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中小企業是當今世界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主體。在我國,中小企業不僅是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還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已成為絕大多數省、市、區的支柱產業、先導產業。隨著新的消費高峰的到來,中小旅游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和發展機遇,但是長期以來,融資難一直是中小旅游企業發展的瓶頸。該文作者在暑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實地調研了安徽省池州市中小旅游企業發展融資現狀,結合當前中小企業發展的機遇以及成功的經驗,為中小旅游企業融資問題提出建議。
一、池州市旅游企業融資現狀
經營管理不規范,財務控制薄弱,達不到銀行授信條件。據調查,中小旅游企業多是家族式管理,管理水平較低,財務制度不健全。有的企業回籠款不入賬或坐支現金,銀行對第一還款來源比較難以控制;有的企業不能及時向貸款機構提供財務報表,銀行無法及時了解貸款企業的經營效益、財務狀況和關聯交易情況,難以進行有效的貸前調查和貸后跟蹤檢查。
旅游業不屬于國標行業分類,而是散落在多個國標行業分類里,其信貸政策界定不能準確定位。旅游企業資產多屬國家重點保護對象或國有,無法直接采取以風景區資產抵押方式實現擔保,景點經營權質押存在著相關制度不健全等制約因素,影響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
旅游企業資金積累慢加劇了融資困難。旅游行業投資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長,使得旅游企業普遍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另外,旅游企業固定資產少,難以將資源資本化。
旅游項目用地困難,阻礙融資的步伐。缺乏旅游用地專項支持政策,絕大部分地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對于旅游用地規定不明確,可變性較大,使得業主很難大規模注入資金,有較大資金實力的外來投資者也很難介入。
二、中小旅游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環境因素
政府因素。政府針對中小旅游企業的優惠政策較少,對中小旅游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加之對和旅游企業相關的土地等的嚴格管理,加重了中小旅游企業的融資困難。
金融機構因素。商業銀行在信貸支持上過多的強調安全性,面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中小旅游企業,銀行通常把它們的貸款要求拒之門外。另外,中小旅游企業的審批手續復雜,效率低,關卡多,而且中小旅游企業財務缺乏健全的財務制度,都使得銀行的信貸支持向大企業集中。
信用擔保體系因素。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還不完善,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機構少,擔保的風險分散與損失分擔及補償制度尚未形成。
外部融資因素。銀行是中小旅游企業主要的外部融資渠道,但是中小旅游企業很難達到銀行信貸條件。在股權融資上,絕大多數中小旅游企業達不到上市標準。
(二)自身因素
企業素質較低,信用狀況較差。中小微旅游企業經營不規范,缺乏健全的財務制度,加之管理水平落后,甚至政企不分,經營風險大。
缺乏擔保物,加劇融資困難。中小旅游企業缺少高附加值的抵押財產,難以達到銀行貸款規定的條件,申請貸款困難。另外,金融部門只規定將景區門票作為質押條件,使得企業申請貸款渠道窄。
員工隊伍不穩定,素質呈下降趨勢。近年來,旅游行業員工流失率較高,員工隊伍素質呈下降趨勢。旅游高等教育脫離行業需求,難以為旅游業輸送合格的人才,導致中小旅游企業缺乏高素質人才規劃滿足企業發展的融資方案。
三、中小旅游企業融資困難的解決途徑
中小旅游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三者形成合力。
(一)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中小旅游企業的支持力度
盡快出臺相關旅游文化區規劃和配套政策。完善旅游類政府平臺公司運作模式,運用市場化方式組建大型旅游控股集團公司,研究運用銀監會并購貸款政策,加大對旅游資源的整合力度,通過景區相互持股方式結合利益共同體,促進旅游資源集成,實現景區互聯互通,促進旅游行業的發展。
加大部門之間溝通協作,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各級政府積極組織開展項目融資推介活動,將有效益、有市場、科技含量高的旅游文化企業向金融機構推介。金融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快機制、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步伐,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協作配合,共同搭建政銀企之間的信息溝通平臺,召開旅游文化產業專項銀企對接活動,滿足旅游企業在開發、經營資金需求。
(二)銀行及金融機構不斷完善自身
正確認識金融在支持旅游企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旅游業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旅游業快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客觀分析挑戰與機遇、風險與收益,主動與旅游文化企業對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
完善針對旅游文化產業的信貸服務模式。大力推進針對旅游景點(區)的景點經營權和門票收入質押貸款,通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經營戶聯保貸款等方式支持鄉村旅游業發展,積極扶持有潛力的中小旅游文化企業發展。逐步建立適合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為旅游文化產業信貸業務發展創造良好的導向機制。
加快旅游金融產品的創新步伐。金融機構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開發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應企業承接產業轉移的需要,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專利權質押貸款、林權質押等業務,大力推廣商業承兌匯票,滿足其對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需要。
謹防多頭授信,優化信貸風險機制。貸款銀行可借助銀監會客戶風險預警系統、大型銀行異地行之間信息共享等多種方式,全面加強對企業關聯方的調查力度,防止對同一企業多家銀行多頭、過度授信的情況發生,優化旅游企業信貸風險定價機制。由銀行監管部門牽頭,建立區域銀行業同業協調機制,共同防控區域信貸風險。
(三)中小旅游企業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要健全財務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只有建立健全財務制度,提高財務狀況的透明度和財務報表的可信度,提高了自身的信用水平,才可以增加外部融資的成功率。
要加強品牌經營,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優勢旅游企業應徹底破除小農意識,形成以大型旅游企業為旅游集團或行業龍頭,中小企業為集團的代理商、接待商的模式,構建各司其責,密切合作的分工體系。
拓寬融資渠道,加快融資渠道的創新。中小旅游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采用聯合融資租賃、天使投資等創新的融資渠道,盡在脫離融資困境。
提高員工素質。企業要加大對旅游文化產業信貸業務從業人員培訓,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營銷隊伍,積極為企業的融資建言獻策。
中小旅游企業融資問題關系著旅游業的健康發展、促進就業等多個方面。解決中小旅游企業的融資難題需要多方合力。各級政府要加強引導和協調,為中小旅游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優惠政策。金融機構要改變以前“追大棄小”的做法,為中小旅游企業提供更加廣闊的融資平臺。企業自身要加強自身管理,注重品牌和創新,全面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級,贏得金融機構的信任,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