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
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這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逐漸進入小康社會,同時貧富差距也持續加大。為了更好的維護我國農村經濟穩定與發展,大幅度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有必要對農村的金融實施改革,盡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該文詳細介紹了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了農村金融改革方向與相應的策略。
在閉幕不久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農村金融新政成為這次會議的重點。從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的大局來看,城市經濟飛速發展可謂是一日千里,而我國農村由于經濟落后,已經逐漸成為中國經濟能否持續穩定持續增長的一大障礙,這也是中央政府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旨意之所在。
1 農村金融體制現狀
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往往離不開良好的金融體制。我們可以看出,在以往的十幾年中,與城市金融快速發展相比,農村金融體制的現狀危機重重。
農村金融市場不完善,無法提供良好的服務。從1999年開始,全國上千家農村基金會相繼關閉;四大國有銀行從農村大力收縮“戰線”,大規模撤并31000多家地縣以下基層機構,目前仍在農村開展業務的只有中國農業銀行的分支機構;農村的郵政儲蓄只吸收儲蓄而不發放貸款。因此,現如今農村金融體系只剩下農村信用合作社。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整個信用社為“三農”提供的金融服務能力十分有限。
缺乏合理的渠道流通資金。農村正規金融機構無法向農村經濟提供足夠的金融服務,反而成為主要的農村資金外流途徑。近年來全國郵政儲蓄機構吸收的存款基本上存儲于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又貸款給農業發展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的資金專項用于農副產品的收購,這兩方面的資金幾乎相抵。
金融缺陷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由于貨幣管理當局對一切非正規金融持嚴厲管制的態度,因而民間金融仍然處于初級發育階段,無法進一步擴展規模和經營網絡,這便只能為農村經濟和農民提供簡單的金融服務,無法充分滿足農村經濟和農民的融資需求。這是市場經濟下利益驅動的結果,也是農村金融體系缺陷之所致。
權利與責任分不清,阻礙農村經濟發展。正是因為國家財產所有權不明確,導致權利和責任不清,在信貸扶貧實踐中,扶貧發放貸款投放不準確,貸款拖欠嚴重甚至腐敗等問題都不約而同的存在,由此加重了中國農村金融體制的不合理性。
武漢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銀行專家鄒恒甫指出:金融發展程度的高低將影響收入分配。中國農村貧困地區的長期落后與金融發展的萎靡存在密切關系。農村金融各局部市場存在供給遠遠小于需求的情況,這就從根本上阻礙了農村金融體制資金配置功能的充分發揮,導致低效率的配置水平長期維持,形成不均衡中的“均衡陷阱”。顧及于此,改革現有的農村金融體制已迫在眉睫。
資金撤出,金融單一。正規金融機構如國有商業銀行不斷從農村地區撤出,金融供給日益減少;國家對非正規金融的打擊與排擠,更加使農村的金融供給窘迫。就市場準入來講,中國農村金融市場是由農村信用社和農業發展銀行壟斷的(郵政儲蓄只存不貸),其實質仍然是由政府控制,不具有真正的自主權和獨立權,而且金融產品單一。
2 農村現有的金融體制的危害
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經濟發展目標,面臨著12大制約因素,金融體制效率低下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中國農村的金融體制改革更應走在前列。
缺乏貸款資金,影響經濟發展。農業貸款和鄉鎮企業貸款不足,嚴重影響著農村地區的發展。資本的不足將導致經濟體的發展陷入“貧窮陷阱”,因而農村地區后續經濟實力不強,不僅使貧困惡性循環,而且導致農業的產業態勢逐漸弱化。更嚴重的是,農業和鄉鎮企業作為消化農村勞動力以及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要產業和部門,但凡失去發展的源泉,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難度將明顯加大。不但影響和諧社會的建立,而且危及社會的長治久安。
農業方面的保險萎縮。對于中國農業來說大多都是靠天吃飯,影響現代農村生產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天氣與市場。但由于農業保險的賠率高,利潤少,許多保險公司都放棄了這一市場,從而導致在農業生產方面的保險逐漸萎縮?,F在,雖然已經建設有政策性的農業保險制度,但農業保險起步較晚,險種不多,規模不大,依然阻礙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農村的金融市場上缺少競爭機制與主體。近幾年來,農村金融主體數量、種類及功能的缺失已經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一些農村金融機構也重新被有關部門引回到農村中,并鼓舞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設立農村分支機構。但現階段尚且未組織成有效地競爭機制,在比較貧困的地區只有農村信用社這個唯一的正規金融機構。這便出現了一系列民間小型的非正規的金融組織,其運行的規模較小,甚至有時還會影響正常的秩序。
3 農村金融改革的展望與策略
建立高效率的農村金融體系是農村金融改革的核心。然而,根據我國目前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要想從根本上予以解決,就應當切實從整個金融體系出發,建立更加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以便于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打開農村金融市場,提高金融競爭力。從農村金融體系的基礎出發,培育和發展具有多樣性、競爭性與高效性的金融體系,對外打開農村金融市場,吸引外來資金,并適當放寬政策,實現農村金融的改革。
形成多元化的農村金融體系。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建議在鄉鎮內設立多家多有制的金融機構,并允許外來資金參入,促進各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扶持,發展有序的貸款組織。對于比較微小的農村金融機構,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匯集資金,增加融資途徑,促進金融機構發展。
對農村的公共財產投資體系進行改革。在農村的金融改革中,要充分發揮農村公共財產投資的作用。在農村的金融體系之中,各個機構之間的屬性是不相同的,但人們卻常常無法分清,對其產生混淆,由此使許多金融業務受到負面影響。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應當分清它們各自的職責,商業金融能夠解決的問題,政策性金融就不要參與其中。政府財政部門要為鄉鎮建設基礎設施,提高教育事業的投資,建立和完善醫療機構。
建立與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的體制。第一,有關如何使用抵押物。由于農民沒有嚴格以上的土地擁有權,就無法用土地當作抵押物進行貸款,這也是農民貸款難的一大主要原因。而農民的房產與生產資料很難進入市場體現價值,因而不能當作抵押物。政府可以適當放寬政策,在一定情況下允許土地當作抵押物,讓農民進行貸款交易。
第二,建立存款保險公司。為了快速解決農村經濟危機,有關部門應成立法案,設立相應存款保險公司,實施強制性的投保制度,穩定農村的金融。
第三,為了使農村金融市場更加完善,國家應設有相應的支付系統,同時在存款上實行差別化的政策,減少稅收,增加農村貸款金額。
改善農村的金融環境。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要想建設全面多方面的金融體系,那么就必須改善現有的金融環境,尤其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梢愿纳平鹑诃h境主要還是有政府來主導,放寬政策,吸引資金,促進地區金融發展的良性循環。
推進農村金融產品的服務與創新。加快農村金融產品的服務和創新是新農村金融改革的重點之一,用創新的理念解決農村金融問題,促使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擴寬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品種與數額,加快創新,優化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還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面,著重發展民用的產業。另外,還可以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消費信貸,以此更好的滿足農村金融改革的需要。
統而言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只有改革現有的農村金融體制,才能夠促進新農村的建設,從而縮小城鄉差距,推動經濟的不斷發展,維護國家的穩定。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