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
商業銀行利用傳統信貸產品在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方面日顯不足,融資租賃業務已經成為我國金融市場的新生力量,但遠沒有發揮其在金融市場應有的作用。銀租合作成為趨勢,這無疑給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該文從銀租合作模式中涉及的主體出發,討論銀租合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機遇、優勢和建議。
一、銀租合作模式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必要性
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活躍市場經濟、促進充分就業、提升科技創新和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中小企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新形勢下,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
隨著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大背景下,金融改革的加速,融資租賃業務成為我國金融市場的新生力量,我國融資租賃自2004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全球每年的融資租賃業務的交易規模已逾7000億美元,在發達國家,融資租賃已經成為了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金融工具。
目前我國融資租賃規模尚顯不足,相較于商業銀行的中長期貸款而言,對于GDP的滲透率較低,遠遠沒有發揮其在金融市場中應有的投融資作用。借鑒國外實踐證明,融資租賃長足的發展都要有大型銀行和金融集團的支持,因此銀租聯姻的模式下,這無疑給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二、銀租合作模式下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機遇
融資租賃具有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功能定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下,我國融資租賃的發展潛力遠遠沒有完全釋放出來。銀租合作的趨勢也將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具有效率和吸引力的融資解決方案。在這個解決方案中,涉及的主體有中小企業、租賃公司和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作為融資主體,商業銀行作為資金供給主體,租賃公司作為融資活動的實施主體,其基本思路是中小企業與租賃公司就某一租賃標的物形成融資租賃業務租賃公司繼而將其與中小企業的融資租賃債權向商業銀行轉讓,獲得商業銀行的資金供給。
銀租合作模式有效地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中小企業在經營發展的積累期內對于生產設備等核心經營要素投入的資金需求量較大,往往較高的購置成本會成為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同時市場波動對于中小企業經營影響也較為明顯,這就對中小企業資產的高流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核心經營要素的高投入和資產的高流動性形成了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主要矛盾。銀租合作模式下,以核心經營要素作為融資的標的物,將融資與融物相結合,中小企業既可以獲得經營核心資產的使用權,又滿足了生產經營的流動性需求。
銀租合作模式開辟了融資租賃公司新的業務渠道。融資租賃業務主要是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為主要租賃標的物。我國近幾年融資租賃業務主要集中于飛機、船舶、機器設備等大型融資租賃項目,對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還有較大的空間,改善企業財務報表、加速折舊和減稅可以有效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同時,國內租賃公司普遍缺乏在金融市場內輻射效應,缺少穩定并且低成本的資金來源渠道,商業銀行作為資金的供給方,發揮其資金優勢,有效地擴寬了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渠道。
銀租合作模式帶給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的有力補充。隨著我國銀行業的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不斷擴展自身的客戶基礎和業務廣度,雖然商業銀行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力度,但是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經營和風險特點,商業銀行在意愿上和風控能力上對于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總是淺嘗輒止。中小企業亟待滿足的融資需求和商業銀行亟待完善的客戶基礎,往往形成商業銀行經營中的困頓。銀租合作的有效介入,以標的物為載體,以租賃公司為渠道,商業銀行可以有效地控制中小企業經營中的上下游情況,使資金有目的性地流通,成為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有力補充。
三、銀租合作模式下中小企業融資的優勢
有效控制資產所有權,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傳統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對于中小企業往往要求其提供有效且足額的擔保或抵質押品。中小企業往往卻少有效且足值的抵質押品,同時近些年中小企業“擔保圈”的高風險顯露,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不足,風險暴露加大,極大程度上阻礙了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開展。以”物”為核心的融資租賃業務,更加關注租賃標的物的未來現金流,風險控制有的放矢。銀租合作下,商業銀行可以間接的掌控中小企業經營的核心資產,既滿足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又使金融企業獲得了較為穩固的收益。
改善金融市場的資產流動效率。銀租合作下,資金和債權的雙向流動,較傳統商業銀行信貸的資金單向流動,更具有風險可控性。資金投入到核心經營資產,可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生產規模的擴大,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進而促進租賃資產的收益性;伴隨著債權的轉移,作為資金最終供給方的商業銀行可以有效控制核心經營資產的風險性和收益性,配以保理和租賃資產質押,可以有效地監控信貸資金,提高了整體金融市場的資產流動效率。
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和成本。銀租合作下可以使得中小企業獲得手續簡便快捷,時效性較強的金融服務,可以使得原先無法滿足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中小企業間接得到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提高了中小企業核心經營資產的流動性和收益性,實現可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企業資產重組;同時融資租賃具有優惠財務報表和減稅的功能,利于“小本經營”的中小企業降低其經營成本,減輕了中小企業經營發展中的負擔。
四、銀租合作模式下中小企業融資的建議
加大政府支持,完善法律基礎。首先,現階段我國沒有一個相對完善的融資租賃的專項立法。雖然最高法出臺了關于融資租賃的相關司法解釋,但是其主要是基于《物權法》和《合同法》,融資租賃的法律基礎構建還不完善,尤其對于標的物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界定方面應該重點加強,同時對于租賃債權向商業銀行轉移的政策監管不夠明晰,使得銀租合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2013年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拓寬了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渠道,但是針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租賃業務的政策優惠仍顯力度不足。
完善銀租合作模式下的中小企業的信息披露體系。我國現已有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融資租賃登記系統,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系統也日漸完善,這為債權登記規范化提供了范本。為更好地有效監管和規避風險,監管部門應該以現有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融資租賃登記系統作為延伸,建立完善的銀租合作模式下的中小企業信息平臺,實現企業財務信息、租賃關系登記和資產債權登記的一體化、公開化及透明化。
擴大中小企業租賃標的物的選擇面。從我國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中不難看出,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中小企業占比逐漸加大,對經濟發展貢獻日趨擴大。但是這類中小企業所的核心經營資產往往是知識產權、文化創意產品等,價值計量方面存在局限性,銀租合作模式無法介入。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對于優質的無形資產,例如知識產權,完善評估體系,加強評級機構和評估機構在市場中的地位,租賃公司和商業銀行應該拓寬自身業務模式。從多方面入手,擴大中小企業租賃標的物的選擇面,實現共贏。
加大銀租模式的金融創新。首先,針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分散金融風險,開展多層次的融資已經迫在眉睫。商業銀行除了通過自有信貸資金參與銀租合作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還可以通過信托、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參與其中,這不僅將資金的供求更加適用于市場,而且還可以更好地調節風險,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其次,對于集群化的中小企業,還可以建立相關準入標準,將中小企業的優質核心經營資產集中化,降低銀租合作的風險,實現中小企業融資的規模效應。
(作者單位:1.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