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芳銘
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市場環境需要國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保障和規范。經濟法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的一個法律部門。經濟法的功能不僅反映了我國當前經濟法的特征,更體現了經濟法的本質。該文對我國經濟法的社會經濟功能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法律具有其自身的嚴謹性、規范性、目的性、強制性。每一個法律部門都是帶有特定目的而設置的。為了實現這一特定目的,每一部門法都具有特定的價值取向和功能意義。法的功能不僅要體現門法的特征,更要體現法所屬部門的本質。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經濟法來進行宏觀調控。對經濟法的社會經濟功能進行分析,有助于規范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環境,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的穩定發展。
1.經濟法的概述
經濟法是國家及政府經濟領導部門運用法律手段對我國市場經濟活動進行管理和協調,維護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障。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國家制定各種經濟法。為了更好穩定社會經濟秩序,我國人大代表將經濟法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七大法律部門之一,與憲法、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社會法、程序法并列。針對經濟法,其功能不僅成為反映我國政府以及經濟部門法特征的主要標志,更體現了政府以及經濟部門法的本質。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法具有較大的社會經濟功能。經濟法的社會經濟功能是為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預設于經濟法規范中,通過法律的強制性、規范性對我國社會經濟進行有效地管理,從而造成一種積極的客觀經濟后果,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2.經濟法的重要性
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過程中,法治是我國社會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國通過頒布不同的法律來對我國社會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而在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需要依靠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來進行控制和管理[1]。我國經濟法是一系列單行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種帶有綜合性特點的法律。經濟法同社會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與經濟基礎更為直接,是一種具有經濟性特點的法律,經濟法同科學技術、自然規律的關系十分密切,是一種具有效益性特點的法律。經濟法具有明顯的限制性和促進性兩種功能,貫徹懲罰和獎勵相結合是一種帶有指導性特點的法律。經濟法的實施是由國家經濟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共同負責的,遵循經濟司法與經濟立法相結合,實體法和程序法相結合,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為了適應經濟體制的轉變,我國政府要想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就必須依靠法律,根據經濟情勢的需要采取適當的管理措施
3.經濟法的社會經濟功能
經濟法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法律制度,經濟法有著制度性、強制性、規范性等特點,是我國市場經濟穩定發展的保障。經濟法是調整是國家對經濟活動的管理所產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我國已經制定了一批有關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維護市場秩序的法律,還制定了一批國家宏觀調控、經濟行業管理、促進對外開放、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等方面的法律。而我國社會經濟要想取得穩定、健康、快速發展,就必須依靠法律來進行調節和管理。在我國當前社會形勢下,經濟法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信息傳遞功能。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是人,人們在進行經濟活動之前,首先都會對自己進行這項經濟活動的目的、風險以及后果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尋找出最優的決策方案[2]。而方案的確定需要決策人對影響方案效果的各種因素進行認知,必須了解一切相關的信息。經濟法作為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的法制保障,通過各種制度信息來告訴人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樣做才合理,從而為人們提供準確的信息。然后人們就可以根據經濟法提供的信息進行合理的經濟活動。如果失去準確的經濟信息,那么人們在進行經濟活動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從而不利于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分配功能。從法律的角度看,權利和義務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這種關系決定了權利和義務機制的運作必定會影響到人們的利益,使得人們的經濟利益得不到合理分配。經濟法根據不同的分配對象,采用不同的原則和標準,使得社會各種經濟利益得以平衡[3]。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經濟資源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供不應求。經濟法以法律的形式,對我國現有經濟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例如,我國有關部分對不同公司設立時的注冊資金進行不同規定,這些規定不僅影響到注冊公司的性質,同時還影響到公司今后的經營,使得公司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都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法的分配功能就體現在對公司各種資源的干預分配上。
整合功能。我國社會經濟是一個有機整體,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各個經濟主體以及經濟部門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這種有機統一就要求相關法律來保障個人、集體、社會之間的利益,對三者之間的利益進行合理分配。有分配就會有沖突,為了避免分配帶來的利益沖突,就需要對其進行整合,處理好三者的利益關系,才能有效地避免利益沖突[4]。我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現狀也要求了我國經濟法必須對社會經濟進行整合。在社會經濟體制中,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主體所扮演的角色盡然不同,同時他們之間又存在必然的聯系。這決定了只有各自合理行使權利,嚴格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或義務,才會形成社會合力,不僅對整個機體有利,且對自身有利,否則機體受損,各個個體都得遭殃。
安全保障功能。在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社會經濟地發展需要一個安全、穩定、和諧的環境。對經濟關系進行平衡協調是經濟法特有的功能,但如果單純將平衡協調上升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高度就顯得不夠充分,并沒有完全揭示出經濟法的本質內容。經濟法律的完善本身并不代表這種良好經濟環境已經大功告成,由于社會經濟體系是動態向前發展的,這就要求經濟法制不斷地“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規劃性地從立法、司法和執法等方面來建立和維持這種環境。
經濟法的實質在于,立足于社會整體利益,以法律的形式反映國家因素對市場經濟關系的影響。換言之,經濟法是國家管理和協調國民經濟運行之法,管理為手段,協調為目的。政府經濟管理是經濟法的現實基礎,經濟法是政府經濟管理的基本法律準則和手段,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緊密聯系。面對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我國經濟法功能存在漏洞也是在所難免的。只有歲我國當前經濟法的功能進行詳細分析,才能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從而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