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瀟
在繁忙的工作后,總是希望計劃一次出逃,為了重新去尋找往日的那份熱情。這次我終于下定決心,約上閨蜜一起出逃。可能是因為是北方人,見慣了身邊大氣磅礴的各類建筑,也想感受一下江南水鄉的細致古樸,于是選擇了烏鎮,它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是具有六千余年悠久歷史的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最早了解烏鎮是來源于《似水年華》,那個唱《我想我是海》的大男孩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錯過和唯美的愛情故事,最終他們回到了自己的世界,歸于了平靜。片中那個烏鎮也成了很多人夢中的江南水鄉,引得無數的男男女女來這里尋找自己心中的風景。也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似水年華》是最好的烏鎮風光片。
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烏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所謂柵,就是柵欄的意思。相傳古時,烏鎮因地處太湖水系,而且當地頗為富庶,因此有許多太湖水賊多次闖入烏鎮打家劫舍。后來,當地的民眾在鎮子的東南西北四處水域設置柵欄,以擋水賊。而只有東柵和西柵是旅游景區,南柵和北柵是當地居民生活之處。從杭州坐大巴,大概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就到了烏鎮的外圍。晚上七點多已經沒有從客運站到西柵的巴士了,我們只好和人合伙打了一輛黑車。我預定的住宿地點是在西柵烏鎮民宿烏將軍2米陽臺房。民宿也是烏鎮特色之一,東柵幾乎都是當地人獨自經營的,而西柵的民宿已經由旅游公司收購統一管理,以前的房子的主人也成為了民宿的掌柜。烏鎮因水而興,至今仍在繁忙的大運河穿鎮而過,這里的人也與水交往密切,房子一半建在水上,每天起來到水邊梳妝,水邊洗漱,就連發呆也喜歡聽著這潺潺的水聲。
從客運站大概十分鐘車程就到了西柵游客服務中心。進入中心里,我有些發蒙,裝修豪華,柜臺前一個個媲美五星酒店前臺的服務人員忙碌的工作著,這里好像不像我所想象的烏鎮。酒店入住和各種車票的訂購在游客中心都能完成,再次讓我感受到現代社會的便捷,卻缺乏了古鎮的古樸。乘上景區內免費的電瓶車,我們到達了預定的民宿。進入房間,打開陽臺的窗戶,看到旁邊的河水靜靜的流淌,亦幻亦夢。真有點倚窗而盼的感覺。
西柵絕對可以算上一道精工細作的淮揚名菜,當年出版《小橋煙雨》的時候西柵還沒有開發,《似水年華》取景的時候,還大多選自東柵。可是大家現在熟悉的郵局、橋里橋、水上集市卻都在西柵。西柵比東柵更宏大,也更精致。雖然已是傍晚,但是西柵夜景卻是這的一大特色。當夜幕降臨時,這里的景觀燈依次亮起來,無論是河提上、巷子里、橋頭亭榭都披上一層絢麗地光彩,五顏六色的燈火交相輝映。游客們三兩成群漫步在青石鋪的路面上,享受著這一刻的寧靜與平和。如果不想走路,可以乘船,就是短短的幾桿之地,我建議如果三五知己可以去坐個小船,120元的費用還算公道,而且可以一路流水直到雙橋,岸邊的風景永遠體會不到水中蕩漾的情懷。一路的搖搖晃晃,青磚灰瓦綠水中,窗邊灼灼的紫花絕對是最美的點綴,經過一個一個的窗口,就如經過一個一個的畫框,看著這些美麗的景致,也許不經意間打開的窗戶,就會探出一個丁香般的江南女子。但是讓我有些吃驚的是,在欣賞夜景的漫步中,竟然發現西柵有一條酒吧街。過于商業化的西柵真的能代表活著的水鄉嗎?是不是等到某年某日我們只能去別的地方找尋我們心里的水鄉呢?如果哪天在這看到更多與新天地無異的酒吧,那還去西柵做什么呢?西柵需要思考這個問題啊!
早上的西柵,特別安靜就好像一切都還在夢里,只是藍天,只是白云,只是小橋流水人家。它像是江南世家的大家閨秀,端莊典雅,氣質不俗。抬頭看看藍藍的天,這是梅雨季節難得的好天氣。樹也茂密,天也高遠,讓人在江南水鄉也感覺的到是一種大氣,也許這就是它最特殊的氣質。站在橋頭上看看南來北往的小船,更可觀依水鱗次櫛比的人家。走下了橋頭就來到了江南的巷子里,走上巷子里歷經了百年的石板路,感受到歲月在腳下流過。生活是否就缺那一剎那的寧靜?
午餐時間我們回到了民宿,特意要了一桌烏鎮的特色菜犒勞自己。聽說我們住的這家民宿的飯菜皆出自老板父親之手。而且還曾上過電視。真是勾起了我們無限的向往。其中幾道菜更是有名又美味啊。紅燒羊肉,烏鎮的紅燒羊肉選料十分講究,一定要以青年湖羊為原料,這種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細潔多膏,佐料一般有蘿卜、醬油、黃酒、紅棗、冰糖、老姜等,須先用大火、后用文火燒煮。功效:羊肉甘溫,經歸脾腎,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開胃健力之功效,所含蛋白質遠比豬肉多,常吃能使人容顏豐滿,肌膚潤澤。烏鎮民間有“一冬羊肉,賽過幾斤人參”的說法。烏鎮的羊肉是用土灶木柴大鍋燒制的,一般要燒一個晚上。清蒸白水魚,白水魚是野生魚類,它生長在無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屬稀有淡水珍品。烏鎮臨近水域過去盛產此魚,但近年來數量有所減少。一般白水魚捕撈出水即死,但保存得法,其味不變。清蒸,盡品其鮮嫩原味。
午餐結束后,我們趕往了下一個地點——東柵。東柵的游客較多,但是它更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最傳統意義上生活著的烏鎮。在這里的這個時刻,小河流水聲音潺潺,從人們開始醒來就開始流淌在這里生活的時間里,從遠古流淌到今天,并且流向未來,從早上流淌到中午,還將在子夜繼續。只是醒來了的烏鎮,也許成了一個水鄉的標本,被人參觀被人保護。可是這里等游人散盡了還是那么安靜那么質樸,就像茅盾先生寫的文字,大家都在這一河里洗漱、洗衣、洗馬桶、汲水煮茶,也許外鄉人看來覺得胃都要抽搐了,但是這就是烏鎮,那個與水相關的烏鎮。這里時間不曾流過,也不曾被改變什么!
東柵有許多傳統手工作坊,這里的人們還是喜歡自己動手自給自足。三白酒廠依然保存著傳統的釀酒工藝,每件釀酒用具也已保存了很久的時間,仿佛酒廠是聯接古今的橋梁。淺淺的杯中之物,很多時候可以讓我們忘卻煩惱,讓人們之間消除一切的隔閡。離開酒坊,就是宏源泰染坊的后門,看別人的圖片和《似水年華》中的橋段,對染坊還是有些印象的,可是真的到了這個小小的院子里,還是為它而驚艷,天上是朵朵流云的晴空,地上卻是遠勝自然飄逸的印花藍布,在這用蘭草染就的世界里,感受到的是自然淳樸的美麗。
烏鎮的老人們忙著買買菜,洗洗衣物。在東柵的住戶里,就像《似水年華》開頭講的,年輕人都基本離開了,因為這里生活也不方便,只剩下老人們還在過著的生活,繼續聽著水聲船槳聲數著日子。他們雖然生活在現在,卻依然過著過去的生活。那種安靜與祥和相信是來到烏鎮行走的人的一種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