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也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如何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者探索的課題。提出了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新課標的實施客觀上要求語文教師必須采取新的閱讀教學策略,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等方面的策劃,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達到最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一、確定有效的閱讀教學目標
閱讀目標的制訂要從初中生的學習經驗和個性特點出發,遵循初中生閱讀的心理規律,有效發揮教學目標的引導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積極的閱讀情感。所以,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前,要先指導學生明確閱讀目標。閱讀目標包括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的設定可以以一篇文章,或者一周、一個月為基本單位,近期目標的設定要和具體的學習內容相結合,配合課堂課本解讀,教師補充必要的知識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真正讓學生讀有所用。遠期目標一般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為基本單位,遠期目標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讓學生明確這一學期或學年自己在哪些方面要了解和掌握,要重點積累和拓寬哪些方面的知識面,閱讀哪些文體的文章。確定語文閱讀目標,讓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有明確的方向,利于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語文閱讀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指不需要別人要求,也不需要自己強迫,就能自覺地去閱讀的行為。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不斷的閱讀實踐中養成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高閱讀能力,保證閱讀的效果,完成閱讀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1.為學生營造閱讀氛圍
教學實踐證明,適當的時間、地點、氛圍,更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和學生做好互動交流,對回答問題積極的同學給予肯定和表揚。教師還可以把班級分為幾個閱讀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共同分析、共同探究,這樣的學習氛圍,不僅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學到了知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讓他們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每天閱讀的習慣
閱讀貴在堅持,如果學生能每天拿出一些時間閱讀,閱讀習慣就會自覺養成,閱讀能力也會逐漸提高。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堅持每天閱讀,哪怕是每天閱讀一段文字也好。培養這個習慣要由教師和家長互相配合。在家里,家長可以適當地提醒督促孩子閱讀,給孩子提供閱讀需要的空間、書籍。在學校,教師每天留出一部分時間,指導學生讀書看報,交流讀書體會,天天如此,每天閱讀就會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3.培養讀書動筆的習慣
徐特立先生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遍喿x時動筆摘錄,可以加深記憶,抓住重點,對于積累資料和豐富知識十分有利。對于動筆摘錄的方法教師要做具體指導,讓學生真正把閱讀過的文章和內容中的有用知識積累起來,做好儲備。
三、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新課標所要求的,教師可以通過誦讀、多媒體輔助教學、情境教學等方式提高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文章中濃厚的感情色彩和豐富的人文性,教師的講析不能替代學生的感悟,一定要學生自己去嘗試和體驗。如,閱讀一篇散文,要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情感,體會散文所描述的意境,引導學生聯系寫作背景得出自己的評價和感受。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獨立地去賞析閱讀的文章,為以后的獨立閱讀打下基礎。
四、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
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有效地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還應該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
1.把握文章的主旨
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應該首先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的主旨,這樣才能更快更深刻地把握整個文章,利于分析文章的內涵、文采和特色等。
2.精讀、細讀
在一篇文章整體閱讀之后,在概括掌握了文章的主旨之后,還要對文章的重點段落精讀細讀。體會作者是通過怎樣的論述和描寫表現文章主旨的,學習文章中各種寫作手法的運用,記錄一些優美、深刻的句子、詞語,為自己積累經驗,做好知識儲備。
五、學生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
新課標強調的是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運用有效策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主閱讀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1.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把閱讀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1)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環境,讓學生能夠專心讀書,認真讀書,興致勃勃地讀書,讓學生在獨立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進而產生自己獨特的感悟。(2)教師要為學生在閱讀中的內容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之間的差距搭橋鋪路。閱讀文章的內容是間接反映社會生活的,學生沒有什么直接的感受,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啟發學生,為學生答疑解惑,掃清閱讀學習的障礙。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批判閱讀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批判閱讀,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精神,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閱讀探究中得出答案。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也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六、教師要發揮引領、促進作用
新課標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是完全放任自由的。一節課成功與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和調控的尺度。引導適當,調控到位,課堂教學就是流暢的、緊湊的,更是有智慧和效果的。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之間,教師要細心觀察,準確調控,并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評價、拓展、補充、總結等。因為雖然學生對閱讀文本有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但是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是片面的、膚淺的,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適時的指引和促進。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抓住精彩的語段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充分發揮課堂中教師的指導者、促進者的作用,把學生的閱讀思維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深度。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地探究和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產生主動閱讀的動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多地激勵他們主動閱讀、主動思考。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有價值、有效果地進行自主閱讀,培養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性,以達到不斷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的根本目的,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慶豐.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自主學習的若干思考[J].時代教育,2012(01).
[2]袁文娟.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思考[J].教育科研,2012(08).
[3]李麗琴.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周刊,2013(12).
作者簡介:劉曉君,女,1979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儒城學校,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