求不足,農村消費品購買力薄弱,農民生活水平不高,城鄉消費差距較大的情況。
城鄉居民家庭物品擁有量差距。如表1-2西藏城鄉家庭主要物品擁有量除了摩托車農村家庭比城鎮家庭多以外,其他物品擁有量都少于城鎮家庭的擁有量,尤其是電動自行車和照相機城鎮家庭擁有量達到了農村家庭擁有量的29.41倍和30.97倍,懸殊很大。在農牧區,由于交通不方便,地域面積廣,農戶居住稀疏,人均收入較低,農牧民把摩托車當成了主要的出行工具和運輸工具,致使摩托車的擁有量很大;而在城鎮,交通方面,路面平坦,居民的交通工具趨向于電動車和私家車,而不是摩托車。
此外,我們可以看出,城鎮家庭已經將黑白電視機淘汰,而農牧區每百戶家庭還有1.48臺黑白電視機;農牧區每百戶家庭擁有影碟機49.73臺,電腦這些新科技產品農牧區還沒有,而城鎮已經享受高科技產品,已經淘汰了影碟機等這類過時的產品,電腦產品每百戶已經達到63臺。從城鄉家庭主要物品擁有量中,我們可以看出農牧區居民家庭對現代生活用品的擁有量遠遠落后于城鎮居民,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高于農牧區家庭。
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差距。恩格爾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聯合國糧農組織根據恩格爾系數劃定了一個標準,即絕對貧困:恩格爾系數為60%以上;溫飽水平:50%~60%之間;小康水平:40%~50%;生活富裕:20%~40%;生活極度富裕:20%以下。
西藏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從1990年開始總體一直在下降,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在經歷了減小、增大、減小、在增大的波動過程。西藏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差距從1990年的7.56擴大到1995年的16.15,之后再次擴大到2000年的33.10,說明西藏城鎮在20世紀90年代社會發展迅速,而農牧區發展緩慢;從2000年到2010年,城鄉差距從33.10縮小到2010年的-0.12,這說明進入21世紀以來,西藏城鎮發展速度放緩,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較快??傊?,西藏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進入小康社會,而農牧區居民生活處在溫飽水平,正在向小康生活邁進。
三、結論
通過以上對西藏城鄉收入、消費、物品擁有量、恩格爾系數的分析,可以看出西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顯著,具體總結如下。
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差距較小,20世紀90年代以后,勞動以外的資本、技術、土地等非生產要素收入分配格局逐漸上升,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迅速,再加上投資集中于城鎮,致使城鄉經濟發展逐漸拉大。
城鄉居民消費差距顯著,城鎮居民消費遠遠高于農牧區居民,農牧區消費品市場嚴重不足,農牧民購買力薄弱,生活水平低下。
城鎮居民家庭物品擁有量主要集中在現代高科技產品,而農牧區家庭物品擁有量主要集中在城鎮居民淘汰的過時產品;城鎮居民出行主要以電動車和私家車為主,而農牧區出行的主要工具是摩托車。
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低于50%,已經進入小康社會;而農牧區居民恩格爾系數仍然高于50%,仍然處于溫飽水平。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endprint
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每個省、每個地區都有,是一個普遍的經濟現象,每個省份、地區城鄉差距呈現出的特征基本相似,但形成城鄉差距的原因每個地區卻不盡相同。該文主要從城鄉居民收入、城鄉消費、城鄉居民家庭物品擁有量、城鄉恩格爾系數方面對西藏城鄉經濟差距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對西藏城鄉差距作了總結。
【基金項目】西藏大學研究生創新性課題《統籌西藏城鄉經濟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每個省、每個地區都有,是一個普遍的經濟現象,每個省份、地區城鄉差距呈現出的特征基本相似,但形成城鄉差距的原因每個地區卻不盡相同。在西藏自治區,城鄉發展差距十分明顯,也很突出,而且有擴大的趨勢,具體表現在經濟發展的差距、教育發展的差距、公共服務差距、醫療差距等方方面面。本文主要考察西藏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本文主要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消費支出差距、家庭主要物品擁有量差距以及恩格爾系數的差距等方面來進行分析,當然還有城鄉居民儲蓄、投資等領域的差距,但由于數據搜集困難,沒能在本文體現。
二、西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分析
