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情常叫我們激動、焦慮、煩惱、熱情,就是因為它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看著它覺得是多么的碩大,又是多么的重要而嚴峻。可是,一旦它們全部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時,就失去了自身的任何價值,只要我們不再想它,它就在我們的記憶中逐步消失。它們之所以如此碩大,就是因為離我們很近的緣故。——亞瑟·叔本華
一片宛如藍天的海邊,數本亞瑟·叔本華的書籍,陳興很樂意在海浪的背景音樂下,像魚兒一樣呼吸著特有海洋香型的空氣,走進亞瑟·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的人生觀中,清除滯留在自己心靈的負能量。是呀,無論是生命中的各種處境,心靈總是那么勇敢地去承擔生命的豐富與沉重。但是在結實耐磨的鏈條,也是需要機油的定時滋潤。何況是脆弱的心靈呢!心靈渴望也需要知性撫育的成長大餐,從而使其以一種良好的姿態和樣式來發現、構建生活的美好,就像陳興用發現與構建創作自己的時裝作品,自己的設計生活一樣。陳興說:“我的設計就是發現與構建。發現自己,認清自我,用最自信的我去塑造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系,用設計、服裝作為媒介來傳遞。而自信又由何而來?其實,文化的自信才是真正的奢侈,成為一個光鮮的別人只是一張畫皮,成為一個真實的自己,哪怕是樸素的形式,也是奢侈而有魅力的。”
同樣也因為抱著這樣的思想,本是學習建筑設計的陳興在清華建筑系畢業后,在香港工作鍛煉了兩年就去了米蘭進修master。而彰顯著《最后的晚餐》光芒的意大利就像一針強針劑,更加讓陳興認識到文化的力量。意大利人不僅將自己尊重與熱愛的文化傳統轉化為全球風靡的時尚,更創造了高附加值的產值。“中國的文化絕對不輸給歐洲呀,為什么我們要一直處在被外來文化殖民的階段,為什么我們不能做中國自己的品牌呢?”陳興心說。就這樣,陳興畢業后,回國創建了自己的服裝品牌彼伏,一個年輕、中國,又具有國際語言的品牌。陳興說:“彼伏不是中式戲服,它是以男裝設計為起點,試圖探索凡中國設計非旗袍馬褂則黑袍灰衫以外的可能性,試圖從豐富的中國元素中汲取靈感,無論其古典現代、優雅還是世俗,融入漢唐時期中國文化和古希臘文明相通的人本主義情懷,自由、奔放、熱情,強調人的快樂和對生活的享受的時裝。”人的快樂、生活的享受脫離不開心靈的精彩,所以當陳興在心靈荒蕪的時候,除了看書,也喜歡與衣服為伴,熨燙衣服。衣服由皺皺巴巴到平平整整,用他自己的話解釋就是改變,改變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來獲得新鮮感,試著跳出現在的環境,心靈在未知的刺激下,想不激動都不成。
陌生的風景讓我們興奮、驚喜、意外,熟知的地方讓我們懷念、想念、紀念,兩者的不同性格卻都不妨礙它們讓我們感動。在北京陳興最感動的是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潛在變化,尤其是別人花費了心思與心血,投入情感經營出來的事情。他說這樣的忽然之間會讓他發現還有人和自己一樣。感動別人的堅持,也感動自己的不懈。與多數新銳設計師只入駐設計師集成店不同的地方是,陳興不僅進入各大集成店、買手店,也入駐了BIFTPARK北服創新園,更在北京自己經營著兩個屬于自己的實體店。一個在北鑼鼓巷93號,一個在前門朱家胡同9號。而前門朱家胡同9號,是店也是工作室,還是咖啡廳和酒吧,相當于一個生活概念店。店鋪的選址是陳興自己做主定下的,都是在歷史街區里。店鋪設計也是他親自參與改造的,很符合彼伏的品牌文化定義。除去這些銷售渠道,陳興也積極地拓展著海外渠道。“紐約現在有個合伙人,也注冊了公司,爭取明年在紐約開始銷售,其他幾個主要的國家還在布局和聯系之中,我是希望一開始就放眼全球來經營。目前,自營店都經營的不錯。”陳興說道。對于合伙人,陳興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因為在大千世界中,找個與自己合拍的人挺難的,更何況是有價值觀與審美的共鳴,有解決問題智商和情商的共鳴,有對待事情一個度的共鳴。當然,陳興更喜聞樂見的是好的顧客總是能在好的設計中看到自己,然后收獲一種幸福感。
彼岸之花,浮生若夢——彼伏。
心靈問答
《時尚北京》:有人曾說想要為自己更好地補充能量,要先正確地認識自己,請你用一個詞或幾個詞形容下自己?
陳興:極度糾結又極度不在乎,喜歡冒險。
《時尚北京》:為心靈補充能量不僅是吸收更是發泄,一般遇到什么情況會讓你忍不住想要發泄?
陳興:做事不認真的人讓我憤怒。
《時尚北京》:你又會采用什么樣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情緒?
陳興:分散注意力,深呼吸。
《時尚北京》:感恩是收獲正能量的源泉,自你創建品牌之初到現在,有什么感恩的人?
陳興:合伙人的信任,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時尚北京》:你認為時裝具有治愈性嗎?
陳興:我覺得有。
《時尚北京》:在你的時裝作品中,有哪一件是你認為最有治愈性的?
陳興:我喜歡能把我帶入某種情境和氣氛的設計,感覺可以釋放自己的幻想。而這件時裝的靈感來自古代壁畫的狩獵場景,我覺得很有動感和生命力。我喜歡這種屬于中國自己風格的又是屬于年輕人的生命狀態的自由而有張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