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豪 苑利利
通過實地調研來了解安徽省沿江城市當前的經濟模式,并分析當代安徽省沿江城市經濟發展模式現狀以及該經濟局面產生的原因和對安徽經濟總況的影響。用實際論證長江經濟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圍繞該觀點探究當今安徽經濟發展落后的歷史、環境、人為因素。通過不同的城市特點描述,以及SWOT分析來對安徽沿江城市的未來發展狀況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
安徽沿江周邊地區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整個安徽省發展的模式與方向。研究沿江區域發展,并對其進行分析論證,有利于改革完善目前經濟發展模式,從而引領整個安徽的經濟走向迅速發展的道路。
安徽沿江城市對整個安徽的經濟命脈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安徽政府一直以來都是關注重視沿江城市的經濟發展。在九十年代就有發展皖江城市的會議召開,從1995-2005年間更是召開了四次相關會議,制定了一系列關于開發和規劃皖江城市的計劃,并研究了進一步用其推動經濟發展的問題。
安徽沿江城市有包括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安慶、巢湖、宣城、滁州在內的八個市以及轄區的29個縣城,其面積高達5.6萬平方公里,占據全省面積的40.3%,可以說接近半個安徽了。還有就是盛產銅、鐵等自然資源,加之土地價格低廉、廉價勞動力且宜居更是成為了其發展的一大基礎。但是很多問題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比如發展潛力沒被充分利用,地理優勢也沒體現出來,沒能帶動安徽經濟的整體發展等,接下來就讓我們細致的分析具體城市的優劣以及整體情況等。
二、安徽沿江城市經濟發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簡單說是將研究對象所處的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列舉出來,并按照矩陣排列好,系統分析的過程,繼而考慮周全后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其中S (strengths)、W (weaknesses)是內部因素,O (opportunities)、T (threats) 是外部因素。下面將列舉沿江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系統的分析。
1、 優勢
地理優越:長江流經安徽高達400千米,大家習慣的稱之為皖江,是安徽人執著的向往。自從上海浦東發展開放以來,安徽就積極呼應起來,意在模仿上海的成功,并做出眾多的策略舉動,且以蕪湖為發展口,希望帶動其他城市沿江城市共同發展。
地位突出:皖江地帶人口繁多,隨之也就帶來了高消費,近500公里的覆蓋面積,加之這個范圍內經濟水平相對較高,且有巨大的消費潛力,所以也就有了能力去拓展市場,加大內需,發展經濟。
開發開放:在2006年,國家將皖江列為重點發展地區,這一舉動加快了經濟向中西部的轉移,更多的新技術、能源、產業等進入皖江,這些舉動都為該地區設立為國家級示范區奠定了堅持的基礎。
上文三個優勢都簡要的闡述清楚,在這里選取馬鞍山為目標城市進行相
應的系統分析。首先:馬鞍山市屬于長三角,且其位于長江中下游的繁華城市密集的地方,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其次:其起到了產業梯度為重點,是經濟發展優勢的基礎。再次:馬鞍山市是融入長江大三角的沿江第一城市,可見其發展的潛力。馬鞍山位列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是中國十分重要的鋼鐵港口,縱觀整個歷史,這都是一座集榮譽與一身的城市,是安徽省的寵兒。
2、 劣勢
經濟基礎相對于發達城市較羸弱,直接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迅速騰飛的能力。各項工業技術相對落后。工業技術設施有待提高,且相應的技術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約,如:科技、設備等。人口大量外流到其他省份城市務工。人口的流出也就意味著人才的流走、要發展經濟人才必不可少。但是受到經濟、收入等的制約。很多人才不會選擇留在皖江城市,導致劣勢連連。
3、 機遇
中國的經濟格局處于一種轉型階段,產業的擴展變遷勢在必行,具體分兩點論述:
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由于經濟相對發達,所以生產成本持續增高,加之當今社會創新無處不在,新新產業的高速發展直接排擠傳統產業,且國際經濟的不景氣等都使經濟結構改革勢在必行。
安徽沿江等城市的基礎設施正在高速發展,各項也都在有條不紊的發展者,加之各要素成本都較好,所以其發展潛力很巨大。國家為了整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的發展,那么也就使經濟結構的變更變的更加不可或缺。
4、挑戰:
中部城市發展迅猛,又與安徽省沿江城市鄰近,所以勢必造成極大的競爭。我國的經濟在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也在邁大步前進。其他地區想提升自身實力必定會對鄰近對手進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中部的鄰近城市的這一大競爭者會對安徽省沿江城市形成一定程度的掠奪和沖擊。
三,近年取得的成果
目前,安徽八大沿江城市對整個安徽省的國民生產總值貢獻過半。以各城市互相連接、跨江合作,資源共享等舉動加快經濟的發展,著力發展屬于安徽的現代經濟城市群。安徽沿江城市應時刻做好承接長三角的發達經濟,努力進取,加大發展,爭取早日也富起來。說到安徽近年的優秀企業,我想不得不說到奇瑞汽車公司了。奇瑞公司的崛起使蕪湖、馬鞍山等地的出現了上百家的汽車配件機構,汽車配件行業的迅猛發展給蕪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同時來自浙江的優秀工廠也紛紛搬入蕪湖工業園,全球500強的企業美國江森自控公司落戶在安徽蕪湖,并與奇瑞共同組建江森自控蕪湖汽車飾件有限公司;上海焦化年產200萬噸焦炭生產項目落戶巢湖市無為縣,沿江城市近年的成就在這里就不做過多的贅述了,但種種跡象都表示安徽沿江城市在蓬勃發展。
四,意見及建議
上一個模塊簡要的表明了安徽近年的一些成就以及現狀,那么結合上文的SWOT分析中的優劣勢以及機遇、挑戰,可以對安徽沿江城市的經濟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立足工業化產業錯位互補發展。各地區的特長產業如蕪湖的汽車產業、馬鞍
山的鋼鐵產業、銅陵的有色金屬等。這幾個城市在這方面都做得很成功,但是由于存在過度依賴該產業的問題,所以實行產業錯位互補發展必不可少。
推進城市化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皖江城市帶交通優勢十分明顯,這8座城市無論鐵路還是公路都很發達,且大半擁有獨立的沿江港口,但是雖然在交通方面小有成績,卻仍需繼續完善。
不滿現狀,讓沿江過渡到跨江。安徽的沿江城市發展藍圖很大,而且長江岸線是安徽的巨大財富,安徽為了更好地利用他們、發展他們就應出臺更加細致的“長江岸線資源管理的方法以及法律“。
招攬更多的人才融入皖江并助力皖江發展。眾所周知,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像急需發展的皖江城市群,技術型人才的大量流入勢必會對整體工業技術的發展創新形成一大助力,加之經濟型人才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創新改革,必使皖江的整體經濟呈現欣欣向榮之景。
利用自身各項優勢,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安徽沿江城市自身優勢眾多,上文也涉及部分,如:優越的地理環境、悠遠的人文歷史環境、徽商勇于開拓的血脈、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以及國家各項相關政策的幫助扶持等。這些優勢都可以作為招商引資的巨大砝碼。有了更多的投資,相應的就會有更多的工廠、企業入住皖江城市帶,這樣的話就會帶來更多的工作崗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提高了地區的就業率。
聚力發展、勇于挑戰、善于合作不斷加強自身競爭力。要想發展起來,那么就必須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關系,尤其是像長三角這樣有相當經濟實力的地區。只有這樣,才能在日趨競爭激烈的中部鄰近地區中保持經濟發展命脈的昂揚生命力,才能不斷的勇往直前,去創造獨屬于皖江城市帶的繁榮經濟美景。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