收入差距、消費支出、財產差距是衡量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一個地區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消費支出的大小、財產的多少反映了這個地區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反映了這個地區城鄉經濟發展差距的大小,同時可以看出這一地區城鄉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和協調性。西藏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西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如圖1-1所示,從1978年到2012年西藏自治區城鄉居民收入都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城鄉人均收入差距呈增大趨勢。1978年與2012年相比,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65元提高到18028元,增長了31.9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75元提高到5719元,增長了32.7倍;城鄉收入絕對差由390元擴大到12309元,收入差從1978年到2012年的34年間逐年在增加,呈上升趨勢。
在1990年以前,西藏城鄉差距基本維持在1000元以內,城鄉收入比維持在2.0以內,但是在進入1993年以后,多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漸漸得到居民的接受,勞動以外的資本、技術、土地等非生產要素的收入份額逐漸上升,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迅速,城鄉收入差距有擴大的趨勢,城鄉收入比在3.0以上,一度上升為4.0以上,甚至有的年份達到5.0以上。2002年以后,西藏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在保證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注意加大對農牧區的投入力度,城鄉收入差距逐漸有縮小的趨勢,但城鄉收入比依然高于20世紀90年代以前。
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直接導致了城鄉居民消費情況的差距,也能充分反映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
從圖1-2我們可以看出,西藏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總體差距顯著;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總的增長速度要快于農牧區人均消費水平。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從2000-2003年呈增長趨勢,尤其是2001-2002年,增長速度達到65.83%,2003-2006 年這四年間上下有所波動,2006-2012年呈上升趨勢;農牧區人均消費從2000年開始,基本上呈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不大,處于緩慢增長。
通過圖1-2我們可以得出,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遠遠高于農牧區人均消費。2012年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為12958元,而農村人均消費只有3098元,城鎮人均消費是農村人均消費的4.18倍。剔除價格因素,2000-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增長了2.74倍,農村人均消費增長了2.71倍。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從城鄉人均消費的絕對差來看,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還不足2000年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城鎮與農村差距可見一斑。這一差距也從側面說明農村消費品市場需求不足,農村消費品購買力薄弱,農民生活水平不高,城鄉消費差距較大的情況。
城鄉居民家庭物品擁有量差距。如表1-2西藏城鄉家庭主要物品擁有量除了摩托車農村家庭比城鎮家庭多以外,其他物品擁有量都少于城鎮家庭的擁有量,尤其是電動自行車和照相機城鎮家庭擁有量達到了農村家庭擁有量的29.41倍和30.97倍,懸殊很大。在農牧區,由于交通不方便,地域面積廣,農戶居住稀疏,人均收入較低,農牧民把摩托車當成了主要的出行工具和運輸工具,致使摩托車的擁有量很大;而在城鎮,交通方面,路面平坦,居民的交通工具趨向于電動車和私家車,而不是摩托車。
此外,我們可以看出,城鎮家庭已經將黑白電視機淘汰,而農牧區每百戶家庭還有1.48臺黑白電視機;農牧區每百戶家庭擁有影碟機49.73臺,電腦這些新科技產品農牧區還沒有,而城鎮已經享受高科技產品,已經淘汰了影碟機等這類過時的產品,電腦產品每百戶已經達到63臺。從城鄉家庭主要物品擁有量中,我們可以看出農牧區居民家庭對現代生活用品的擁有量遠遠落后于城鎮居民,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高于農牧區家庭。
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差距。恩格爾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聯合國糧農組織根據恩格爾系數劃定了一個標準,即絕對貧困:恩格爾系數為60%以上;溫飽水平:50%~60%之間;小康水平:40%~50%;生活富裕:20%~40%;生活極度富裕:20%以下。
