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偉偉
英語課程標準(2013年版)中認為,創設和諧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自由探究,能在激活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和激情基礎上幫助他們增強內驅動力。教學實踐證明,運用情境優化教學過程,能在突出語言交際性基礎上,讓學生靈活自如交流。以情境為載體,豐富教學過程,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更好發現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利于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升華課文情境,讓學生自由模擬表達
關注課文學習內容,以此為載體創設相似的情境,能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氛圍。學生在富有情趣化的課堂情境中大膽表達和主動交流,能使得他們加深對課程學習內容的理解,更好深化感知。引導學生自由模擬表達更能活躍課堂情境。
通過升華課文情境,讓學生帶著主動性和激情主動參與學習交流,能使得學生的認知體驗更加深刻。教師在尊重和信任學生基礎上,多為他們創設人文化學習環境氛圍,能使得他們更加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活化課文情境,利用多媒體、道具、音樂等相關教學輔助設備創設與課文相似情境,活化認知感悟思維;鼓勵學生模擬課文中的角色進行對話表達,引導他們發揮自己想象思維,嘗試運用多樣化的語言表達形式來深化理解感知。以這樣的方式優化課程教學,不僅能使得學生的認知體驗更為深刻和豐富,還能夠讓他們在彼此自由互動交流中發現問題。
升華課文情境,能使得學生帶著新鮮感主動參與課程學習。例如,在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的“Story time”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圍繞“The beautiful season”來畫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季節情境,引導他們開動腦筋主動予以呈現。同時,以多媒體課件,圍繞“What do we usually do in spring/summer……”向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場景,幫助他們深化感知。同時,可建議學生就“Why do I like winter……?”和“What do you get from your favourite season?”進行相互表達交流,幫助他們增強理解感知。這樣的自由模擬表達,能使得學生的思維視野更加開闊,讓他們在彼此互動交流中不斷增強語言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二、創設合作情境,讓學生增強認知感悟
英語交際性要求學生具有團隊學習精神,讓他們在彼此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在暢所欲言的過程中大膽表達交流,不僅能幫助學生增強認知感悟,還能夠讓學生在彼此互動交流中形成深刻的感知印象。
合作情境創設能更好活化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思維感知。為學生營造自由互動交流的情境,為他們創設富有指導性和多樣性的學習任務,能使得他們帶著問題主動思考,明確一定的學習目標方向;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過程,運用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等方式來活化認知感悟,幫助學生在討論學習過程中增強認知感悟;活躍討論交流方式,讓學生在輪流爭辯和互動交流中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更能使得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合作情境運用能幫助學生在彼此交流中不斷發現問題,修正問題,提高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技能。情境化合作探究能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更加靈活和地道,利于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團隊式合作探究,更能使得學生主動調整感知思維深化探究。例如,四年級下冊Unit 2 After school的“Story time”教學中,可建議學生根據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圍繞“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進行同桌交流,幫助他們活化認知。運用小組討論形式,建議學生圍繞“How do you tell your school life to your parents?”和“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school life?”進行討論交流,幫助他們增強認知感悟。通過這樣的形式來活化教學過程,能使得學生的思維更為豐富,更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和靈感。
三、運用師生對話,讓學生主動有感而發
引導學生主動和教師對話,讓他們帶著真情實感主動參與表達交流,能使得他們主動將自己的感受主動表達出來。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表達情境氛圍,能使得學生在與教師主動對話的過程中主動表達認知感悟,提高表達主動性和自覺性。
師生對話運用,能幫助學生主動靠近教師,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感知,便于教師摸底了解;教師在主動和學生對話過程中,一方面,能更好展現自己的親切和藹形象,更利于學生主動和教師進行溝通;另一方面,能使得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主動和教師交流,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中大膽質疑,不斷豐富認知感悟思維。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應多肯定學生的學習閃光點和進步之處,不斷激活他們的自身潛能動力。
如上所言,創設富有情趣化的課堂教學情境能在有效活化教學資源基礎上更好拓寬知識視野思維,讓學生在自由、快樂、互動交流過程中將認知體驗轉化為主動實踐運用。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對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和課程有效性具有積極導向意義,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要。endprint