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曬江村的兩位侗族婦女在稻田抓魚。在稻谷收割后,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稻田魚迎來豐收季,當地示范養殖的農戶每畝可以收獲“高山稻魚”40~50公斤,田邊銷售價格每公斤40元以上。今年,三江縣整合各部門資金投入700多萬元,在良口、八江兩個具有種稻養魚傳統的鄉按照“百斤魚、千斤糧”的目標實施種稻養魚整鄉推進示范工程。

9月4日,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贛馬鎮杜高村的村民在收獲豐收的玉米。金秋時節,江蘇省連云港市50多萬畝玉米喜獲豐收,單產達到550公斤,當地農民抓住晴好天氣搶收、晾曬,確保顆粒歸倉。近年來,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的落實提高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連云港市玉米產量實現連續十一年豐產豐收。

新疆一師總農藝師馬承剛(中)在和該所科研人員探討紅棗栽培方法。該所2010年組建紅棗資源圃,資源圃面積100畝,先后從河南、陜西等地引進紅棗品種,現擁有紅棗新品系418個。除在紅棗樹木修剪、管理、施肥等方面進行研究試驗外,未來將形成一套紅棗鮮食、觀賞、制干、加工等后備替代品種及種植的相關配套技術。(趙瑞芳 攝影)
9月18日,在黑龍江林口縣食用菌研究所元蘑生產示范基地,工作人員在查看人工栽培的元蘑。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是我國著名的食用菌生產縣,也是黑龍江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9月18日,沈陽農業大學的學生在查看水稻長勢。金秋時節,沈陽農業大學在校園里開辟的百畝超級水稻試驗田長勢喜人,豐收在望。該試驗田全部由學生自己播種、插秧、管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吃苦精神,還有助于學生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處于黑河流域中下游的甘肅高臺縣生態節水責任重大,為實現“多用陽光少用水”的目標,該縣積極探索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的生態效益。該舉措使2013年高臺縣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511元,同比增長12.7%。2014年高臺縣發展以番茄、食用葵等為主的“陽光節水農業”超過14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