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特教生教育。特教生自卑心理很強,不合群,心理脆弱,學習較差。但不能因為這些而忽視特教生,這些特教生更需要關注和愛,更需要教師用“三心”為他們撐起一片絢麗天空。
關鍵詞:特教生;童心;愛心;耐心
在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將視野投向了教育。“人”真正成為教育的最初也是最終的關注點。而我們的教育對象也有一些特殊的群體,他們智力低下、心理封閉,有些還有身體殘疾。我們學校地處城郊農村,由于地理及經濟原因,這些學生無法到特教學校生活學習,而是在我校隨班就讀,我們班就有這樣的學生。這些學生自卑心很強,不合群,心理脆弱,學習較差。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而忽視他們,這些特教生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和愛,更需要我們用“三心”為他們撐起一片絢麗天空。
一、用“童心”走進特教生心靈
“童心”是師愛的源泉、師愛的載體,面對特教生,教師只有擁有“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給學生以真摯的愛,才能用最恰當的方式教育特教生。
特教生由于智力、心理或行為原因,往往年齡比本班普通生大好幾歲,個高體胖,但心智卻比本班普通生低很多,有些只有三四歲的心智。面對這樣的學生,如何走進他們的心靈,是能否成功教育他們的關鍵。“童心”都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對教師的一種強烈渴望與教師陽光心態怡養的一種體驗,特教生也不例外。我們與特教生一起手拉手,一起蹦跳,一起歡笑,一起鬧,講一些兒童故事、唱一些兒童歌謠,或開展一些童趣活動,讓我們這些成人回到孩提時代,用一顆天真爛漫的“童心”走進特教生原本封閉的心靈。
教師的“童心”付出在特教生的情感上,可以讓他們更加走近教師、親近教師;教師的“童心”付出在特教生的生活上,可以讓他們更加懂得生活,生活過得更加快樂和幸福;教師的“童心”付出在特教生的學習上,可以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有利于他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二、用“愛心”為特教生塔起一座橋梁
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特教,更是如此。特教生往往自閉、自卑,缺乏自信,表現得性格孤僻、內向,不與人交往。特別是農村隨班就讀學生,他們的家長文化程度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愛的滋潤,造成了隨讀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衛生習慣等都比較差。因此,是否熱愛隨讀學生,實際上決定了教師教育工作的成敗。當特教生孤獨時,教師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當特教生進步時,教師給他們一次掌聲鼓勵;當特教生摔倒時,教師俯下身輕輕拉起;當特教生成功時,教師獎給他們夢寐以求的禮物;當特教生無助時,教師主動站在他們身邊……
在這里,愛是一種溫暖,體現在教師們柔和耐心的言語中和關心愛護的行動中;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幫助殘疾學生改變自卑心態、樹立自強自立信心的強大動力;愛是一種紐帶,一種師生聯系、增進情感的紐帶。愛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只有教師對學生付出真情的愛,學生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能搭起一座幸福、快樂的橋梁。
三、用“耐心”守護特教生的成功
“耐心”的內涵就是教師對學生教育有著期待的情懷。這些特教生,由于身體的殘疾或智力因素,不能像普通學生一樣,學東西特別快,他們學習有時教很多遍都不懂。對特教的堅持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對特教生的關心愛護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由于特教生或膽怯、或孤獨、或自卑、或不服從管教等,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這些特教生都很敏感。往往我們一次無心的傷害或不滿,對他們的打擊都是致命的,會徹底毀了我們與他們自己太多的努力和堅持。因此教師要有耐心,用耐心守護成功。
1.理解與寬容。對特教生,教師要把對他們的同情藏在心里,對特教生的種種不合時宜的舉動及慢三拍的反應抱以寬容和理解,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和情緒發酵的空間,從靈魂的深處去接受、理解與寬容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2.尊重與鼓勵。尊重別人是美德的基礎,鼓勵別人是尊重的動力。首先,教師要尊重特教生的人格,不讓他們的人格受到侮辱和扭曲,維護特教生的合法權益。其次,教師要費一番心思、動一些腦筋,認真發現特教生的閃光點和潛能,多給予“你很乖、你很棒、你也能”等贊許的語言,堅決拒絕“你很差、你很笨、你難教”等諷刺語言。
3.修己和恒心。教育是一項良工琢玉的工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可能遇到很多很多的難事、怪事。例如,有的特教生屢次教育沒有轉化,讓教師失去了信心;有的特教生在接受教師教育時,跟教師頂撞甚至給教師起綽號或謾罵……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教師要修己,控制情緒,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不要抱怨,不要粗暴。其次教師要持之以恒,“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們今天沒教好,明天再來教,今天沒學好,明天再來學,誨人無倦,滴水穿石。
特教生由于種種原因,已經不易,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更應用我們的童心、愛心和耐心,盡可能多地呵護幫助他們,讓他們融入班級,在成長中融入社會,讓他們內心的天空更加絢麗多彩。
參考文獻:
[1]湯盛欽.特殊教育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陳云英.智力落后兒童教育的研究.華夏出版社,1999.
[3]王曉柳,邱學青.特殊教育研究方法.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達盛文,男,1975年12月出生,一級教師,本科學歷,在新城中心學校任教,長期致力于未成年人思想建設及特教生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