西藏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從1990年開始總體一直在下降,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在經歷了減小、增大、減小、在增大的波動過程。西藏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差距從1990年的7.56擴大到1995年的16.15,之后再次擴大到2000年的33.10,說明西藏城鎮在20世紀90年代社會發展迅速,而農牧區發展緩慢;從2000年到2010年,城鄉差距從33.10縮小到2010年的-0.12,這說明進入21世紀以來,西藏城鎮發展速度放緩,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較快??傊?,西藏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進入小康社會,而農牧區居民生活處在溫飽水平,正在向小康生活邁進。
三、結論
通過以上對西藏城鄉收入、消費、物品擁有量、恩格爾系數的分析,可以看出西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顯著,具體總結如下。
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差距較小,20世紀90年代以后,勞動以外的資本、技術、土地等非生產要素收入分配格局逐漸上升,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迅速,再加上投資集中于城鎮,致使城鄉經濟發展逐漸拉大。
城鄉居民消費差距顯著,城鎮居民消費遠遠高于農牧區居民,農牧區消費品市場嚴重不足,農牧民購買力薄弱,生活水平低下。
城鎮居民家庭物品擁有量主要集中在現代高科技產品,而農牧區家庭物品擁有量主要集中在城鎮居民淘汰的過時產品;城鎮居民出行主要以電動車和私家車為主,而農牧區出行的主要工具是摩托車。
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低于50%,已經進入小康社會;而農牧區居民恩格爾系數仍然高于50%,仍然處于溫飽水平。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endprint
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每個省、每個地區都有,是一個普遍的經濟現象,每個省份、地區城鄉差距呈現出的特征基本相似,但形成城鄉差距的原因每個地區卻不盡相同。該文主要從城鄉居民收入、城鄉消費、城鄉居民家庭物品擁有量、城鄉恩格爾系數方面對西藏城鄉經濟差距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對西藏城鄉差距作了總結。
【基金項目】西藏大學研究生創新性課題《統籌西藏城鄉經濟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每個省、每個地區都有,是一個普遍的經濟現象,每個省份、地區城鄉差距呈現出的特征基本相似,但形成城鄉差距的原因每個地區卻不盡相同。在西藏自治區,城鄉發展差距十分明顯,也很突出,而且有擴大的趨勢,具體表現在經濟發展的差距、教育發展的差距、公共服務差距、醫療差距等方方面面。本文主要考察西藏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本文主要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消費支出差距、家庭主要物品擁有量差距以及恩格爾系數的差距等方面來進行分析,當然還有城鄉居民儲蓄、投資等領域的差距,但由于數據搜集困難,沒能在本文體現。
二、西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分析
收入差距、消費支出、財產差距是衡量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一個地區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消費支出的大小、財產的多少反映了這個地區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反映了這個地區城鄉經濟發展差距的大小,同時可以看出這一地區城鄉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和協調性。西藏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西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如圖1-1所示,從1978年到2012年西藏自治區城鄉居民收入都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城鄉人均收入差距呈增大趨勢。1978年與2012年相比,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65元提高到18028元,增長了31.9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75元提高到5719元,增長了32.7倍;城鄉收入絕對差由390元擴大到12309元,收入差從1978年到2012年的34年間逐年在增加,呈上升趨勢。
在1990年以前,西藏城鄉差距基本維持在1000元以內,城鄉收入比維持在2.0以內,但是在進入1993年以后,多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漸漸得到居民的接受,勞動以外的資本、技術、土地等非生產要素的收入份額逐漸上升,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迅速,城鄉收入差距有擴大的趨勢,城鄉收入比在3.0以上,一度上升為4.0以上,甚至有的年份達到5.0以上。2002年以后,西藏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在保證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注意加大對農牧區的投入力度,城鄉收入差距逐漸有縮小的趨勢,但城鄉收入比依然高于20世紀90年代以前。
