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云霞
一、引言
語言是人們進行日常交流和工作洽談的工具,語言的良好運用能很好反映一個社會及一個時代的文化,如果脫離了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要想掌握其語言是非常難的。事實上,全球各個國家或民族歷史的發(fā)展、生存的環(huán)境和社會價值理念是不盡相同的,這也導致了其文化發(fā)展也存在與之對應的差異,只有了解了這些差異,才能學好這些語言。現(xiàn)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交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順應新課改發(fā)展潮流的必然趨勢。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對教師而言,小學英語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通過一些如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形式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尤其是貼近生活的文化情境。對學校而言,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英語文化環(huán)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不經意中了解和學習外國英語文化。
如在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4年級下冊Unit 4 “Buying fruit”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回憶自己以前和家人或者朋友去水果市場買水果時發(fā)生的一些趣事,然后在課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給大家。“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to buy some peaches.”“ What about these ones? ”“Ok,thanks”……學生通過類似對話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展現(xiàn)給大家,教師再通過這些對話內容向學生傳遞一些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如“What can I do for you? ”是西方人主動熱情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三、激活教材內容,滲透跨文化知識
教材內容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而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材中并沒有系統(tǒng)、綜合性的文化交際內容。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在教材內容的教授過程中滲透跨文化知識。
如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6年級上冊Unit 8“Holidays”一文的學習中,會出現(xiàn)一些中西方的節(jié)日單詞如Spring Festival、Christmas等,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些內容向學生介紹這些節(jié)日的基本常識,如春節(jié)要吃餃子,圣誕節(jié)要穿長筒襪等。又如在新版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5年級上冊unit6 “My e-friend”一文中,會出現(xiàn)西方一些比較重要和著名的國家和國旗等單詞,教師就可以向同學介紹東西方一些重要國家的首都、國旗以及國歌。
四、運用PBL教學法,完善教學方法
PBL教學法是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自主性,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發(fā)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問題并給予有效的解決措施。一般而言,PBL教學法包括提出問題、成立學習小組、個人探索、小組討論、班級討論、反思以及評價反饋等階段。此外,直接闡釋法、比較學習法以及指導督促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有效方法。
如在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6年級上冊Unit 8“Holidays”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 “Whens Spring Festival?”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Spring Festival?”等,然后讓學生自主組成幾個小組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并分別講述給其他同學。隨后教師就可以把中國的春節(jié)和西方的圣誕節(jié)進行比較講述,如中國的春節(jié)是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而圣誕節(jié)是每年的12月25日;中國的春節(jié)有守歲、拜年、吃餃子等活動,而圣誕節(jié)要行圣誕節(jié)禮……通過對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五、豐富課內外活動,多渠道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課外學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設計課堂主題活動,滲透跨文化知識,這主要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又如在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6年級上冊Unit 2 “Bens birthday”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選擇在班上某一個同學的生日那天進行教學,以“為xx過生日”的主題活動形式,讓班上其他同學分別送一份禮物給他,中國的傳統(tǒng)是等到客人離開的時候才會打開禮物,所以等同學送完禮物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西方,只有當著別人的面打開禮物才是尊重。
另一方面,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課文實踐活動的形式有很多如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參加英語話劇排練、開展英語角活動等。如在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3年級上冊Unit 8“Lets go to the park”一文中,出現(xiàn)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相關知識,教師可以組織一場以“我參觀過的名勝古跡”為題的英語演講比賽,在演講比賽結束后,向同學介紹世界其他著名的名勝古跡如Big Ben、Fuji Mountains等。通過開展課內外教學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六、結語
總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尤其體現(xiàn)在語言文化中。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是新課改背景下的必然趨勢。現(xiàn)如今,新版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正逐步取代舊版,在新版中,基本每一單元都會出現(xiàn)Culture time,講述中西文化的異同。這些知識的增加正是社會重視跨文化交際的體現(xiàn),當然,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從教學環(huán)境、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實際教學活動以及培養(yǎng)學生中西英語文化差異思維能力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