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永
【摘要】課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對價值觀,態度和情感的培養,但是這三個方面本身所具有的內隱性大大的決定了對其考評的方式,從而形成了往往以知識考評來代替價值,態度和情感的測量。這三個目標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在教學中,可將這三個目標融于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隨時接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和熏陶,最終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情感 價值 態度 課堂 教學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具有的內隱性決定了其與技能知識的培養室水乳交融的,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同時發展的。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將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傳授和培養,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和態度的塑造,時刻注意著三個方面的發展狀況,積極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有助于學生養成積極肯定的學習態度,生活態度,探索精神,對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優化改善教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雖然他不再是學習的主體部分,但是他的引導作用卻不可小視。教師是否擁有高尚的人格,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魅力都決定了學生的發展方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無不看在眼里,潛移默化到心理。他對學生的未來有著深刻的影響,具有深刻性,多方面性和長久性。作為學生的榜樣,教師應該性格開朗,保持朝氣, 有毅力,有恒心,關于面對挫折,善于自控,時刻保持情緒穩定,并善于自我調節,為學生樹立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榜樣。
二、 深挖教學資源,展現教學情感
英語課堂中,每一個單元教學任務都安排了一定的情感要求,都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目的性,其中情感態度的培養是每一個單元計劃和目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材料中,每篇文章都展示了一定的觀點和道理,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些材料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進行有機聯系,對學生進行隨機教育,師生可以合作,進行討論,引申出其中的觀點,進行分析論證,總結出其中的事情發展經過,剖析任務事項動機。
1.促進學生有文明,懂禮貌。中國社會現在正在提倡和諧社會,其中最主要的是提倡人與人的和諧,樹立明禮誠信,講究助人為樂。在英語課堂中,可以將這些傳統美德同英語知識技能的傳授進行有機的結合。 例如,在學前教育階段中經常出現的單詞或者詞組: Good morning , What is wrong with you? Can I help you? Nice to meet you.教師可以講這些禮貌用語融入到生活中去。不但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熟練使用,而且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潛意識使用,當一個同學看到另一個同學遇到麻煩事,會發自內心的說上一句: What is wrong with you ? 拋出過去的羞澀感和陌生感,取而代之的是熟悉和親近感,這樣做既可以幫助學生對英語內容有效記憶,還能夠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再例如在 Could I use your phone?學生不但可以通過could 來體會語氣上的委婉,而且可以在生活中更深刻的進行理解,從而對句式進行廣泛的延伸和拓展。
2.深刻體會關愛和孝敬的魅力。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經常回涉及到日常生活事情。例如,家庭成員的生日,成員的居住地,年齡,事業以及興趣愛好等。在講授這些題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目的的進行延伸。 舉例說明,當學生學習family一課時,教師除了帶領學生們學習When is you birthday?時,還可以延伸到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When is your motherbirthday? 當然也可以延伸到其他成員身上,通過上面的一些練習,讓學生們知道父母朋友的生日等有用的信息,從而體現相會之間的關愛。
3.助于社會公德的建立。從小樹立社會公德是整個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的一項偉大命題,它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應該從小培養。因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所要面對的人群是3-5歲的兒童,要想讓將來的教授對象樹立公德心,首先使在作為學生的自己必須樹立良好的公德心。在學前英語專業英語學習過程中, 很多句式都會涉及到公德這一話題,它的表現形式各種各樣。例如,could you ----? (你能-----)句式中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當你對別人某些欠妥的行為表示建議時,同時又要委婉的提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方式,既能夠阻止對方的不雅行為,又給對方流出了一定的余地,可以很好的處理事情。另外,在英語學習中經常回碰到一個特殊的詞匯 mind 。 這個詞匯的運用效果比上面的句型還要得心應手,處理事情的效果還要好,例如,Do you mind cranking down the radio?(你介意把收音機關小點嗎?) 。通過前后兩個例句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第一個例句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但是在這個句式中,除了有建議的意味,多多少少還含有命令的語氣,而在第二個句式中我們卻發現,除了建議的意味,還具有商榷的意味,作為談話的對方,從心里上講,應該更樂于接受第二種表達方式。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詞匯的選擇,選擇最恰如其分的詞匯。通過這些句式的培養訓練和日常使用,提升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從小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傳承中華美德。
總之,只有將課程內容和社會現實完全的結合并且運用于社會實踐,將情感態度放大化,使學生的情感產生升華,才能打下扎實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塑造良好的人格。
*本文為河北省“十二五”規劃課題“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雙基教學模式研究”(130408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批準單位為河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