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直接導致了城鄉居民消費情況的差距,也能充分反映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
從圖1-2我們可以看出,西藏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總體差距顯著;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總的增長速度要快于農牧區人均消費水平。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從2000-2003年呈增長趨勢,尤其是2001-2002年,增長速度達到65.83%,2003-2006 年這四年間上下有所波動,2006-2012年呈上升趨勢;農牧區人均消費從2000年開始,基本上呈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不大,處于緩慢增長。
通過圖1-2我們可以得出,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遠遠高于農牧區人均消費。2012年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為12958元,而農村人均消費只有3098元,城鎮人均消費是農村人均消費的4.18倍。剔除價格因素,2000-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增長了2.74倍,農村人均消費增長了2.71倍。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從城鄉人均消費的絕對差來看,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還不足2000年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城鎮與農村差距可見一斑。這一差距也從側面說明農村消費品市場需求不足,農村消費品購買力薄弱,農民生活水平不高,城鄉消費差距較大的情況。
城鄉居民家庭物品擁有量差距。如表1-2西藏城鄉家庭主要物品擁有量除了摩托車農村家庭比城鎮家庭多以外,其他物品擁有量都少于城鎮家庭的擁有量,尤其是電動自行車和照相機城鎮家庭擁有量達到了農村家庭擁有量的29.41倍和30.97倍,懸殊很大。在農牧區,由于交通不方便,地域面積廣,農戶居住稀疏,人均收入較低,農牧民把摩托車當成了主要的出行工具和運輸工具,致使摩托車的擁有量很大;而在城鎮,交通方面,路面平坦,居民的交通工具趨向于電動車和私家車,而不是摩托車。
此外,我們可以看出,城鎮家庭已經將黑白電視機淘汰,而農牧區每百戶家庭還有1.48臺黑白電視機;農牧區每百戶家庭擁有影碟機49.73臺,電腦這些新科技產品農牧區還沒有,而城鎮已經享受高科技產品,已經淘汰了影碟機等這類過時的產品,電腦產品每百戶已經達到63臺。從城鄉家庭主要物品擁有量中,我們可以看出農牧區居民家庭對現代生活用品的擁有量遠遠落后于城鎮居民,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高于農牧區家庭。
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差距。恩格爾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聯合國糧農組織根據恩格爾系數劃定了一個標準,即絕對貧困:恩格爾系數為60%以上;溫飽水平:50%~60%之間;小康水平:40%~50%;生活富裕:20%~40%;生活極度富裕:20%以下。
西藏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從1990年開始總體一直在下降,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在經歷了減小、增大、減小、在增大的波動過程。西藏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差距從1990年的7.56擴大到1995年的16.15,之后再次擴大到2000年的33.10,說明西藏城鎮在20世紀90年代社會發展迅速,而農牧區發展緩慢;從2000年到2010年,城鄉差距從33.10縮小到2010年的-0.12,這說明進入21世紀以來,西藏城鎮發展速度放緩,而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較快??傊?,西藏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進入小康社會,而農牧區居民生活處在溫飽水平,正在向小康生活邁進。
三、結論
通過以上對西藏城鄉收入、消費、物品擁有量、恩格爾系數的分析,可以看出西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顯著,具體總結如下。
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差距較小,20世紀90年代以后,勞動以外的資本、技術、土地等非生產要素收入分配格局逐漸上升,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迅速,再加上投資集中于城鎮,致使城鄉經濟發展逐漸拉大。
城鄉居民消費差距顯著,城鎮居民消費遠遠高于農牧區居民,農牧區消費品市場嚴重不足,農牧民購買力薄弱,生活水平低下。
城鎮居民家庭物品擁有量主要集中在現代高科技產品,而農牧區家庭物品擁有量主要集中在城鎮居民淘汰的過時產品;城鎮居民出行主要以電動車和私家車為主,而農牧區出行的主要工具是摩托車。
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低于50%,已經進入小康社會;而農牧區居民恩格爾系數仍然高于50%,仍然處于溫飽水平。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