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壯大,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使產業對金融的控制愈發明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迫在眉睫。該文從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入手,對產融結合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促進關系進行探究,希望能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市場競爭力逐步增強,在體制改革、技術進步和重視人才的理念指導下,我們將繼續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宗旨,從而促進我國產業格局的合理化。縱觀我國的經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落后經濟地區的金融機構的出現增多,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金融行業的較高利潤使得產業資本向金融業靠攏,產業的發展加強了與金融業的聯系,總之,產融結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1 產業結構分析
產業結構的定義。產業結構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它描述的是產業之間的關系,也指企業間的關系。產業分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農業是說產品來自于大自然,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共同構成了農業。工業是對產品進行加工的部門,制造業、建筑業等都屬于工業的范疇。服務業顧名思義是提供服務的行業。生產力、生產關系、供求關系都會對產業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生產力、生產關系、供求關系處理得當時,各個部門都是正常工作的,是處于穩定增長的狀態的,一直到達增長的最大承受值。
產業結構發展趨勢。產業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時間變化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的來源不唯一,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變化、技術的不斷改革創新都可以導致產業結構的變化。不同部門的生產效率存在差距,從而導致企業發展不平衡,某些部門發展迅速,某些部門發展緩慢,量變會引起質變,從而導致產業結構的改變。只有對企業投入足夠的時間,去分析企業的產業結構的發展,這樣有利于把握產業的發展規律,對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做出合理預測。
2 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
金融結構概述。金融總量的增長與產業結構的變化共同促進經濟的發展,但通過比較,結構的變化實際上是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工具和市場經濟的增長速度等都是金融結構不同的表現。金融結構理論的提出者是戈德史密斯,他也提出了金融相關比率的概念。他認為金融機構變動是通過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的數量的變動來體現的,金融相關比率是衡量變動的指標。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結構理論的另外一個突出特點是對金融的定量分析,然后通過定性分析總結出結論,指出金融發展的規律。
金融結構的評價指標。金融結構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經濟機構對金融服務會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金融機構在業務處理方面也存在差異,擁有各自的優點,金融效率不同。隨著經濟實體的改變,金融結構也在進行著改進。金融機構的增長總量應與結構調整保持一致。因此,對金融結構的分析要將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對金融結構進行準確的評價。
產融結合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實際效果原因分析。金融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帶來經濟量的增長,一個是帶來經濟質的增長。產業升級是由于金融發展的量變引起的。金融業的發展體現在規模的不斷擴大,金融機構數目的增加,信貸規模的擴大,但是這些僅造成了對經濟量的影響,雖然提高了企業的產量,但企業的結構沒有得到優化。我國的經濟受到政府的干預,導致了企業資本收益率不高,技術不到位,對產業結構升級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雖然有一定的體現,但是是由于國家政策的幫持,而不是得益于金融機構的促進。
產融結合對企業升級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產融結合可以開拓融資的路徑,最大限度的降低融資成本,能夠獲得金融行業的巨額利潤。實際上,產融結合并不能對產業升級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這是由于由企業與其參股的金融行業不是同一個行業領域,這樣就會加大金融行業的經營風險,剩余資產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直接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3 產融結合分析
產融結合的定義。產融結合是指產業與金融相互合作的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后便會實現產融結合。二者的結合是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建立起的穩定、和諧的長期合作。產融結合的方式有很多,根據主導地位的不同,分為產業資本主導型和金融資本主導型兩種。產業資本主導型是以產業為主體從事金融工作的結合方式。金融資本主導型是以銀行為主體對資本進行控制的結合方式。我國明確規定銀行不能參與到實體企業中,因此,我國施行的都是以產業資本主導的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得到了完善,工業剩余資本的產生為工業進入金融業提供了機會。金融業地位的不斷提高,較高的利潤率,促進了金融業與工業的進一步融合。企業為了不受銀行資本的束縛,便會對自身企業進行分析,建立起金融核心,從而保證企業的發展。企業中的各個部門對資金的需求程度不同,發展較好的部門不僅不需要提供資金幫助,而且自身還存在剩余資金;發展不好的部門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銀行不愿意提供資金支持,部門發展遇到瓶頸。所以企業內部有必要建立起金融核心,實現資金的合理利用。
產融結合與產業升級。實踐表明,產融結合對產業結構升級是有促進作用的。產業升級離不開人力、物力、財力的共同作用,財力往往是通過銀行機構獲得。要使產業的規模擴大,結構優化就要將各種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但是其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金融資本的服務對象通常是大型企業、國企、市場信譽度高的企業,這就導致需要金融支持的小企業得不到資金支持,不利于其發展。如果企業建立起自己的銀行,不僅有效增加了資金的流動性,而且也可以發展自己的獨自產業,進而促進產業進一步升級。產融結合是將產業的資本融入到金融業當中,這種方式的對象往往是運行良好的企業。將企業閑置的資本應用到金融行業中,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可以有效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
產融結合與金融機構。產融結合的發展可以促進金融機構的發展。只有經營效率高、發展較好的企業才能實行產融結合。這些企業進入金融行業,促使金融行業獲得高利潤,節約了金融行業為尋找企業的信息成本。產融結合可以通過調整產權比例,改善資產原有的結構,使產業的結構趨于合理。此外,中小金融機構因為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發展不平衡,阻礙了金融機構的發展。產融結合思想的滲入可以使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能夠廣泛的吸收資金,加強對小型金融機構的優化。
4 企業產融結合的建議
首先,應當加強對風險的控制。金融行業的行業性質比較特殊,它面臨的風險要比其他行業大,產融結合的企業承擔的風險要比上市公司風險大,因此,要健全監管體系,加強對風險的控制。其次,要發展與企業經營方式相匹配的產融結合道路。產融結合的方式并不是單一的,企業要根據自己的發展實際,走與其經營方式相匹配的產融結合道路。再次,上市公司對金融企業實行有效控制。不能僅僅依靠投資、持股的方式實現產融結合,要使上市公司對金融企業實行切實有效的控制,完成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完美融合。
現階段,我國的產融結合模式還處于發展改進的過程中,我們要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健全銀行制度、發展資本市場來更好地迎接這個挑戰,積極開展產融結合的模式,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效融合,共同促進二者的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